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阳泉市文化地理现象综述目录•1阳泉特色饮食•2阳泉民居•3阳泉民俗•4阳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泉特色饮食1漂抿曲2黄瓜干3豆叶菜4扣碗5糊嘟1.1漂抿曲飘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捞记》中赞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飘山城。喷香的抿曲1.2平定黄瓜干在平定古州,“黄瓜干”制作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巧、质量最上乘、产销量最大的是平定州城西冠山脚下的后沟与河头两个村庄。据后沟人传说,平定黄瓜干的制作工艺技术为后沟村刘、李两家祖先所创。在明朝洪武年间,刘、李两家的祖先由洪洞移民来到平定州,并选择后沟村作为长久定居地,因这块土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密,河水四季长流,地域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垦生存。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几十年,除开垦山坡地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打井发展菜园,种植黄瓜等蔬菜。当时冬季没有吃的蔬菜,他们就把夏、秋两季的大田菜进行干制后备做冬季食用。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用煤火烤制的黄瓜干,即“龙筋”牌黄瓜干。关于“龙筋”牌黄瓜干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驻柏井驿休憩,在食用此品后,对其称赞不已,此后黄瓜干就成了进贡的产品。到乾隆年间,有人专献此品于皇帝,乾隆皇帝又亲笔御批“龙筋”二字的龙票,以示“龙筋”牌黄瓜干的独特,其中还提到了种植地的专属是平定州后沟、河头两村,从此,“龙筋”牌黄瓜干真正成为平定古州的一大名品,并进入美馔佳肴“宴席四干”的名列。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后沟村的干部群众认准了发展“龙筋”牌黄瓜干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产品作为致富的目标,扩大黄瓜的种植面积,菜园达到了近200亩,并进行了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法,黄瓜的产量由原来的亩产四、五千斤,提高到亩产13000斤左右,黄瓜干总产量达到五万斤以上,把“龙筋”牌黄瓜干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做到历史新高,建成了山西省平定县晋阳风味御菜厂,对农户烤制的产品进行统一的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且屡获国家及省、市农产品博览会优良及银质奖等。冬季绿色蔬菜——黄瓜干1.3豆叶菜平定人自古以来一年四季都食用“豆叶菜”。它是一种特殊的乡间土莱,是用小豆叶或是黄豆叶经过加工后沤制的。制这种豆叶菜,自然是以豆叶为原料。采摘豆叶的时节,应在“白露”前后。届时平定人都会结伴而行,称之为“捋叶”。而且当地风俗,只要白露一到,群众一齐出动捋豆叶,走到哪家的田间都可以,村与村之间也不分界限,在白露以前是不允许采摘豆叶的。据平定县的百姓说,吃豆叶菜,能“清内热、助消化、健脾胃”,对身体有好处。豆叶菜的吃法,可当“梢子”吃,可炒、调制后食用。尤其是当地吃法,豆叶菜小米酸饭更有地方特色。健康又可口的小菜——豆叶菜1.4扣碗在阳泉,老百姓的餐桌宴席上还有三道堪称奢侈的传统美味流传,它们是——米粉肉、酿白菜、焖。这三道菜均是装到碗中腌制,然后待在客人来时将其蒸熟、蒸热,倒扣到盘中。如今,因为这几道菜高热、高油、高脂肪且味重,不太符合健康养生的饮食观,所以,即使人们已经有条件天天吃肉了,也不敢多吃,只有过节或举办宴席时偶尔选择一两样做来吃,可不像曾经肚子里缺少油水时代,见到这些菜定要狠狠一饱口福的。1.4.1米粉肉米粉肉选择猪带皮五花肉为原材料,先将整块五花肉泡清水中洗刷干净,之后将肉切10厘米长,0.5厘米厚薄的肉片。用酱油、糖色、葱段、姜片、花椒大料水加盐浸泡腌制肉片,让肉片尽量吃透调味料,把适量的米粉(糯米上锅炒至外表金黄出香味后出锅,将炒熟的糯米颗粒研磨成碎末状)与腌制着的肉片混合到一起,然后找一只敞口碗,把腌制的肉片肉皮朝下整齐码放,十至十二片肉为一碗,把腌制肉片的汤灌到碗里即可。