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建三局“两化”融合工作交流
加速两化融合助推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企业集团——中建三局“两化”融合工作交流国家宏观政策导向1对两化融合的理解2信息化发展趋势3内容提纲互联网+施工=智慧建造4一、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八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1、国家宏观层面2、产业政策层面两会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三个字,包括“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3.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7.1)《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5.8.31)一、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国务院2、产业政策层面《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系列标准(GB/T23000—23999)。一、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工信部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7.1)(三库一平台: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纲要(已完成初稿)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制中)国家宏观政策导向1对两化融合的理解2信息化发展趋势3内容提纲互联网+施工=智慧建造41、两化融合的内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设计与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例如,数控机床、智能家电等二、对两化融合的理解ERP、CRM、SCM、BI、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产品衍生业务融合两化融合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软件研发、电子商务服务、咨询服务业等二、对“两化融合”的理解2、两化融合的基本要素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匹配匹配可持续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新型能力输入输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个基本要素——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企业两化融合,在操作层面体现为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基本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要求数据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技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二、对“两化融合”的理解3、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互联网影响深度互联网之前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传播互联网化传播环节:网络营销门户,Email,搜索引擎,IM,BBS,博客,百科,问答,社交网站,微博,轻博客,微信……渠道环节:电子商务淘宝、天猫,一号店,京东,亚马逊,移动商城,线上线下O2O……销售互联网化供应链:C2B&F2C团购,订制化生产,工厂直销,个性化需求满足……业务互联网化价值链:互联网思维重构组织,流程,经营理念全面互联网化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正逐步从传播,渠道层面过渡到供应链及整个价值链,从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到以互联网思维设计产品进而运营企业二、对“两化融合”的理解4、“两化融合”的路径内因管理深度大遗留系统多标准化互联网开放平台信息化以技术驱动业务变革以开放促进高效协作以微创新实现质变以数据改善业务运作以平台加速产业融合以跨界促进产业扩张以极致铸就企业品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1对两化融合的理解2信息化发展趋势3内容提纲互联网+施工=智慧建造4三、信息化发展趋势McKinsey《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报告分析,互联网正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企业互联网,而且企业互联网的市场会更大过去二十年,消费互联网格局已定未来十年,产业互联网正在蓬勃兴起三、信息化发展趋势埃森哲《2015年技术展望》报告分析1.基于数据链进行整体系统建设;2.通过数据仓库实现各系统数据共享;3.通过主数据管理实现基础数据统一;4.通过数据流程总线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流,实现跨系统有序流动;5.系统数据只输入一次,系统互联互通,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案例1韩国三星物产:大力开展数据供应链规划建设,实现全公司数据高度共享、系统紧密协同三星物产삼성물산2010年以前,三星物产采取“分散式”信息化建设模式,先后建成了几十个业务系统,形成了严重的数据孤岛问题。信息化无法支撑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集中化管控”要求,需要从业务层面、数据层面进行流程梳理优化,掌握企业整体各业务间数据需求关系,从总体上把握企业内外部端到端的数据流程与共享数据。从而以数据使用为驱动,在数据供应链上逐一构建系统功能,满足业务需求。SamsungE&C基于数据供应链的系统实施建设(2012至今)数据供应链规划构建(2010-2011)1.对标企业(VINCI、FCC、Saipem)最佳业务管理实践学习;2.三星物产当前业务流程诊断分析;3.三星物产业务流程优化改造(BPR);4.三星物产业务数据流向梳理;5.三星物产业务数据源头确立;6.三星物产业务共享数据提炼;7.三星物产数据供应链规划设计。BW数据仓库电子采购财务资金项目管理…项目现场管理案例2万达集团:打造产业协同平台,形成“伙伴经济”生态圈2015年,万达集团将从“内部系统”演变成“社会化系统”,系统服务对象将从“企业员工”延伸拓展到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并成为“紧密互动型”的产业协同平台,形成“伙伴经济”生态圈,从而降低企业间的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率,并利用系统增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粘性”,提高“业务依存度”。大连万达集团产业链协作系统(也称“总包交钥匙系统”)万达集团项目经理手机终端系统【系统建设理念】1.