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救护新概念的含义传统救护与新救护概念的区别现代救护的特点与第一目击者救援医疗服务系统(EMS)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明确五早生命链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救护新概念的含义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进行规模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的救护理念与技能;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救护新概念传统救护观传统救护与新救护概念的区别1.依赖医生2.简单处理3.施救者往往缺乏基本的救护理念和技能4.抢救不及时5.没有经过培训依靠公众应有基本的救护理念和技能科学处理抢救及时有效需要正规培训第一目击者现代救护与第一目击者现代救护是指在事发现场,依靠“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第一目击者”是指现场伤病员身边的人,经过短期培训的救护人员——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现代救护要求:要求城镇、社区建立运行良好的救援医疗服务系统(EMS)—有通讯灵敏、反应迅速的专业急救机构,以便24小时全天候地接受呼救电话等各种信息。同时迅速地派出救护力量,如救护车和救护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理。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1、检伤分类,分出轻重缓急,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处理。2、救命为主,保持气道通畅,氧的供应、保证循环、减少伤残。3、迅速安全转运伤病员。生命链它是针对现代社区,生活模式而提出的以现场“第一目击者”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而组成的“链”(即“生存链”是指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的伤病员后开始,到“120”到达现场进行抢救而形成的一个“急救过程”)。五早生命链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救命的黄金时间):4~6分钟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早期完整的心脏骤停后治疗第二章心肺复苏一、心肺复苏学习目标明确心肺复苏的重要意义熟悉掌握心肺复苏的程序、成功与失败指征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心肺复苏,就是针对骤停的心跳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即基础的生命支持(BLS)技术:以徒手的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维持心搏骤停病人全身各器官(特别是脑)最低限度的供氧需求。循环系统由心及血管组成(图2-2)。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胸腔中纵膈内,约2/3在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运送二氧化碳及代谢产物,运送激素及抗体。心肺复苏适应症心肺复苏适用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心肺复苏禁忌症胸部有明显的开放性创伤,大血管或心脏的破裂;多发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的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1、评估环境2、判断意识3、紧急呼救4、摆好体位5、判断循环6、胸外按压C检查并清除口腔异物7、开放气道A8、人工呼吸B9、评估效果自我保护的重要性1、评估环境自我保护,保护伤病员,防止二次伤害2、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双肩在伤病员耳边高声呼喊3、如无意识则紧急呼救(1)表明身份;(2)指定人员快速拨打急救电话;(3)请求他人协助救护。(启动EMS并尽可能获取AED)4、心肺复苏体位将病员双手上举一腿屈膝一手托其后颈部另一手托其腋下头、颈、躯干整体翻成仰卧位5、判断循环对非专业人员不再要求判断动脉搏动,判断无呼吸即可实施按压。把握时间(6-8S)。正常的呼吸是16—20次/分。正常的心率是60—100次/分。心肺复苏关键环节6、C:compressions胸外按压7、A:airway开放气道8、B:breathing人工呼吸心脏按压(Compressions)准确定位:两乳头连线水平挤压部位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婴儿在连线下一横指)按压深度(强调快而深的胸部按压):成人至少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按压:通气=30:2心脏按压(Circulation)心脏按压(Compressions)上半身前倾。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手掌根部紧贴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上。十指紧扣,掌心、指尖翘起。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一致。检查并清除口腔异物1、成人及儿童取异物方法将伤病员的头偏向一侧,救护员一手拇指伸入伤病员口腔内,其余四指置于下颌骨处,将伤病员舌及下颌骨垂直向上牵拉,另一手示指由伤病员一侧口角伸入,将异物勾出(如图)。2、婴儿取异物方法将婴儿的头偏向一侧,救护员一手将婴儿口腔轻轻打开,另一手小指由一侧口角伸入,将异物勾出。开放气道(Airway)仰头举颏法举颌法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病人昏迷后舌根后坠堵塞气道。不同人群开放气道的程度人群成人儿童婴儿开放气道角度90°60°30°人工呼吸(breathing)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每一次人工呼吸吹两口气,两口气之间间隔5~6秒胸廓稍有起伏即可停止吹气关于人工呼吸的重要性非专业人员如条件不允许可单纯实施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共同进行时抢救效果更好9、评估效果5个“30:2”的循环或单纯胸外按压2分钟后进行评估。如有条件,立即使用AED除颤。心肺复苏有效指征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的声音)。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的气流拂面)。心肺复苏终止的条件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专业人员接替抢救实施人员无法继续二、气道梗塞急救法学习目标◇学会判断气道梗阻◇叙述气道梗阻常见原因◇熟练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手法的要点◇明确海姆立克急救手法的注意事项概述气管异物是指气管或支气管进入的外来物。气管是呼吸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者可以在几分钟内窒息死亡。