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精讲课件:第22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第五章平面向量2012高考调研考纲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考情分析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平面向量的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重点考查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和向量的平移公式.在解答题中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在解析几何、三角函数、数列及立体几何中均有运用.分析高考试题,对本章突出考查以下内容:一方面突出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但难度均不大,大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但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向量逐渐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增强了向量的工具性;另一方面是三角形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形的综合应用.第二十二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回归课本1.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4)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平行向量又叫共线向量,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2.向量的表示方法(1)字母表示法,如:a,AB→等.(2)几何表示法: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3)代数表示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向量OA→的起点O在坐标原点,终点坐标为(x,y),则(x,y)称为OA→的坐标,记为OA→=(x,y).3.向量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①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加法定义即平行四边形法则,以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取同一个起点),即AB→=a,AD→=b,则AC→即为a,b的和.②运算性质:a+b=b+a(交换律);(a+b)+c=a+(b+c)(结合律);a+0=0+a=a.③加法的几何意义:从法则可以看出,如下图所示(2)减法①法则:三角形法则.②几何意义:如下图所示4.实数与向量的积(1)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①|λa|=|λ||a|;②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0.(2)运算律:设λ,μ∈R,则:①λ(μa)=(λμ)a;②(λ+μ)a=λa+μa;③λ(a+b)=λa+λb.5.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与a(a≠0)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个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考点陪练1.(2010·全国Ⅱ)△ABC中,点D在边AB上,CD平分∠ACB,若CB→=a,CA→=b,|a|=1,|b|=2,则CD→=()A.13a+23bB.23a+13bC.35a+45bD.45a+35b答案:B解析:如图,CD平分∠ACB,由角平分线定理得ADDB=ACBC=|b||a|=2,所以AD→=2DB→=23AB→,所以CD→=CA→+AD→=CA→+23AB→=CA→+23(CB→-CA→)=23CB→+13CA→=23a+13b.答案:A2.已知O、A、B是平面上的三个点,直线AB上有一点C,满足2AC→+CB→=0,则OC→=()A.2OA→-OB→B.-OA→+2OB→C.23OA→-13OB→D.-13OA→+23OB→解析:2AC→+CB→=0,∴2(OC→-OA→)+(OB→-OC→)=0,∴OC→=2OA→-OB→.3.给出下列命题:①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②平面内的单位向量有且仅有一个;③a与b是共线向量,b与c是平行向量,则a与c是方向相同的向量;④相等的向量必是共线向量.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所以零向量必有方向,又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所以零向量是唯一的一个方向不确定的向量,故命题①是错误的;答案:A对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而言,由于|a|a||=1,∴a|a|即是一个单位向量,由a的任意性,可知命题②是错误的;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包括方向相同的或方向相反的非零向量及零向量,故命题③也是错误的;由于相等向量即是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命题④正确.答案:C4.(2009·名校模拟)若平面四边形ABCD满足AB→+CD→=0,(AB→-AD→)·AC→=0,则该四边形一定是()A.直角梯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解析:四边形ABCD满足AB→+CD→=0知其为平行四边形,(AB→-AD→)·AC→=0即DB→·AC→=0,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从而知四边形ABCD一定是菱形.