业务人员只用一个系统,只输入一次数据。2.界面功能“极简”设计,“傻瓜式”操作,简单培训,快速上手。3.主要通过手机使用,系统随时可用,随处可用。案例3万达集团: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用户至上”构建轻量级一站式系统案例4中国石油:实现传统采油业务与物联网紧密结合,打造“智慧油田”2013年,中国石油借助物联网应用,成功构建了“智能油田”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改变以往“人工抄表、手工工录入”传统方式,数据准确性与及时性具有大幅提升,并以“智慧油田数据”为纽带将企业生产作业层、安全调度指挥层、决策管控层紧密联系,生产监管从“事后分析”向“事前预警与事中过程监控”前移。案例5华为公司:大力开展基础云平台建设,快速适应业务变革需求。基础云平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基,一切业务系统功能都是在平台上“生长运行”。根据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与内部管控要求,业务将不断的调整变革,因此这需要平台做好支撑服务,根据业务调整需求,在平台上灵活配置系统功能与数据流程,快速实现架构升级,实现“随需应变”。改变当前系统因业务“一变就死,一调就乱”问题。华为公司在2013年底,建立了全集团统一基础云平台,实现新业务系统的快速开发、快速部署、快速上线应用,系统建设周期平均缩短1/3,系统基础运维总成本降低1/4,并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快速满足业务优化与新业务拓展需求。数据仓库统一开发平台集成总线….即时通讯移动应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器及存储虚拟化SAASPAASIAAS财务人力资金采购…销售华为公司基础云平台建设案例6用友公司:从“ERP系统产品提供商”向“企业互联网开放平台服务商”转型面对互联网应用的冲击影响,用友公司认为:在“十三五”期间,传统的ERP系统产品难以满足业务不断变革创新的发展需求,难以适应企业“互联网化”转型要求。只有产品升级为“互联网开放平台”才能得以生存。转型ERP系统传统产品互联网开放平台开发平台移动平台数据平台支持用户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自主开发部署支持各类移动设备使用,并与社交新媒体(微信微博)无缝兼容系统以数据为中心,实现碎片化、轻量级应用。…互联网开放平台特点:案例7金蝶公司:构建企业“云之家”平台,将企业业务管理工作从“传统PC端”全面推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经营快报移动审阅全部业务移动审批日常办公移动提醒新闻资讯移动推送员工考勤移动签到……云之家平台三、信息化发展趋势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推动传统企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与智能化,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关键技术应用企业信息化推动影响云计算推动IT基础设施架构从“分散”到“集中”转变,使企业信息系统“总部集中部署、全球统一服务”成为可能。大数据推动数据资源应用从“记录存储”到“整合共享”转变,使数据资源真正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并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核心。物联网推动企业信息传递从“离线手工录入”到“实时在线采集”转变,使企业实现人人、物物、人物、机器之间实时互联互动,并通过技术创新应用逐步替代传统业务操作。移动互联网推动企业信息系统使用从“PC端”到“移动端”转变,使系统使用不再受到空间与时间影响,实现“随时可用、随处可用”。企业信息系统也将从“大而全”的重量级应用,转变为单一业务APP的轻量级应用。“互联网+”时代对企业信息化推动影响三、信息化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影响,不仅表现在技术变革方面,更是信息化建设理念的创新,信息化建设将融入“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平台思维社会化思维流量思维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关注管理者的需求,更要重视最终用户的使用感受。信息化建设要满足业务数据需求为驱动,以数据集中共享为基础,并通过数据发掘发现潜在业务规律,创造业务管理新模式。信息化建设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企业内部向产业价值链拓展延伸,并推动产业链上线协同。信息化建设应采取“化繁为简”思路,使业务系统服务更加专注专一,操作简便。信息化建设必须引入“平台化”理念,强调在统一基础设施平台、标准化的软件平台、统一数据平台之上,统筹开展建设,避免出现后期“数据孤岛、集成难”问题。互联网思维企业信息化推动影响三、信息化发展趋势业主&客户技术、招聘、咨询、差旅、调研、情报、学习、……社会化商业服务提供商建筑企业云数据中心:业务、财务、人力采购、CRM、协同、BI……市场营销品牌建设CRM售后服务信息共享公共关系……合作伙伴(分包、供应商)沟通协作信息共享公共关系……企业&消费者电子商务、社交平台、互联网金融……ERP:生产、销售、财务、OA、HR、…营销服务圈伙伴圈客户互动圈(开放)国家宏观政策导向1对两化融合的理解2信息化发展趋势3内容提纲互联网+施工=智慧建造4四、互联网+施工=智慧建造利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困惑:经济下行、市场萎缩、竞争更剧、履约更艰形势工期履约依然困难质量安全压力巨大痼疾计划: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计划管理的关键路径法(cpm);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核潜艇时发明计划评审法(pert);1965年数学家华罗庚引入国内,50年了,计划管理仍然是项目管理的短板,计划与实际脱节照旧存在。质量安全:政府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大,企业(包括业主)也采取飞行检查、委托第三方检查等各种方式强化管控力度,但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依然层出不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各种制度工具方法努力我们做了一套综合管理系统,成本、资金、质量、安全等项目管理要素全部集合在一起,经过几年的推广,合同、成本、资金等经济类的活动效果明显,但质量、安全、进度等现场型的活动未见成效,先是发现数据假报缓报,于是要求上传纸质文件的扫描件或照片来证明,现场人员工作量加大,怨声载道。甚至有一种极端说法,原来是两张皮(纸面与现场不符),有了信息化变成“三张皮”了。四、互联网+施工=智慧建造描述这些现状并不是标明信息化没用,而是我们的方法不对。不同层级有不同层级的需要,领导层做决策,他并不关注细节,需要的是了解整体运营状况和主要存在的风险;运营层调配资源、监督业务,他需要管控;项目层是执行层,他需要服务和支持。分层管控用
本文标题:中建三局“两化”融合工作交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6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