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词鉴赏高中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积累必要的鉴赏知识1、鉴赏诗歌意境(主旨类)意象是诗歌所描写的不同的客观物象,以及借此而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性形象,由多种意象组合就营造出诗歌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意境。2、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方式多种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由比喻、对偶、对比、双关、反问、夸张、借代、互文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抒情、描写、议论、记叙,其中抒情是重点,它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从表现手法来看,由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衬托、比兴、联想、想象、用典、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3、鉴赏作品的语言特色诗贵含蓄。诗歌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等特点。鉴赏题目要我们分析诗句寓意,实际是考查诗歌含蓄性特点,分析语言时还应特别注意古诗的“炼字”,达到几字乃至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了解风格特点,也是鉴赏诗歌语言应该注意的,常见的风格有: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沉郁、豪放、雄浑、旷达、苍劲、苍凉等。二、讲究解题方法1、善抓“题眼”、“诗眼”和“词眼”。从标题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即“”题眼“。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诗眼、词眼是诗词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一词。2、从形象中去品味诗的意境、诗的基调、诗的社会意义。诗歌所描写的形象由”冷“、”热“之分,我们从形象描写的”冷“、”热“中,题为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3、从注释中捕捉信息。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而诗人又往往用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4、要善于联系作者和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等,就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等。5、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技巧。在理解诗歌内容后再去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利更加深入的认识诗歌的特征,体会其思想感情。6、思考成果的表达要准确、规范。参透所给的诗歌至关重要。但将思考成果用文字表现出来更不容忽视。一般说来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紧扣要求。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问表现手法就答表现手法,问主题就答主题,严格按要求去做,答案尽量具体,忌泛泛而谈。②要点齐全。高考阅卷一般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③推敲用语。力求表达流畅,用语要准确、简明、规范。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緌:蝉喙)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D。“寓情于景”是指诗歌全都写景,不直接抒情,而本诗后两句却是直接抒情。所以D项不当。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抒情用事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二、古代诗歌的修辞方法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分析:首句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第二句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题:“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1、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⒈首句写月,从那些方面表现了月的什么特点?⒉第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突出了本体()的特点。⒊第三句通过写雨点明了季节,其季节是()⒋第四句写鲤鱼上滩,表现了渔民()的心情。⒌一.二句之间的内在顺序是(),从全诗来看,诗歌的内在顺序是()。从感受和形状表现月的凉和弯写(兰溪水),突出了本体(明净)的特点..(春季).(喜悦).(由上到下),(由静到动)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问题: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注:凤吹,笙的别称。因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声音清亮,宛如凤鸣,故得名。传说中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首句就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2、通感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与情深结合起来,以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情真。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分析: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对比[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该曲先列举三事:霸王别姬、吴蜀破曹、班超从戎。异时异地,不相类属。但接下来的两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的老百姓,就揭示了前三事的共同点: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史籍,所谓“班超苏武满青史”。但遍翻二十四史,哪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呢!这样一来,作者就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是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对比在这个基础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分析:采用4、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的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分析: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众芳摇落”,既点明时令,又反衬梅花独妍。B.“暗香浮动”,写众芳摇落时留下的香气。C.“偷眼”与“断魂”,极富情感,烘托出梅花的妍丽迷人。D.“微吟”、“狎”,更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2.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疏影”,写出了梅花稀疏的特点,“横斜”描绘了它的姿态。B“暗香”突出了梅的幽香,“浮动”写出了它的神韵。C“黄昏”、“水清浅”是梅花开放的环境,突出了梅的个性。D梅花的神清骨香,高洁端庄,幽然超逸,都显现在这两个诗句中。C(用朦胧的月色、清清的池水烘托梅花的个性。)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写梅花独妍,寄托诗人自己孤高的品格。B.颔联以水,月为背景,烘托梅花的神韵。C.颈联借禽、蝶,寄托诗人的怜香惜玉之情。D.尾联很含蓄地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微吟”、“共尊”。4.找出诗中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句子。众芳摇落/水/月/霜禽/粉蝶解释下列诗句的大意,体会其结构特点。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在船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理解: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理解: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5、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运用6、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借代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可使语言简练,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三、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1、比兴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比兴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3、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
本文标题:诗词鉴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30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