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甘薯栽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甘薯育苗第三节甘薯大田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四节甘薯大田栽培技术第五节甘薯贮藏§1.概述一、甘薯生产的重要性1、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表1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1993)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面积(千公顷)(亿亩)30355.24.5530234.64.5320694.13.106133.20.92单产(Kg/公顷)(Kg/亩)5854390351923549633313685246总产(万吨)17770.210639.010270.42260.3注:每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四位。2、甘薯是高产作物3、甘薯的用途广泛(1)食用表2甘薯与其它粮食营养成分比较(每百克含量)(中国医学科学院,1956)作物g糖g蛋白质g脂肪g粗纤维g无机盐g钙mg磷mg铁mg胡萝卜素mg抗坏血酸mg鲜薯292.30.20.50.918200.41.3130大米797.50.50.20.4101001.000高梁788.22.20.30.41702305.000玉米739.04.31.51.3223103.40.150面粉7411.01.40.30.6———00块根中除含有大量淀粉、糖和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Ca、P、Fe等无机盐类以及Pr、脂肪。尤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抗坏血酸(Vc)。茎蔓的嫩尖也含有丰富的Pr、胡萝卜素、Vc等,可做蔬菜食用。医学研究表明、高寿命的人血液中DHEA含量高,而甘薯中含有DHEA。近年巴西、美国、日本都报道甘薯具有防癌的作用。(2)饲料用甘薯的块根、茎叶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薯块加工后的副产品如粉渣、糖渣、酒糟等是畜、禽的好饲料,茎叶可直接做饲料,也可通过青贮或加工成混合饲料及发酵饲料,不但营养价值提高,并且可延长饲料的供应期。(3)工业原料用制酒精;造酒;制糖(葡萄糖、果糖等);制粉丝、粉皮;提取色素等。4、甘薯是良好的先峰作物二、甘薯的分布和生产概况1、甘薯的分布甘薯原产于美洲的中部,即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一带,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居世界首位,其它是印尼、越南、印度、古巴等。2、我国甘薯生产概况(1)建国后甘薯生产的发展表3、我国历年甘薯面积和产量年份195019521957196419801993面积(万亩)87189764118911400098009200单产(Kg/亩)112129148128206246总产(万吨)97812561757179020202260在七十年代后期以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迅速增加,七十年代后期以后,面积下降、单产提高、总产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2)我国甘薯生产概况表4、我国部分省(市)甘薯面积和产量(1993)省(市)四川山东河南安徽广东面积(千公顷)(万亩)1375.52063.3658.7988.1530.7796.1511.5767.3454.4681.6单产(Kg/公顷)(Kg/亩)35202356694446433028943992933550237总产(万吨)484.2440.9229.8225.0161.31993年我国种植甘薯9200万亩,面积最大的省(市)是四川,其次是山东、河南、安徽、广东均在600万亩以上;山东单产最高,446kg/亩。表5、山东省部分地(市)甘薯面积和产量(1991)地(市)全省临沂潍坊泰安青岛烟台济宁面积(万亩)1037.9297.84110.84110.3788.3885.6381.95单产(Kg/亩)379382485397378381411总产(万吨)393.4113.953.843.833.432.633.7甘薯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左右,1993年种植988.1万亩,单产446kg,1991年全省种植1037.97亩,单产379kg。