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内容提问1、水文现象有哪三种基本特点?答:确定性(必然性)、随机性(偶然性)、地区性。2、根据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水文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那三类?答: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区综合法第一章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第一节水分循环第二节河流与流域第三节降水第四节蒸发下渗第五节径流第六节流域水量平衡教学内容:一、自然界水文循环。二、流域与河系。三、降水、蒸发与入渗。四、河川径流的形成与水量平衡。教学要求:从水循环的角度出发,了解降水、蒸发、入渗及自然地理因素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初步建立水量平衡观念,掌握流域主要特征值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径流常用单位。第一章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第一章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第一节水分循环第一节水分循环教学内容:一、水循环的概念二、水循环的原因三、水循环的基本类型教学要求: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以及水循环的基本类型。一、水循环的概念地球表面的各种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从海洋和陆地表面蒸发上到空中、并随空气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地面,降水的一部分经地面、地下形成径流并通过河流回海洋;一部分又重新蒸发到空中,继续上述过程。这种水分不断交替转移的现象称为水分循环,也叫水文循环,简称水循环。动画演示:水循环第一节水分循环二、水循环的原因[1]内因:水的物理性质,即“三态”转化;[2]外因: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作用。三、水循环的基本类型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区分为大循环与小循环。[1]大循环:大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2]小循环:小循环是指海洋或陆地上的局部水分交换过程。第一节水分循环第一章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第二节河流与流域上节内容提问1、什么叫水文循环?答:水分不断交替转移的现象称为水文循环。2、影响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答:内因:水的物理性质,即“三态”转化;外因: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作用。3、什么叫大循环、小循环?答:大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是指海洋或陆地上的局部水分交换过程。第二节河流与流域教学内容:一、河流及其特征二、流域及其特征教学要求:掌握有关河流和流域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河流及其特征(一)河流河流:自然界中脉络相通的排泄降水径流的天然输水通道,其中分为各级支流及干流。河流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根据干支流的分布的几何形态,河系可分为:[1]、扇形水系:河流的干支流分布形状似扇形,如海河;[2]、羽形水系:河流的干支流由上而下沿途左右汇入多条支流,好比羽毛形状。如红水河;[3]、平形水系:河流的干流在某一河岸平行接纳几条支流。如淮河;[4]、混合水系:一般大江大河多为以上二至三种水系组成混合排列。第二节河流与流域(二)河流的特征1.河流的纵横断面河流横断面:分单式断面和复式断面2.河流长度河长:一条河流,自河口到河源沿中泓线量计的平面曲线长度。3.河道纵比降河流纵断面示意图第二节河流与流域河道纵比降:单位河长的河床落差。比降可按下式计算:式中J——河段的总比降;Z上、Z下——河段上、下断面河底高程;——河段的长度。lZlZZJ下上河段两端的河底高程之差(1-1)河道的平均纵比降可按下式计算:2012211102)(...)()(LLZlZZlZZlZZJnnn式中——河段自下而上沿程各转折点的河底高程,——相邻两转折点之间的距离,L——河段总长度。lnZZZ,,1,0...nlll,,2,1...二、流域及其特征(一)流域、分水线流域:河流某一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称为河流在该断面的流域。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完全重合的流域。一般大中流域均可看成闭和流域。非闭合流域:地面、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如岩溶地区的河流和一些很小的流域。分水线:相邻两流域的界限线称为分水线。点击查看流域图、分水线及流域面积示意图(二)流域特征第二节河流与流域1.流域几何特征1)流域面积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一断面以上,由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流域长度流域长度是指流域几何中心铀的长度。3)流域平均宽度流域平均宽度B指流域面积F与流域长度Lf的比值:4)流域形状系数流域形状系数为流域的平均宽度B与长度Lf的比值,以Kf表示fLFBfffLFLBK2第二节河流与流域2、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主要指流域所处的经纬度以及距离海洋的远近。一般是低纬度和近海地区雨水多,高纬度地区和内陆地区降水少。(2)气候流域的气候条件包括降水、蒸发、温度、湿度和风等。其中降水与蒸发对径流影响最大。(3)地形流域地形可分高山、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第二节河流与流域(4)地质与土壤特性流域的地质构造(如地层的褶皱、断层等),岩石和土壤的类型以及水理性(如透水性和给水性)、对下渗水量及河流的泥沙都有影响。(5)植被覆盖流域的植被增加了地面糙率,加大了下渗水量,延长了地面径流的汇流时间,减缓了洪水。另外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植被的覆盖程度一般用植被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比,即植被率表示。(6)湖泊、沼泽、塘库流域内的大面积水体对径流起调节作用,湖泊(或沼泽)率是指湖泊(或沼泽)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比表示。第二节河流与流域第一章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第三节降水上节内容提问1、什么叫河长?答:一条河流,自河口到河源沿中泓线量计的平面曲线长度。2、什么叫闭合流域?答: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完全重合的流域。3、什么叫河道纵比降?答:单位河长的河床落差。4、气候条件中哪两个对径流作用最大?答:降水和蒸发。第三节降水教学内容:一、降雨的成因与分类二、点降雨特性及其分析方法三、面雨量概念与计算方法教学要求:了解降雨的成因及分类,有关降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泰森多边形法。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的各种水分的总称。气团:水平方向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一、降雨的成因与分类暖湿空气→抬升冷却→凝结为大量的云滴→降落成雨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要有一定量的水汽;空气要有动力上升冷却。