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教师考试法律法规(小全)
1目录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l)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4)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复习题……………………………(10)四、《义务教育法》复习题…………………………………………(14)五、《教师法》复习题………………………………………………(17)六、《未成年人保护法》复习题……………………………………(20)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l、什么是教育?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3、什么是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答:因为:(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答:(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答:(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2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答:(l)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答: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4.什么是课程?答: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答: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答: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答:(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2)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答: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上好一堂课)答:(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2)教学效果好;(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答。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答: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答: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3面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答: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答:(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答:(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答:(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6)组织主题班会。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答:(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答:(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答: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答:(l)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5)个案法。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答: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答: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答: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4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参考答案:(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答题要点:(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5备;(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13、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答:有两种分类标准:(l)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一逻辑记忆。(2)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间记忆,长时记忆。14.什么是遗忘;它有什么规律,此规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答: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过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巩固。15、有人说:“学生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这句话对吗?答:此话不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在进行识记时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识记,其原因是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很多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实际上不管是机械识记,还是意义识记,都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效果越好。16、教学生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
本文标题:教师考试法律法规(小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