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临沂,其次为潍坊和泰安,均在百万亩以上;潍坊单产最高,平均单产485kg。3、山东省甘薯生产概况§2.甘薯育苗一、甘薯的繁殖方法及育苗的意义二、甘薯育苗的生物学基础三、甘薯育苗的技术一、甘薯的繁殖方法及育苗的意义(一)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2、直播繁殖3、茎蔓繁殖4、育苗移栽2—4项为无性繁殖方法,能保持品种特性,但是体内病毒积累。(二)育苗的意义1、可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甘薯一般品种的生长期都在120天以上,无明显成熟期。2、可节约种薯、降低成本。3、可保证种植密度、降低病害:栽秧时通过人工或药剂处理可减轻病害。甘薯壮苗的特征是:叶片肥厚、叶色较深、顶叶齐平;节间粗短、剪口多白浆;秧苗不老化、又不过嫩;根原茎粗大而数目多、无气生根(影响成活率);不带病,苗长20cm,春薯百株鲜重500g以上。二、甘薯育苗的生物学基础(一)块根发芽出苗的习性甘薯芽从根眼处发生,根眼在薯块上有5—6个纵列,每个根眼一般有2个以上的不定芽,发芽的多少,快慢与以下因素有关(内因):1、块根不同部位:薯块萌芽有顶端优势,顶部萌芽早而多、中部次之、尾部最少2、不同品种:由于薯皮厚薄、根芽数目有差别。3、同一品种薯块的大小:同一品种大小薯块的根眼数大体上相同。4、薯块来源:春薯块大、木栓层厚,出苗慢、生活力弱、易感黑斑病;夏薯反之。(二)块根发芽出苗的外界条件1、温度表6不同温度对薯块发根萌芽的影响品种:胜利百号(徐州农科所,1964)温度(0C)发根(天)萌动(天)发芽(天)发芽数发根数芽长(cm)255781.14.60.5293469.39.34.5323467.95.04.6353468.34.73.2373475.22.60.3甘薯发芽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9-32℃超过35℃对幼芽生长有抑制作用,超过40℃易发生热害而烂种;甘薯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6℃。2、水分床土适宜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80%3、养分4、光照5、氧气三、甘薯育苗的技术(一)选择适宜的苗床形式1、人工加热:利用煤炭、柴草或电等热源。优点—便于调节温度,甘薯出苗快而多、出苗齐;缺点—受能源的限制。如改良回龙火炕。2、生物热源: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释放热能。特点—育苗的前期温度较高,后期温度较低,采苗数量比火炕少,但比较经济、易于管理。如酿热温床覆盖塑料薄膜。3、太阳辐射热源:覆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辐射热的保温苗床或露地冷床育苗。特点—不便调节床温、出苗慢而少,但秧苗较粗壮。如冷床覆属塑料薄膜。另外,采苗圃是培育夏薯用苗的主要措施。(二)做好种薯上床工作1、选种和消毒上床的种薯要求无病、无伤、无冷害和涝害。选好种薯后再行消毒(防止黑斑病等)。温汤浸种:51-54℃、10分钟。将水温调至56-57℃然后把装有种薯的筐放入水中,1—2分钟后水温可稳定在51-54℃。药剂处理:用50%的多菌灵兑水800倍或50%的托布津兑水500倍,浸种10分钟;也可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喷在已排好的种薯上。2、适时育苗春薯:一般气温稳定在7—8℃时开始,山东胶东在3/底—4/初、鲁中南在3/中下旬。也可据栽秧时间推算,例如泰安春薯适宜的栽秧期是4/20左右,而温床育苗从下种到采苗约需30天左右。夏薯:6/中栽秧,在4/底、5/初育秧。采苗圃或冷床育苗。3、填好床土用疏松、肥沃、无病的沙壤土。2份土+1份有机肥拌好,过筛填入苗床,床土厚度因苗床类型而异,火炕和温床浅些(10cm)、冷床厚些(20~25cm)。填好床土后,再施硫酸铵100g/m2。4、排薯密度:过密采苗数多,但苗弱;过稀苗壮,但扩大了苗床面积。一般火炕和温床45斤/m2;露地27斤/m2。栽一亩春薯用种量约70~80kg。排种方法(斜排法,种薯头尾相压约1/4):头尾分清,防止倒排;上齐下不齐;大小薯分排。