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过小孤山大孤山(使用)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帝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陆游出生陆游一手持剑,一手执笔抗金作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与梅花陆游号放翁,一生酷爱梅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花绝句十首》中说到: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只恐梅未肯。陆游爱梅之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名句《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作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解题:1、小孤山(小姑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相传大禹治水在次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此山形像一位云髻髙琯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2、大孤山(大姑山):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矶jī燧suì窦dòu潦lǎo巉chán上干云霄gān榭xiè鹘hú抟tuán蠡lǐ葭jiā赪chēng湓pén汲jí内容讲解:第一段•问题一: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烽火矶怎样的特点?•高峻、怪奇等特点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先写远视可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内容讲解:第二段烽火矶——澎浪矶烽火矶澎浪矶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虽无风,亦浪涌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金山等景点:烽火矶澎浪矶小孤山——金山小孤山金山峭拔秀丽,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祠宇楼观亭榭雄伟众多小孤山金山问题一:交代小孤山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问题二: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1)烽火矶至沙夹所见;(2)小孤山和澎浪矶;(3)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问题三: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小孤山的庙宇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问题四: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内容讲解:第三段小孤山——大孤山小孤山大孤山秀丽,旁边有沙洲葭苇四周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小孤山大孤山问题一: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问题二: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内容讲解:第三段问题三: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想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特点。•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整体感知探究赏析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理清作者的行踪•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写作特点(一):线索明了,形散神聚。烽火矶澎浪矶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虽无风,亦浪涌本文写了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这四个景点,各有什么特点?小孤山峭拔秀丽,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大孤山主要内容:(1)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2)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3)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4)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本文标题:过小孤山大孤山(使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8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