常见的异物种类分类:气道部分阻塞气道全部阻塞(气管)(食管)症状气道部分阻塞—呼吸困难、呛咳不止,面色青紫气道全部阻塞—面色灰暗、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昏迷倒地,呼吸停止特殊表现颜面青紫不能发声“v”形手势肢体抽搐呼吸停止气道梗阻常见原因婴幼儿:进食或口含其他物品时,在说话、哭笑、打闹或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道。气道梗阻常见原因—老年人近年来有资料表明,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因吞咽机能减退,更容易将口中食物等吸入气管造成气道梗阻。气道梗阻常见原因—青壮年成人多因在进食时谈话大笑,抛高接食花生米等食物,或进食过快,吞咽过猛,将食物碎块吸入气管造成梗阻。一、成人救治法1.自救腹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完全气道梗阻伤病员,意识清醒,而且具有一定救护知识、技能,并且当时又无他人在场相助,打电话又困难,不能说话报告情况之下,所采用的自救方法。1.自救腹部冲击法◇一手握空心拳,拳眼置于腹部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紧握住此拳;◇双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或将上腹部抵压在椅背、桌边和栏杆等坚硬处,连续弯腰挤压腹部5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一、成人救治法2.互救腹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完全或完全气道梗阻伤病员。伤病员意识清醒,可用立位腹部冲击法,遇到意识不清醒者,采用仰卧式腹部冲击法救治。同时呼叫EMS。立位腹部冲击法(用于意识清醒的伤病员)2.互救腹部冲击法–【操作方法】◇◇站在伤病员背后,双臂环绕伤病员的腰部,令伤病员弯腰,头部前倾;◇一手握空心拳,拳眼顶住伤病员腹部正中线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紧握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伤病员应配合救护员,低头张口,以便异物排出。2.互救腹部冲击法仰卧位腹部冲击法(用于意识不清的伤病员)–【操作方法】◇一般骑跨在伤病员髋部两侧。◇用重叠双掌根放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不要触及剑突。◇两手合力快速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腹部,边续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口腔,有异物冲出即取出。3.互救胸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伤病员,如肥胖者等。立位胸部冲击法操作方法(用于意识清醒的伤病员)【操作方法】◇救护员站在伤病员背后,两臂从伤病员腋下环绕其胸部。◇一手握空心拳,将拳眼置于伤病员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缘及剑突。◇另一只手握紧此拳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3.互救胸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伤病员,如肥胖者等。仰卧位胸部冲击法(用于意识不清的伤病员)–【操作方法】◇将伤病员置于仰卧体位,并骑跨在伤病员髋部两侧。◇胸部冲击部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两手的掌根重叠,快速有节奏冲击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方法—婴幼儿婴幼儿进食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或剧烈呛咳时,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医院,应在高声呼救的同时,支撑其头颈并翻成面朝下头低脚高位。拍背5次压胸5次檢查口腔重复程序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急救方法【注意事项】(1)尽早尽快识别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迅速作出判断。(2)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确,不要把手放在胸骨的剑突下或肋缘下。(3)腹部冲击要注意胃反流导致误吸。【注意事项】(4)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5)预防气道异物梗阻的发生,如将食物切成小条,缓慢完全咀嚼,儿童口含食物时不要跑步或玩耍等。(6)气道异物梗阻的救治方法适用于医务工作者或经过红十字会救护技术培训,具有救护技能的救护员在现场对伤病员的救护。创伤救护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致残,甚至死亡。创伤是在各种不确定情况下发生,受伤程度和表现各种各样。加之现场情况十分错综复杂,所以救护工作非常重要而艰巨,对此必须有一个基本认识。学员学习创伤救护的目标与技能目标明确创伤现场救护的目的了解创伤的常见原因及特点掌握创伤现场救护的原则,检查程序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的原则及方法技能练习止血的方法处理和包扎不同部位的伤口及骨折的固定练习正确搬运脊柱板、夹板、颈托等的正确使用常见原因及特点1、交通伤;交通伤占创伤的首要位置。现代创伤中以高能创伤(高速行驶所发生的交通伤)为特点,常造成多发伤,多发骨折,脊柱、脊髓损伤内脏损伤开放伤等严重损伤。2、坠落伤;随着高层建筑增多,坠落伤的比重逐渐加大。坠落伤通过着地部位直接摔伤和力的传导致伤,以脊柱和脊髓损伤,骨盆骨折为主,也造成多发骨折、颅脑损伤、肝脏破裂。3、机械伤;以绞伤、挤压伤为主,常导致单肢体开放性损伤或断肢、断指,组织挫伤,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和骨折。常见原因及特点4、锐器伤;伤口深,易出现深部组织损伤,胸腹部锐器伤可导致内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多。5、跌伤;常见老年人,造成前臂、骨盆、大腿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青壮年严重跌伤也可造成骨折。6、火器伤;一般表现为外口小,但伤口深,常损伤深部组织、器官,也可表现为穿通伤,入口伤小,出口伤严重。现场救护的目的1、维持生命2、减少出血,防止休克3、保护伤口4、固定骨折5、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6、快速转运创伤主要类型1、闭合性损伤;见于钝器伤、跌伤和撞伤,体表无伤口。2、开放性损伤;见于锐器和其他严重创伤,体表有伤口。3、多发伤;同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一个以上部位的严重创伤。多发伤组织、脏器损伤严重,死亡率高。4、复合伤;是由不同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不同性质的损伤,如车祸致伤的同时又受到汽车水箱热水的烫伤。现场检查检查头部检查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骨盆检查四肢创伤救护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外伤止血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其血液约为4000毫升。失血总量达到
本文标题:应急救护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8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