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六安十三五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六安市“十三五”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六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3月前言第一节规划依据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精神,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主要依据如下:1.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2.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3.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4.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5.《中国制造2025》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9.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10.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5-20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13.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14.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1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16.《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2020)》17.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18.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9.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20152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2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24.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25.安徽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26.合肥经济圈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7.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28.六安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9.六安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实施方案》30.六安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31.六安市工业绿色发展规划3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其他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第二节规划范围和期限1.区域范围:本次规划包括六安市“四县四区”,即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以及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六安开发区。2.规划重点:本次规划是以六安市现有工业主导产业为基础,根据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分析,对未来五年六安市工业主导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布局。3.规划期限:2016年-2020年未来五年规划期。目录第一章六安市工业发展现状和“十三五”形势分析………………………01第一节六安市工业发展现状………………………………………………01第二节“十三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03第二章“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06第一节指导思想…………………………………………………………06第二节主要目标……………………………………………………06第三章“十三五”发展重点……………………………………………………07第一节六大主导产业……………………………………………07(一)装备制造……………………………………………………07(二)食品工业……………………………………………………09(三)新能源产业…………………………………………………10(四)生物产业……………………………………………………11(五)电子信息……………………………………………………12(六)新材料………………………………………………………13第二节四大重点工程……………………………………………14(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14(二)产业集群培育工程………………………………………………15(三)两化融合示范工程………………………………………………17(四)合六叶工程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建设工程………………………18第四章五大保障措施………………………………………………………19一、强化工业核心战略……………………………………………19二、加大政策支持…………………………………………………20三、破解要素瓶颈…………………………………………………20四、优化发展平台…………………………………………………22五、扩大有效投入…………………………………………………22第一章六安市工业发展现状和“十三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六安市工业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六安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保持较快增长。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高举工业化核心战略,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至2015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1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3.5%,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2015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55亿元,占GDP的4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079户,其中,产值过亿工业企业457户,10亿元企业19户,50亿元以上企业1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实施市重点项目“253工程”,深入推进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和百亿产业培育计划,打造铁矿采选及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2个千亿产业和汽车零部件、机电家电、纺织服装、建材、能源5个百亿产业,2014年,七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326.7亿元,占总量的74.1%。2015年,全市工业化率为38.5%,较201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9.5亿元,增长35.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依托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5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08家,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达516件。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功,如博微长安岸对舰低空雷达、保威特梭重型剑杆织机、长江电工大型海缆加工设备、恒源机械水工环保设备、应流集团核电级关键阀门铸件、星瑞齿轮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着力打造园区承接平台,全力推动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工业集中区发展,我市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一轴、两翼、五大金三角”的格局基本形成,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68%,各类产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以应流集团为核心的铸造产业,以星瑞齿轮为核心的齿轮产业,以江淮电机为核心的电机产业,以迎驾集团为核心的食品酿造产业,以博微长安为核心的电子设备产业等初具规模。六安开发区·装备制造、衡山工业园·高新铸造、霍山开发区·装备制造、舒城开发区·童车童床等特色工业集中区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建设初见成效,至2015年,我市共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个、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0家,“数字企业”、“智慧企业”1200户。在采矿冶金、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典型企业中,企业资源计划(ERP)、研发管理系统(PLM)和供应链管理(SCM)应用普及率均达50%以上。近年来,我市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全省仍处于中下游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设计水平普遍较弱,研发投入强度较低;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不大不强、不专不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集群特色不明显、实力不强;传统行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工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在新常态下日益凸显,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多重压力。第二节“十三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将迈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六安面临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今后五年,我市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传统发展模式呈现诸多难题,我市工业经济要在“新常态”下寻求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1.城镇化趋势。六安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期,“十三五”期间,我市城镇化率将超过48%,发展的容量很大,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必将催生新一轮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为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区域政策叠加。六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逐渐显现,享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四化”协调发展等多种政策叠加,发展空间广阔。3.资源环境优势。青山绿水是六安的宝贵财富,优质丰富的水资源、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丰富的特色中药材资源、林木资源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最大资本,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六安招商引资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一张重要名片。4.发展工业的坚定决心。六安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新时期,六安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出台了一系列强工强企的政策措施,为“十三五”六安工业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挑战:1.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新常态下,全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六安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29.3%下降至2015年的4.8%。六安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看,还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的中高速增长,才能保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十三五”时期,做大经济规模,保证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实现争先进位的前提。2.产业转型任务艰巨。传统行业比重过大、产业层次低,结构性矛盾放大,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农副产品加工、采矿冶金、轻工纺织、建材、能源等传统行业经营困难,资源消耗型经济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3.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旧的优势逐步弱化,传统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土地、环境等硬约束加剧,与发达地区的成本优势逐渐缩小;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技术、人才、资金等依然是短板,创新要素和集群效应不足,实现资源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的压力更大。第二章“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互联网+”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二节主要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十三五”时期六安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加快做大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左右,经济规模进入全省第二梯队,工业化率达到45%左右,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左右,建设亿元企业500户左右、十亿企业30-40户、百亿企业2-3户,培育上市公司10家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做强主导产业,着力提高主导产业集中度,工业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建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若干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
本文标题:六安十三五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7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