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1海洋与海洋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地1.概念2.形成原因3.相关概念海洋:海洋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2%。一般认为,海洋分为海和洋。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形成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陆架的开发和对200海里海洋权的要求引起了海洋秩序的深远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在海洋上的利益,纷纷要求扩大管辖海域范围,极力促成新的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于是传统的领海之外即公海的海洋格局被打破了。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1973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拟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将世界海洋分为9个不同的区域,沿海国除拥有作为其领土一部分的内水和领海外,还可以拥有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等其它新的管辖海域。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据此扩大了管辖海域范围。例如EEZ制度的建立,将使全世界海洋中约有1.29亿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35.8%。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水,包括:(1)海湾、海峡、河口湾;(2)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3)被陆地所包围或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海域。领海: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属沿海国主权管辖。毗连区:沿海国可以在领海以外毗邻领海划定一定宽度的海水带,在此区域中,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某种管制权,这个区域称为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是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国际海底区域: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底土,即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海底及其底土。公海:公海是指国际法上指不包括国家领海或内水的全部海域。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内的全部海域。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内海与领海的区别:①地理概念不同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领海是指领海基线向海的一面的宽度为12海里的海水带②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同内海原则上不允许未经过允许的外国船只进入;领海内,外国船只享有无害通过权③在国内法中地位不同沿海国对内海中航行的外国船舶的管辖权比对领海中航行的外国船舶行驶的管辖权要严格得多12.1.2海洋资源的概念与特点海洋资源:(1)广义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中的各类型可开发利用的物质,以及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2)狭义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1.海洋资源的公享性•①国家管辖海域内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②国际水域资源属于全人类2.水介质的流动性和连续性•①污染物的扩散•②部分海洋生物的洄游3.水介质的立体性•①海洋资源及其周围资源呈立体状分布•②污染物在某种程度上呈立体状分布12.1.3海洋资源的分类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进行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一致,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四种:①按海洋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②按海洋资源资源能否在生进行分类③按能否提取进行分类④按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按海洋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①来自太阳辐射:主要是直接或间接的吸收并利用太阳的辐射,系指海底石油、天然气、海水中的波浪、还留、温差、压力差以及各种生物,它们都是太阳能的不同的转换方式和贮存形式。太阳能使这些资源的再生基础。因为这类资源占的比重大,又称为第一类资源。②地球本身贮存的资源:主要是指海水溶解的各种化学元素和海底沉积的部分矿藏,与太阳辐射直接关系不大或者无关。都是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存在的,经过各种内外力的作用下才汇到海洋里,少部分是火山活动产生的物质直接溶解到海洋里,这类资源被称为第二类资源。③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要指潮汐和潮流,这类资源是第三类资源。弊端:人为生产的资源没有分类,比如,潮汐差发电等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进行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一致,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四种:①按海洋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②按海洋资源资源能否在生进行分类③按能否提取进行分类④按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按海洋资源资源能否在生进行分类①再生资源:海洋中再生产力快,被利用之后短期可以得到恢复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类资源包括海洋中的动植物、海水淡化、波浪、潮汐、海流和温差等。②非再生资源: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金属矿产资源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利用后,恢复缓慢,与人类的生存尺度相比几乎不能“再生”,因而被称为非再生资源。提示:“再生”与“非再生是相对的”的概念是相对的。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进行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一致,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四种:①按海洋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②按海洋资源资源能否在生进行分类③按能否提取进行分类④按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按能否提取进行分类①可提取: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因为可以直接为人类所利用。②不可提取:包括波浪、潮汐、温差、海流,因为不可以直接为人类所利用。注:理论上,能量都是可以提取的,不能把不同的提取方式,说成是可以提取或者不能提取,这种说法不科学。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进行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一致,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四种:①按海洋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②按海洋资源资源能否在生进行分类③按能否提取进行分类④按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12.2海洋生物生产力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12.2.1海洋生物生产力概念海洋生物生产力:海洋中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海洋生产力的基础是无数的含有叶绿素的浮游生物或藻类。这些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换为有机碳,进而转化成脂肪、蛋白质、淀粉、核酸等各种有机物。这些浮游生物战海洋植物总量的99%,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地球全部氧气的70%。1.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初级生产力,也称海洋原始生产力。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一般来说,营养眼泪丰富、日照量充足的沿海地区和寒冷海域的中上层,有上升流的海域,初级生产力高。按水域生产力的高低,将世界海洋分为5类2.海洋次级生产力海洋动物生产力,包括海洋生物二级、三级、四级生产力(合称为次级生产力)和终级生产力。二级生产力以植物和细菌等初级生产者为营养来源。二级生产者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大部分底栖动物和幼鱼、小虾等。三级生产力以上述二级生产者为营养来源。三级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三个环节,主要包括一些肉食性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其中一部分成为海洋水产资源。四级生产力在三级生产者的基础上重复循环。终级生产力处于食物链末端,不再被其它海洋生物所摄食。12.2.2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它包括:鱼类(海洋资源的主体)、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海兽(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以及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之一海藻。从整个海洋生物来说,浮游植物数量最多,浮游动物次之,鱼类更少。海洋资源种类繁多,生产量巨大,为人类的食品和蛋白质的需求提供了重要的供应源。鱼类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纲脊椎动物海兽海藻谢谢观赏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本文标题:海洋资源概念与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8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