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论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2当代中学生品德状况的研究“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晚清先哲梁启超先生的这段话至今虽然已经百年有余,但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相对百年前因羸弱致辱而言。成长在二十一世纪的广大中学生更关系着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思想品德的高低优劣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因此,全面了解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出影响当代中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意义。一、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发展态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人们在畅享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裕生活的同时,也迎来了一场极其复杂的社会变革--社会转型。这场变革不仅深深地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而且还会在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转变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基于德育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需要,我抽取了十个班,每个班十位同学,总共一百位同学,其中男女同学各占一半,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各占三分之一,进行了访谈调查。我在各个方面精心挑选了问题,保证涉及范围的全面性。(一)价值取向存在极端在利益兼顾方面,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在公与私发生矛盾时,采取什么态度?”表示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为15.5%;有12%的人在谈到人生价值体现时选择“拥有丰富的财富”。这部分农村中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行为方式更多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崇高金钱与物质,容易走上极端。(二)道德判断存在偏颇许多农村中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甚至有人赞同“现在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才好”这一说法,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认为讲道德反而容易被欺负。“你认为社会中成人的言行是否一致”时选择不是的占38%左右,这使学生在道德诚信方面产生迷惑,成人的言行无疑会成为他们容易效仿的榜3样。因此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进而导致道德判断的偏颇。对社会道德状况的判断如不加以教育和指导,将直接影响中学生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三)实践和行为存在矛盾现代青少年批判的继承了某些传统文化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许多农村中学生为贫困地区学生捐过款,去低保户照顾孤寡老人,做过好事。但是,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够严格。“看到别人作弊,你的想法是什么?”的选择中有近59%的学生做出了“自己不作弊,要吃亏”。有7%的人甚至认为“只要有机会,也会作弊”。“高考要求学生签诚信承诺,你相信会有用吗?”选择“作用不大”和“无济于事”的占43%。此外,根据笔者的经验,一些同学是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尤其受到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自觉不自觉地顺应或选择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如答卷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的占70%,而在实际生活中用脏话的也差不多达到70%。有90%的学生十分憎恨四川地震中丢下学生逃跑的范美忠,30%左右的同学表示自己也会跑。这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思想道德观念取向呈现不确定不稳定性。所以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也有待加强。调查还发现当代中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他们的行为选择往往以自身的利害关系为准则。如笔者设计的问卷中有“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有偷窃等不良行为,你会怎么办?”的选择中,有近45%的中学生作出了“不告发”的第一选择;又如,“对周围发生的不良现象,你一般采取何种态度”的选择中,“”挺身而出,当面制止”的仅占6%,而选择“无能为力,敢怒不敢言”和“与已无关,一走了之”的却占35%以上。由于受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为“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以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考试作弊,涂改试卷,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移花接木,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视许诺为儿戏;“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碰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相当多的中学生不能做到完全言行一致。在行为方式上,农村中学生也趋于不文明化和失当化。在对遵守社会公德看法的调查中,能够遵守公德并认为很有必要的学生百分比依次为:小学生90%,初中生75%,高中生462.5%,呈递减状[2]。目前,“全国青少年烟民达5000万,且吸烟递增者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生,16-20岁人群的吸烟率为9.9%”[3]。这一数字是庞大的,也是引人深思的。另外,青少年不文明行为仍到处可见。诸如打架骂人、抽烟喝酒、破坏公物、随地吐痰、不尊敬师长、乘车与长者抢座位等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学校常常发现“厕所文学”、“墙壁文学”、“课桌文学”、“寝室文学”,不少是淫秽污语,不堪入目……这表明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文明修养。在苦乐观方面,享乐人生、消费人生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有17%的学生轻视劳动,有8%的学生不明确或认为当前不必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因此,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是当今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二、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养成呢?我们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研究。(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数千年积淀的优良道德规范也正面临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国人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包含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比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人际和谐不重工作效率,谋人胜于谋事等观念受到挑战,并逐步被淘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市场经济通行的商品交换原则也越来越多地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国家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削弱。这种情况污染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灵魂、败坏人们的道德品质,使人和人在交往中互不信任,疏远和冷漠。这样的结果,必然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成长,影响我们为之倚重的下一代。市场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人们道德意识的混乱迷惘。