点评:向量是高中数学解题的一种工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向量和平面几何结合,是高考常见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多多关注.5.向量a和b的夹角的平分线上的单位向量是()A.a+bB.a+b|a+b|C.a|a|+b|b|D.|b|a+|a|b||b|a+|a|b|答案:D解析:向量a,b方向的单位向量分别为a|a|,b|b|,则a|a|+b|b|为a和b夹角平分线上的向量,它与|b|a+|a|b共线,除以它的模||a|b+|a|b|可得,a,b夹角平分线方向的单位向量为|b|a+|a|b||b|a+|a|b|.类型一向量的有关概念解题准备:准确理解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掌握否定命题的方法如举反例等,注意零向量的特殊性.⑥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A.2B.3C.4D.5【典例1】给出下列命题:①向量AB→的长度与向量BA→的长度相等;②向量a与向量b平行,则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③两个有共同起点而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必相同;④两个有共同终点的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⑤向量AB→与向量CD→是共线向量,则点A、B、C、D必在同一条直线上;[分析]根据向量的有关概念进行判断.(1)易忽略0的方向任意性而误认为②为真命题;(2)易混淆有向线段与向量而误认为⑥为真命题.[解析]①真命题.②假命题.当a与b中有一个为零向量时,其方向是不确定的.③真命题.④假命题.终点相同并不能说明这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⑤假命题.共线向量所在的直线可以重合,也可以平行.⑥假命题.向量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的,但并不是有向线段.[答案]C[点评](1)本题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表示、零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2)搞清楚向量的含义.向量不同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量,学习时应结合物理中位移等向量进行观察、抽象、分析、比较,逐步理解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类型二向量的基本运算解题准备:正确运用向量的加、减法则及运算,掌握数乘的概念,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几何意义.【典例2】如图所示,△ABC中,AD→=23AB→,DE∥BC交AC于E,AM是BC边上的中线,交DE于N,设AB→=a,AC→=b,用a,b分别表示向量AE→,BC→,DE→,DN→,AM→,AN→.[解析]DE∥BCAD→=23AB→⇒AE→=23AC→=23b,BC→=AC→-AB→=b-a.由△ADE∽△ABC,得DE→=23BC→=23(b-a).由AM是△ABC的中线,DE∥BC,得DN→=12DE→=13(b-a),而且AM→=AB→+BM→=a+12BC→=a+12(b-a)=12(a+b).△ADN∽△ABMAD→=23AB→⇒AN→=23AM→=13(a+b).[点评]用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a,b可以表示出该平面内的任何一个向量,这是用向量解题的基本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除了正确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外,还应注意如下解题规律:(1)尽可能地把要用a,b表示的向量连同a,b向同一个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内转化,再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2)要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的一些定理、性质,善于发现相等向量、共线向量及相反向量,从而使所求向量与已知向量建立直接联系.(3)要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有时可正难则反,用所求向量来表示已知向量,建立方程后,解方程即可求出未知向量.类型三共线问题解题准备:用几个基本向量表示某个向量问题的基本技巧是:①观察各向量的位置;②寻找相应的三角形或多边形;③运用法则找关系;④化简结果.【典例3】如图,在△OAB中,OC→=14OA→,OD→=12OB→,AD与BC交于M点,设OA→=a,OB→=b.[分析]本题考查向量知识的综合应用.(1)用a,b表示OM→;(2)在已知线段AC上取一点E,在线段BD上取一点F,使EF过M点.设OE→=pOA→,OF→=qOB→.求证:17p+37q=1.[解析](1)设OM→=ma+nb,则AM→=OM→-OA→=ma+nb-a=(m-1)a+nb.AD→=OD→-OA→=12b-a=-a+12b.∵A,M,D三点共线,∴AM→与AD→共线.∴m-1-1=n12,∴m+2n=1.①而CM→=OM→-OC→=ma+nb-14a=m-14a+nb,CB→=OB→-OC→=b-14a=-14a+b.∵C,M,B三点共线,∴CM→与CB→共线.∴m-14-14=n1,∴4m+n=1.②联立①②解之,得m=17,n=37.∴OM→=17a+37b.(2)∵EM→=OM→-OE→=17a+37b-pOA→=17a+37b-pa=17-pa+37b,EF→=OF→-OE→=qOB→-pOA→=qb-pa=-pa+qb,又∵EF→与EM→共线,∴17-p-p=37q,∴17q-pq=-37p.∴17q+37p=pq.∴17p+37q=1.快速解题技法如图,EF过△ABC的重心G.AE→=λAB→,AF→=μAC→,则1λ+1μ=________.快解:题目的形式暗示结果为一定值,则过重心G的任意直线都符合题意,不妨设EF∥BC,则λ=μ=23,故1λ+1μ=32+32=3.
本文标题:2011-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精讲课件:第22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0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