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人民版必修二历史专题1-3试题
历史周测二第1页共4页班级:姓名:科目:历史范围1—3单元分数历史周测二命题人:审题人:总分:100分限时:45分钟1.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A.筒车B.桔槔C.水排D.翻车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4.下列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中,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是①用灌钢法炼钢②用煤做燃料冶铁③丝织技术④瓷器烧制技术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5.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①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②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③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④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纺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这里的“微澜”是指()A.城市商品经济B.海上丝绸之路C.资本主义萌芽D.民营手工业7.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以下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9.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面粉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②面粉出口增长是由于欧洲需求的增加③面粉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发展年份茶(万磅)丝(包)鸦片战争前年平均50005000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历史周测二第2页共4页④面粉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10.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年代工厂占全国比重资本占全国比重工人占全国比重193719家0.48%305.2万元0.82%57871.26%1942546家20.56%16931万元8.8%3307413.7%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C.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B.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12.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13.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图中B出现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有关B.图中C—D的出现最主要的影响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图中D—E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图中G—H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14.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15.下图是近代中国蚕丝公司的《公告》。它实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增多B.日本劫掠中国工业原料C.官僚资本加强经济垄断D.美国扩大对华经济侵略16.下面漫画深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漫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力是A.外国资本主义B.本国封建势力C.本国反动政府D.三座大山17.“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1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历史周测二第3页共4页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19.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如下政治词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一五”计划②“大跃进”③以阶级斗争为纲④股份制改革A.①③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20.“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21.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22.1992年初,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其“关键”的含义不包括A.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中国融入世界C.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国内针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23.小明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学习中搜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根据这些图片资料,他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正确的是①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②由试点到全国推广③从农村到城市④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4.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包括①管理体制改革②所有制形式的改革③分配制度的改革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历史周测二第4页共4页26.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歌以言志,歌以抒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材料二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材料三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数据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3分)(2)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27.下列两幅表格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状况。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表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总量表二:1956~1966年工农业生产总量(1)表一说明了什么?分析其原因。(6分)(2)表二说明了什么?分析其原因。(6分)(3)综上,你有何认识?(2分)品种1956年1965年农业总产值610亿元590亿元粮食3.85亿吨3.89亿吨棉花144.5万吨209.8万吨工业总产值642亿元1402亿元钢447万吨881万吨品种1957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份增加粮1.95亿吨19%30%棉164万吨26%935%钢535万吨296%580%煤1.3亿吨96%210%历史周测二第5页共4页1-5AADDB6-10ADDBC11-15DBBAC16-20AACCD21-25BCDDC26【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2)我国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到逐步实现小康;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供应得到保障。(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27【答案】(1)表一:1957年较1949年工农业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更快。原因是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放了生产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优先发展了重工业。(2)表二: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工业产值成倍增长,但农业产值有所下降。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农业上的“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定经济政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本文标题:人民版必修二历史专题1-3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1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