人们久已习惯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而新的5观念和标准究竟是什么,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腐败和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中国的伦理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新旧体制、新旧观念、新旧道德混杂撞击、擅变震荡的过程中,中学生年轻幼稚,缺乏经验,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不良思想道德现象分不清,判不明,既不甚理解,又不能全然接受,处于一种思想道德困惑的状态,并由此表现出一些令人忧虑的思想道德倾向。(二)家庭的不良影响通过调查数据和我们平时在社会上耳闻目睹的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品德不良学生都是来自家庭的影响。这些家庭中父母离异或再婚,父母早逝或其中一方早逝,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甚大。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结交了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继而发生品德不良行为。还有一部分家长父母忙于经商或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和成长,疏于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家长自身素质差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影响也非常大。一些家长沉溺于打扑克、搓麻将、泡舞厅。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接受不良行为的熏陶,自然不利于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导致中学生思想品德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要么纵容、溺爱,发现问题包庇、袒护;要么声色俱厉,施以棍棒。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畸形心理。(三)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也是中学生产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教育”的教育弊端。没有把德育真正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对青少年缺少心理特点的研究,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时,缺少有力措施,使品德不良学生的产生在校内有了土壤和市场。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影响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教师由于缺少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感,缺乏必要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对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产生烦恼厌恶情绪,甚至采取过火的批评和体罚等错误手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学生在老师的严厉批评和斥责下,当面表现得诚惶诚恐、唯唯诺诺,背后却是耳边风过,我行我素。从而在言行不6一致上走得更远,增加了教育的难度。也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原则,不分是非,同样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还有就是校风、班风不正也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影响很大。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校风、班风极差。使好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不良的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克服和纠正。班级的道德判断和评价有问题,也为中学生不良品德的产生创造了适合的土壤。(四)网络的不良影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也很快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它宽频高效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接受多种教育的机遇,使他们快捷便利地获得信息,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中学生网民的数量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92%的中学生经常上网。但是,科学技术也是双刃剑,在网络信息中,亮点和阴影、欢乐和痛苦同时并存。青少年在享受着互联网络积极因素熏陶的同时,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已经有一部分中学生已经沉浸其间,不可自拔,患上“网络依赖症”,他们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与我们希望学生通过网络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的美好愿望是背道而驰的。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黄色污染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也非常大,远远超过黄色书籍,网络上的色情信息几乎无处不在,而且防不胜防。大多数黄色网站以文字、漫画、声音、图片、影像等形式大肆渲染性或人体裸露信息。由此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严重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外,网络暴力也是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在网络上流动的非教育信息70%涉及到暴力,网络暴力通过枪战、暗杀、绑架、帮派行会等方式表现出来。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及相关网站存在暴力内容,青少年如果大量地接触这类游戏和网站,就会对游戏中的暴力场面和暴力行为习以为常。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极易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还有就是有些商业网站唯利是图,聊天室里面充斥着格调阴暗、思想庸俗、情绪消极的无聊对话,聊天室的名称和个人妮称不堪入耳。且网络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匿名交流,7为一些不善于社交、性格内向的人提供了袒露个人隐私和宣泄情感的方式。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是从生理上看: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时期,长时间坐于电脑前,身体长期受到电磁射线的辐射,对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有破坏作用,极易使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症。网络成隐症患者年龄一般介于15-45岁之间,而中学生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其主要表现是对网络操作失控,且随着兴趣的增强欲罢不能。网络成隐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使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病症,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也有人把网络成瘾归纳为精神障碍的子类型。二是从心理和思想行为看: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欲,但由于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基本的分析、判断和辨别能力,极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近几年青少年强奸、伤害等犯罪的增加,与网络上大肆传播含有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不无关系。虽然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是虚拟的世界,但虚拟的互联网带给青少年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伤害。有法律专家指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已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海阔天空地大吹大擂而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这种默许在无形中助长了青少年网民撒谎的“本领”,并
本文标题:论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9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