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史记〉选读》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板块,旨在让我们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项羽本纪》是专传,另外几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合传,《滑稽列传》与《刺客列传》是类传,即同类人物的合传。它们从叙事体例上说,本专题选文和其他专题的绝大多数选文一样,同属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历史散文。•《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因原文较长,本书只选了项羽家世的介绍和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两个片段。未入选的精彩片段还有巨鹿之战前的“吴中起兵”和“巨鹿之战”后的我们学过的“鸿门宴”。悲剧英雄——项羽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涉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统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兵败身亡。《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的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叠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项羽本纪司马迁专题目标•1、了解《史记》叙事写人,以人述史的特点。•2、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表现多面性格的特点;了解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在了解、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统一的关系,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本文目标•积累有关文言知识。•了解项羽的个性特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理解并学习《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注意读音•栎阳逮•狱掾•繇役•会稽•力能扛鼎•(yuèdài)•(yuàn)•(yáo)•(kuàijī)•(gāng)•歌数阕•田父绐曰•刈旗•瞋目而叱•瞳子•(què)•(fǔdài)•(yì)•(chēnchì)•(tóng)注意读音•釜甑•甬道•惴恐•垓下•名骓•(zèng)•(yǒng)•(zhuì)•(gāi)•(zhuī)•王翳•苗裔•陇亩之中•自矜功伐•舣船•乘埶•(yì)•(yì)•(lǒng)•(jīn)•(yǐ)•(同“势”)名词作状语的类型1.表比喻。名词作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句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句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句中的方位名词“前”,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前”。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的名词充当,译义时在时间名词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岁赋其二。(《捕蛇者说》)句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做……一样”。例如: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句中的名词状语“兄”所表示的是主语“吾”(沛公)对宾语“之”(项伯)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兄长那样”或“当做兄长一样”。7.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句中的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往”与“归”,表示“往”与“归”的时间。请概括段落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第七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乌江自刎(第6——8自然段)太史评论(第9自然段)读课文1、2段,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万人敌•不肯竟学•尝有栎阳逮•狱椽•以故事得已•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以是知其能•族矣•以此奇籍•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万人敌•不肯竟学•尝有栎阳逮•狱椽•书,写字(学书)•万人敌,敌万人。•竟,完。•有栎阳逮,有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官吏名称。①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②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以故事得已•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以是知其能•族矣•以此奇籍•以故,因为这个缘故。•下,下面,不及的意思。•阴,暗中;部勒,部署管理。•以是,以此,借此。•族,灭族•奇,意动,认为……奇特。同学相互翻译并指正•项籍是下相人,字羽。最初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家世世代代做楚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年少时,学习识字书写没有学成,放弃不学了;学习剑术,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认字足够记写名姓就行了。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一万人的本事。”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大意,又不肯学完。•项梁曾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就请蕲县的狱椽曹咎写信给栎阳的狱椽司马欣,因此被牵累的事得以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在吴中逃避仇人。吴中有贤能的士大夫都不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为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以此了解他们各人的才能。秦始皇出游到会稽,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口,说:“不要胡说,会灭族的!”项梁因此认为项籍奇特。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起大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都已敬畏项籍了。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有何寓意?•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②祖父为秦所戮。•用意有对人物铺垫的作用: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两件。一是少时学习情况。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粗疏不求精益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表现的是少年大志。读课文第3段,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卿子冠军•皆沉船•破釜甑•无一还心•楚兵冠诸侯•膝行而前•诸侯皆属焉•项羽这股军队的上将军宋义。•沉,凿沉。•釜甑,做饭的锅。•没有一个人有回头逃跑的想法。•冠,居诸侯之首。•膝行,跪地用膝盖移步。•属,归属。同学相互翻译并指正•项羽杀掉卿子冠军以后,威震楚国,名声传遍诸侯。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士兵两万人渡过漳河,援救巨鹿。交战稍有胜利,陈余再次请求增援。项羽就统率全军渡过漳河,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于是楚军一到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交战多次,截断他们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奋勇当先居诸侯之首。巨鹿城下,诸侯援军有许多座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领都在壁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惊惧惶恐。当打败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无不跪在地上,用两膝前行,没有人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思考:划线句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三个“无不”、两个“莫敢”对刻画项羽有何作用?巨鹿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项羽最得意之战。----明代·茅坤太史公这段最得意的文字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形象的?(或者“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巨鹿之战”这段太史公最得意的文字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形象的?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立体展示项羽形象。B.句式简短,节奏急促,既形成了势如破竹的气势,又使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跃然纸上。④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不然)楚国人
本文标题:《项羽本纪》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5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