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课件
——刘敬智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开头以概述点题,下列小标题分述,通过人物非同寻常的经历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钱学森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人格。1950年,美国一海军次长说:“?无论在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他就是——走近钱学森钱学森毕业照走近钱学森钱学森和夫人蒋英走近钱学森晚年钱学森钱学森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学习,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荣获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2年任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11—2009)1986年被选为中国科协主席。1991年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7年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被授予“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之“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2009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初读课文,完成任务1.理清课文结构。2.找出表现人物动作、语言的语句。题目之妙《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1.点明了本文所记的主要人物。2.引用江泽民的话,对人物给予高度评价,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考:引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要介绍了钱学森的经历、贡献以及他所获得的崇高荣誉,并以江泽民对他的高度评价点题。钱学森“对祖国执着的爱”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开创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为回国而斗争不倦的追求第一部分“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记叙了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和他在美国的研究情况。第1段:写钱学森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的经历。2—4段:介绍钱学森在美国二十年来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应用数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现代航空学和火箭技术等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地位。第5段:概述钱学森的学术成就与他所拥有的优厚待遇,以感人的事实说明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引出下一部分的记叙。第二部分“为回国而斗争”:写钱学森为回到祖国而进行长达五年的斗争。①萌发回国之念;②提出回国要求;③做好回国准备;④受到阻拦与恐吓;⑤被捕关押;⑥多方营救;⑦被变相软禁;⑧向祖国求救;⑨祖国设法营救;⑩踏上回国旅程。第三部分“开创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记叙了钱学森回到祖国后接受党和政府的重托,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开创我国导弹卫星事业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1-2段):写钱学森回国后受到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和高度关注,一种报效祖国、盼望祖国强大的愿望促使他立即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的工作中。第二层(3-8段):写钱学森开创中国导弹卫星事业的第一步:建立研究机构,培养导弹专业人才,确定我国导弹研究方针。这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层(9-10段):写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研制成功。(视觉、听觉、动态)第四层(11-15段):写钱学森带领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导弹核武器得到了飞速发展,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第四部分“不倦的追求”:略写钱学森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的科学研究成果及设想,表现了他在对科学的追求上永无止境的精神。本文简要介绍了钱学森的生平及主要经历,重点记叙了钱学森眷恋祖国,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开创祖国导弹卫星事业的事迹,表现了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民族自主自强精神;刻画了他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并始终保持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品质,以及具有“深—宽—高”的三维知识结构的突出特点。课文小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作业钱学森访谈假设你是一名上海交通大学校报记者,有幸在交大百年校庆期间,采访钱学森先生。请准备好你的问题。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拟订问题。推选一名同学扮演钱学森答记者问。小组合作完成一篇钱学森访谈记。
本文标题:《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3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