大快朵颐的米粉肉1.4.2酿白菜阳泉方言中,酿白菜的“酿”读作rang,主料选褪皮的猪五花肉或者血脖肉剁馅,然后用姜末、葱花、花椒大料水等调味料调味,再拌入鸡蛋搅和均匀,用少量生粉粘合,最后将蒸锅的篦子上铺整片白菜叶,再把肉馅做成丸子上蒸锅蒸到七分熟,接下来将适量肉丸置于碗里,然后铺白菜细粉丝盖平碗口,碗内加调味汤料入蒸锅继续蒸至肉丸熟透就可出锅了。这道菜的特点是,蔬菜尽得肉香,肉借助蔬菜增色去腻,两者荤素搭配相得益彰,端得回味无穷。美味的酿白菜1.4.3焖焖(měng)的选材制作和调味与酿白菜近似,只是调好的肉馅整块拍打在蒸锅篦子上,慢火蒸至熟透就成。这里的火候很关键,如果火力大了,就会吹碎肉馅不能成型。焖出锅后放凉切片食用。对了,这是一道荤凉菜。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喜好蘸蒜蓉、陈醋,或辣椒等蘸料,即使不用蘸料,焖的口味也很不错呢。1.5糊嘟在阳泉,有一样别具风味的面食叫“糊嘟”。阳泉的方言中,“嘟”和“涂”发音几乎没有区别,人们不免把糊嘟和糊涂两个词搅和到一起,分不出你你我我。但我要说,糊嘟不是糊涂。糊嘟人人可食而却未必能达到糊涂的境界。难得糊涂说着容易,这项神功却不是人人可以炼成的,与其走火入魔,不如随着我去品尝糊嘟的美味。糊嘟是人们用玉米面做出来的一种面食,原本是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其特色的蘸料和软硬适中老少咸宜的口感。糊嘟的制作简单,但其内容却丰富,锅里放清水,把洗尽切块的土豆、豆角等辅料一并搁进锅里煮,待到锅里的水和菜煮开后就可以撒面了。撒面时,沿着沸水面的外延转着圈撒,中间和边沿留出可以上蒸汽的空隙,面撒好后就盖上锅盖改慢火慢慢蒸煮,等锅里的水耗到只剩可以与撒进去的面粉均匀调拌时就到了调糊嘟的工序。调糊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需要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人紧紧把稳锅沿,一人用擀面杖急速搅动锅内已经蒸煮成熟的面和菜。这时候最见功力,搅动的过程是面、菜、水三者紧密融合的过程,搅动的时间短了,频率不够,方法不对头都可能使做出来的糊嘟里夹有生面疙瘩,这样的糊嘟是不合格的。金黄色的糊嘟和红红的辣椒阳泉人自己的饮料——维尔康维尔康”是北冰洋食品公司在1985年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饮料,投放市场后,很快以独特的风味和科学的营养成分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售量逐月上升,并突破重重障碍打入国际市场。1988年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专用饮料,并与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出口合同。但是,它没有注册商标,被阳泉饮料厂抢了先,由此,维尔康成了畅销晋中地区的经济又实惠的优先选择的饮料。种类繁多的维尔康2.1阳泉清代民居——李家祠堂李家祠堂位于阳泉市郊区平坦垴村,始建于清咸丰九年,是阳泉市内屈指可数的宗祠家庙式古建筑群,为研究家族文化的实物资料,奇特的是其内修建有钟鼓楼,在家庙建筑中较为罕见,有待古建专家考证。在繁华的闹市中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清静的地方了。听看管祠堂的老人讲,李家祠堂以前的院落很庞大,在文革和历次的市政建设中,李家祠堂的规模逐渐缩小,真是一块需要特别保护的地方。庄严的李家祠堂牌匾2.2宋代庙宇——关王庙关王庙位于阳泉郊区南玉泉山腰,建于北宋熙宁5年,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是典型的宋代木结构建筑群,庙的正殿为宋代原构原貌,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殿内塑像齐全,各具特色,特别是金面关公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栩栩如生。整个建筑群以正殿为主体,由献殿、南北配殿、戏台等组成,错落有致,左右对称的格局是研究宋代古建筑群的典型范例。关王庙阳泉民俗•平定元宵塔火•跑马弁3.1平定元宵塔火平定元宵塔火,亦名“棒槌火”,是山西平定县境内特有的习俗,元宵塔火,常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观赏。元宵塔火,与元宵节直接相关。称之为“塔火”,要燃烧起火焰,而且要垒成塔形了。平定塔火,一般是在每年春节后,元宵节的前三天开始准备和进行。每当这个时节,平定县城内城外的街道上,铺面前,客栈前,所有朝街的工、商、兵、学等行业的门口,都要盘起一座塔火。就是街市旁的住户也不例外。在平定县的乡、镇、村庄里,大多数人家也要垒起塔火。