分类:※按空气上升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锋面雨二、地形雨三、对流雨四、台风雨第三节降水(一)锋面雨(1)冷锋雨特点:降雨面积小、强度大、历时短。动画演示:冷锋雨的形成(2)暖锋雨特点:降雨面积大、强度小、历时长。动画演示:暖锋雨的形成(二)地形雨动画演示:地形雨的形成第三节降水(三)对流雨夏季地面受热,温度升高,近地面气层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冷空气在周围下沉予以补充,引起上、下对流。上升的湿热气流冷却而凝结致雨,称为对流雨。对流雨一般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并常伴有雷电,又称雷阵雨。(四)台风雨台风雨是由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到大陆上来的狂风暴雨。在赤道附近洋面上某些地方,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常形成剧烈的空气旋涡并向副热带或温带移动,它所经之处,多大风暴雨,这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我国七、八、九月份,台风活动非常频繁。第三节降水※我国气象部门按1h或24h的降雨量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4级。小雨:1h的雨量≤2.5mm或24h的雨量10mm中雨:1h的雨量为2.6~8.0mm或24h的雨量为10.0~24.9mm。大雨:1h的雨量8.1~15.9mm或24h的雨量为25.0~49.9mm。暴雨:1h的雨量≥16mm或24h的雨量≥50mm。第三节降水二、点降雨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点降雨量:一个雨量观测站承雨器(口径为20cm)所在地点的降雨。(一)点降雨特性1.降雨量降雨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雨水深度,单位用mm表示。2.降雨历时降雨历时是指—场降雨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叫间,常以小时为单位。3.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单位用mm/min或mm/h表示。4.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单位用以km2表示。5.降雨中心是指一次笼罩面积上降雨量最为集中且范围较小的局部地点。第三节降水(二)降雨资料的图示法1.时段降雨量过程线2.降雨量累积曲线动画演示:降雨量线的绘制3.等雨量线图三、面雨量概念与计算方法(一)面雨量概念面雨量:一定区域面积上的平均雨量。第三节降水(二)流域面平均雨量的计算方法1.算术平均法当流域内地形变化不大,雨量站数目较多、分布较均匀时式中HF——流域平均降雨量,mm;Hi——流域内各雨量站雨量(i=1,2,…,n),mm;n——雨量站数目。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线法)当流域地形起伏大,雨量站分布不均匀时多用此法。先在流域平面图上将就近的各相邻雨量站用直线连接,构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作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这些垂直平分线将流域划分成若干个部分面积,每块面积内正好有一个雨量站。动画演示:泰森多边形法niHinHnHH121Fn1=H(1-8)第三节降水3.等雨量线法如果降雨在地区上或流域上分布很不均匀,地形起伏大,则宜用等雨量线法计算面雨量。动画演示:等雨量线法4.降雨点面关系法当流域内雨量站少,或各雨量站观测不同步时,可用降雨的点面关系来计算面雨量。其计算公式为式中——点雨量与面雨量比值,也称点面雨量折算系数;H0——点雨量,mm。0HHF(1-11)第三节降水总结流域面雨量四种计算方法的特点:★算术平均法简单,但要求条件较高,只适用流域内地形变化不大,且雨量站数目较多、分布均匀情况。★泰森多边形法适用性较强,且有一定的精度,所以在水文上应用广泛,但在降雨分布发生变化时,计算结果不一定符合实际。★等雨量线法要根据等雨量线图来计算,计算精度最高,但要求有足够的雨量站,且每次计算都要绘制等雨量线及计算工作量大,实际当中应用有限。★降雨点面关系法计算更简单,但需要知道点面关系图,在流域雨量资料较差或缺乏时应用较多。第三节降水第一章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第四节蒸发与下渗上节内容提问1、降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答:空气中要有一定量的水汽;空气要有动力上升冷却。2、冷锋雨和暖锋雨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冷锋雨的特点是降雨面积小、强度大、历时短;暖锋雨的特点是降雨面积大、强度小、历时长。3、什么叫点雨量、面雨量和降雨强度?答:点降雨量:一个雨量观测站承雨器(口径为20cm)所在地点的降雨。面雨量:一定区域面积上的平均雨量。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4、请比较流域面雨量四种计算方法的特点。答案。第四节蒸发与下渗教学内容:一、蒸发二、下渗教学要求:了解蒸发的影响因素和下渗的物理过程;掌握有关蒸发的概念和分类;下渗的相关概念。一、蒸发蒸发是指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和降雨径流的一种损失。(一)水面蒸发水面蒸发主要受气温、湿度、水面面积、风速等的影响而变化。水面蒸发是湖、库、江、海、河流的主要损失,(二)土壤蒸发除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外,土壤蒸发还受土壤层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土壤结构、土壤色泽、地势、植被和降水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三)植物散发影响植物散发的因素,除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外,还有日光、植物的性质等。(四)流域蒸发水面蒸发流域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第四节蒸发与下渗二、下渗下渗:水分从土壤表面向土壤内部渗入的物理过程,以垂向运动为主要特征。(一)下渗的物理过程第一阶段:渗润阶段第二阶段:渗漏阶段第三阶段:渗透阶段(二)下渗的变化规律—下渗能力(容量)曲线下渗率(下渗强度):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常用mm/min或mm/h计。下渗能力(容量):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下渗能力(容量)曲线:下渗能力(容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第四节蒸发与下渗第一章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第五节径流上节内容提问1、流域蒸发可分为哪三类?答:流域蒸发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2、什么叫下渗强度?答: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3、什么叫下渗能力?答: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第五节径流教学内容:一、河川径流的补给源二、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三、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单位四、次雨洪径流
本文标题:水分循环及径流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1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