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_2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的概念和过程1、荒漠化的概念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800mm400-800mm200-400mm<200mm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辽阔坦荡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1)地形:⑵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①干旱的原因西北地区位置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干旱湿润气流难进入山岭重重阻隔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西部东部降水海陆位置载畜量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旱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牧业、灌溉农业以下200mm以上少多距海远近小大半干旱地区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漠荒化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发展创造条件过程分散土地退化最终连接荒漠般景观过程加剧加速发展人类活动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⑴过度樵采为了增加收入人口激增燃料需求多无节制采挖药、菜过度樵采樵采天然植物严重破坏草场加速荒漠化破坏固沙植物(2)过度放牧超载放牧牧草生长能力、土壤结构被破坏草场载畜量降低土地沙化短期的经济利益加速草原退化、沙化进程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后果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难缘绿洲北方农牧过渡地带旱作地区草原牧区经历汉、唐、明、清的大规模开发对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汉代以来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向河流上游退缩清代以来大规模移民开垦原来的农牧界线向西北推移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3、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胡杨沙拐枣猪毛菜干刺
本文标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_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0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