这种塔火,用煤炭做燃料,燃烧时间长,烧红的炭火红焰鲜亮,气氛热烈。塔火,是用黄土合成的泥以及砖垒砌而成的高约一米五左右,用直径一般为五十厘米的木棒槌贴成圆孔形状,因而称之为“棒槌火”。这种塔火,一炉火要装一百五十到二百斤炭块。而且每天装一次。装好点燃后,燃烧的火苗就从这无数个圆孔里喷出来。塔火的顶部,随着十二生肖的年份推移,用黄泥做成兔、猴、虎、马等生肖的造型。也有的用生铁铸成狮子、老虎、宝塔、元宝等造型。塔火的点燃,一般在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随着正月十五闹红火的街头文艺活动和灯展的活动点燃,互相配合,相映成趣。平定也有时传着另一种民谚:“耍十七、闹十八、十九起来灰塌塌”之说。平定的元宵塔火延续多年,至今不衰,这与平定有质量优良的无烟煤供元宵塔火燃烧有关,也与民间正月十五闹红火的习俗紧密联系,点燃塔火是闹红火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更为让百姓奉为神明的,是当地流传的“女蜗补天”的传说,当地百姓把这种点燃塔火的活动,看成是对于“女娲补天”的一种炼石补天的补充。在元宵塔火点燃时,人们还会在正月十六这天从家中拿上馒头在塔火边烤熟来吃,有“祛病”的说法。热闹的元宵塔火3.2跑马弁位于阳泉西南舁的跑马弁(俗称跑马皮),不知何代兴起,流传较久,由民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表演者全为在成年男性,扮作古代士兵,上身全裸,下着短裤,左手执火把,右手提环刀,立眉瞠目,容貌凶煞。分作两组,绕场奔走,亦吼亦舞。每于元宵节前夜表演此节目,意在驱赶邪魔。当地有“一夜跑马皮,终年无病痛”的说法。典型的跑马皮有西南舁正月十六晚撵虚号时候演出。传统的魅力阳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八席面塑砂货煤雕刻画瓷4.1阳泉的独特招待——三八席阳泉平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饮食文化也有很深的底蕴,但平定是一个穷县,又想少花银子,又想吃的体面,只有精工细做才行,所以在旧时平定的饭菜质量在山西也是小有名气的。花钱要少,挡次要高,宴席又要丰盛,口味又要有特色,在文人墨客的参于下,平定宴席很有自己的特色。“三八席”是中上等席面,是中等人家招待贵客所用,又是平定“请女婿”常用席面。传统宴席例方:“三八肉菜席”八小碟压桌,四肉,四菜,片肉,卤鸡,肘花,焖。洋粉,瓜干,松花,海蜇。前四大碗带八小碗。洋粉肉丝[大碗],溜鸡片,烩蟹干[小碗],点心:小花卷。甜红肉[大碗],炒肉丝,腐乳肉[小碗],点心:小馒头。八宝梅[大碗],烩百合,高丽澄沙[小碗],点心:鸡丝卷,喇嘛肉[大碗],珍珠丸,烩葛仙米[小碗],点心:脂汕豆腐饺。后四大碗:清蒸鸡,氽丸汤,漂糕汤,象牙白菜汤。后跟米饭八碗。新旧三八席大比拼4.2精艺手工——面塑位于阳泉市郊区的桃林沟村,按照当地习俗,每年的腊月二十一开始,大家为了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蒸花馍,之后把蒸好的花馍祭拜天、地、灶王、财神和祖宗,以此来保佑村里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阳泉的花馍又名叫花糕,都是以上等的白面为原料的,别看看似普通的面团,可是经过村民大娘的巧手加工以后,就成为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而且寓意丰富的艺术品。惟妙惟肖的蒸花馍4.3历史悠久的平定砂货砂货主要产于平定常家沟、移穰、东西小麻和郊区的小西庄、王垅、北庄等地。最早生产于唐朝;到明清时期,经过不断改进,就以其内外光洁、皮薄质细,耐酸耐碱,煮饭炖肉味道纯正无异味,盛饭放汤隔日保鲜保质不变色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市砂货种类繁多,其中常用的有火锅、茶壶、锅、瓢、盆、笼屉、罐、花盆等100余种。4.4享誉世界的阳泉煤雕我国现代煤玉雕刻日益发展,近年来山西煤玉雕塑厂经过科技攻关,利用合成技术,选取阳泉精煤、煤泥制作煤雕,重新开启了这一领域的新天地。经过后世的艰困发展,目前阳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以阳泉煤制作煤雕非但可以让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提高大家的生活艺术品位,兼且可纪阳泉煤炭开采利用之繁荣,堪可为阳泉盛世之“名片”。精美的资源雕塑——阳泉煤雕4.5人间完美艺术——刻
本文标题:阳泉民俗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3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