排完薯后,用沙土填好空隙,浇温水湿透床土,盖沙5cm。(三)苗床管理(火炕或温床)1、前期(排种—出苗,约持续10天左右)要求:以高温催芽为主。温度—火炕在排种前2天即生火并盖膜,当床温达30℃时开始排种,排种后升温速度约每天1℃,则上床后第五天达到35℃(高温点38℃),停火4天后下降到31℃并且出苗(即排种到出苗需8-9天)。水份—排种前苗床浇透底水,出芽前一般不再浇水,因浇水易降低床温,若干旱可浇一次小水。盖晒—此期气温低,床土和外界温差大,覆盖薄膜,上面再加草苫保温。出苗时中午盖草苫、早晚揭草苫,用早晚的弱光晒床,即中间盖两头晒。出苗后全日晒。2、中期(出苗—采苗前5—6天,约持续15天左右)要求:平温长芽、催炼结合。温度—出苗后,温度降至28℃左右;苗高10cm时再降至25℃左右,并揭膜炼苗。水份—由于苗生长,叶面积增加,蒸腾加快,一般4—6天浇一次小水(用温水),浇水后凉1—2小时再盖膜,防止湿度太大,发生气生根,对栽后扎根缓苗不利。盖晒—由盖中间,逐渐到全日晒;中午膜内35℃,要揭膜通风。3、后期(采苗前5—6天—采苗)要求:以炼为主,也叫炼苗期。温度—25℃采苗前3天降到20℃采苗时与气温同。水份—采苗前5—6天浇一次大水,以后不再浇水,进行炼苗。盖晒—全日晒;由两头通风到全部揭膜。4、采苗后的管理:苗高20cm左右时即可采苗。采苗后的当天不浇水,以利于伤口的愈合,防止病苗浸入,第二天浇水且追肥(100g硫铵/m2),以促苗生长。然后盖膜和草苫使床温上升到32℃,持续3-5天,促苗生长;炼苗4天后采苗。(四)烂床的原因与防治1、病烂原因—种薯带有黑斑病、软腐病、茎线虫病等或床土带病。特征—明显的腐烂、变黑。防治—出苗前发生,则提高床温,控制床土湿度在60%左右;若烂床严重,要倒床,挑出病薯,床土喷50%的托布津500倍液。出苗后发生,则控制床土湿度60%左右,追施硫铵100g/m2,且高剪苗。2、热烂原因—床温长时间超过40℃,火道上(高温点)易发生热烂。症状—种薯软、肉色发暗,手挤薯块流清水。防治—局部发生取出高温点的地瓜;全床高温,则退去床土散热,千万不可浇水。3、水烂与缺O2原因—种薯挑选不严(田间受涝或贮藏期受湿害)或上床后浇水过多。症状—皮色发暗、有酒味,由内向外烂。防治—严格挑选种薯,注意浇水量。§3.甘薯大田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甘薯大田生长过程的三个时期二、根、茎、叶的特征与特性三、甘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一、甘薯大田生长过程的三个时期华北地区春薯大田生长期150—190天,夏薯大田生长期110—120天。1、前期:栽秧——封垄春薯:4/下、5/上——6/下、7/上,约持续60天;夏薯:6/中——7/下、8/上,约持续40天前期又叫发根、分枝、结薯期,以生长须根为主。2、中期:封垄——茎叶生长高峰春薯:6/下、7/上——8/下,约持续50天;夏薯:7/下、8/上——9/上,约持续30天中期又叫茎叶盛长块根相应膨大期,以茎叶生长为主。3、后期:茎叶生长高峰——收获春薯:8/下——10/上,约持续40——50天;夏薯:9/上——10/中,约持续40天后期是茎叶开始衰退,块根迅速膨大期,也称回秧期,以块根膨大为主。二、根、茎、叶的特征与特性(一)根的分类与特征由薯苗或茎蔓生长的根均称不定根,根据不定根的发育情况分为纤维根、梗根和块根三种类型。甘薯根的三种形态1、纤维根栽秧后由茎节上的不定根原基长出,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2、梗根(柴根、牛蒡根)粗约0.2—1.0cm的肉质根,整条根形状细长、粗细均匀。由于加粗过程中遇到不良条件而成,此根徒耗养分、应控制之。3、块根是贮藏养料的主要器官,是所要收获的部分。其形状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有纺锤形、圆筒形、椭圆形、球形和块状形等;皮色因品种而异,有紫、粉红、黄、黄白、白等;块根肉色也因品种而异,有桔红、桔黄、黄白、白等,桔红和桔黄的含胡萝卜素较多。(二)块根的形成与膨大1、初生形成层的活动与块根形成栽后5天的幼根——有表皮、皮层、内皮、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和4—6个放射状排列的原生木质部的导管。栽后10天左右的幼根初生形成层的活动时期:甘薯栽秧后10—25天为初生形成层的活动时期。初生
本文标题:第五章 甘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3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