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明清时期(1368-1840)明(1368-1644)清(1644-1840)考纲考点课本对应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经济1、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发展;3、商业的发展概况;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思想文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必修三第3、4课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明清中国西方分类主要史实主要史实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政治地方中央经济土地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思想文化思想科技《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丞相制,设内阁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已成为……的桎梏排灌工具改进,桑棉种植扩大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商帮的出现,商业都会繁荣城镇经济发展,限制对外贸易王阳明、李贽黄宗羲等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京剧形成重商主义;政府鼓励对外扩张;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开展,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启蒙思想蓬勃发展。清代粉彩瓷器、丝织业出现手工工场,自由劳动力市场文学艺术繁荣,并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三国演义》等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年份·卷别命题角度政治上2017·全国卷Ⅱ明代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2016·全国卷Ⅰ明代地方行政管理2014·全国卷Ⅱ明代内阁制2012·全国卷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2012·全国卷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重点讨论】1.内阁制度(1)产生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口胡惟庸擅权废除宰相制度,全国政务悉由皇帝一人裁决。《春明梦余录》卷二五:“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朱元璋:“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洪武十三年(1380),设置四辅官。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秩不过五品。【重点讨论】1.内阁制度(2)发展到成祖时(1403-1424年),内阁正式确立,与皇帝议国家大事。至宣宗(1426-1435年)时内阁大学士掌条旨(票拟),俨然汉唐宰辅。英宗(1436-1449年)时开「首辅」专权之始,阁权已超过六部。不过此时阁臣互相争夺首辅之位,间接形成党争,造成政治的不稳定。最后,到神宗后期(约1570年后),内阁权力渐衰。皇帝多信用宦官,内阁根本未发挥到应有的作用。【重点讨论】1.内阁制度(3)职权和特点《明史·职官志》:(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批红司礼监←皇帝←司礼监←内阁票拟↓内阁→司礼监→皇帝→司礼监→通政司票拟程序示意【重点讨论】1.内阁制度(3)职权和特点首先,是可变动性。即缺乏稳定性。明代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而大学土员额亦多寡不等。至于内阁权力亦随皇帝宠信的程度而转变。其次,是附属性。即缺乏独立性。内阁权力常因皇帝委任与否而有轻重之别,且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向各部及地方政下达命令时,必须通过皇帝谕旨。第三,是个别性。内阁大学士彼此没有隶属关系,各自独立以己见辅助君主。第四,是欠缺法定性。内阁能否产生作用,皇帝之影响至大。如英宗正统初年,事无大小,悉下阁臣参议决定,内阁因而便可发挥高度价值;反之则不然,如思宗因为不信任内阁,而使内阁失去作用。【重点讨论】1.内阁制度(4)影响1.履行部分宰相责任,避免皇帝决策失误;2.加强了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3.催生了明代宦官专权,加剧了朋党之争。明制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宣宗怠政,章奏多由秉笔太监照内阁大学士之票拟批红。由此宰辅之权便为内臣所侵夺,司礼监有“太上内阁”之称。严嵩任首辅时,威权极崇,但却为阁僚徐阶所倾倒;张居正任首辅,内结司礼监冯保方可行使权力,但在革弊振衰时,仍不免受言官攻击,被指责为揽权专断的权臣,甚至「祸发身后」,被夺爵抄家。可见明代朋党倾轧之激烈。1.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比较清朝军机处明朝内阁都导致权力高度集中,但同时也使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僵化并走向衰落影响都具有机构简单、官员品级不高、行政效率较高的特点构成加强皇权而设立,且都达到了目的目的相同点无决策权,只是跪受笔录,保密性强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和国家大政方针,保密性不强特点是政府法定部门,有品有级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没有法定地位,居无定员地位办理西北军务,加强皇权明代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杂,故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背景不同点1.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课堂练习】2.《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课堂练习】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课堂练习】4.(2017·衡阳三模,27)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课堂练习】【重点讨论】2.宦官专权(1)起源——厂卫制度《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重点讨论】2.宦官专权(2)产生原因废宰相,君主过度集权;与内阁相互牵制;君主行政能力弱化以及对官僚集团的不信任;本质上讲——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重点讨论】2.宦官专权(3)影响宦官专权是皇权旁落、皇权与相权、皇帝与朝臣、中央与地方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实质乃是封建皇权的变形和延伸。宦官又多是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反动的代表,其专权则极易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政治更加黑暗,进而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导致旧王朝覆亡。可以说,宦官专权主要依附于封建专制制度产生、发展,又加速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腐败和王朝的灭亡。【重点讨论】3.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②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方面。③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④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重点讨论】3.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及影响(2)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②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难免出现失误;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地方上人浮于事,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实行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点讨论】3.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及影响(2)影响改土归流清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盟旗制度在内外蒙古地区,均实行札萨克制,即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重点讨论】4.边疆制度(1)主要边疆制度金瓶掣签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年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金瓶掣签制度,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地区社会和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义深远。【重点讨论】4.边疆制度(1)主要边疆制度《金瓶掣签》图为1995年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灵童真身。【课堂练习】(2011·高考全国卷·选修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境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5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2011·高考全国卷·选修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境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
本文标题: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0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