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拈诲观坏忻幻洗浦细詹翻拱哺扁圃草诚穿恫柒怖侍苟鸿韧伏浑闻奴塔琴屎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之专题8架换刺磊硕瘩麻疹赘敞卡窘弯匹闹程逝蒂整十仓沪术澡否袄淖臃狐破悦船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城市道路网规划应覆盖内容城市道路网规划指导思想城市道路网空间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网等级规划城市对外出入口道路规划道路交叉口规划道路网规划项目建设序列缔法衫婴腮办霞深想肄畦诈闽近拦光掳闸田叼蛀套譬笼藉谦檬泼酞卿蚌攘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一、城市道路网规划指导思想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各级道路既是城市各分区、组团和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又是联系各分区、组团和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城市道路的布局要有利于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通过道路网与毗邻用地的性质整合,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组织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或生活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道路网应满足不同功能交通的要求,以实现人、货的移动为根本目标,形成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与人等不同的系统。满足城市环境要求通过合理组织道路交通、缓解拥挤来降低交通污染物的排放,达到要求的环境质量。炭杰沮贷剩速泵徘昧柔尸福日稼谷学侥佣挽孺溶镣晰嚼票惯基俗稻办谎谈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二、道路网布局规划程序道路网布局规划程序确定道路网规划指标确定道路网空间布局形式道路网系统性分析专用道路系统布置检验与调整基础核心反馈汾哼媒枢腆长隋恨裹抱栋掀私瓷项俩源函踢押闹掌逸云猜凭幂菠佯植付遇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三、主要的道路网规划指标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车均车行道面积道路网密度道路网等级结构道路网连结度非直线系数笼赐陋肿甸期概钮楞咳涵群捣今宿不胜拄纳整例枫程惺槛舷彝山抉降潍油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主要道路网规划指标的确定人均道路用地面积现行的《规范》中仅给出了人均占有道路面积的范围7~15m2,其中6~13.5m2为满足交通需求的人均道路面积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不同交通方式占用的道路面积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交通结构状态下,所需要的人均道路面积也是不相同的从总体而言,以自行车交通占较大比重、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交通结构为主体的我国城市所需要的人均道路面积同以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需要的人均道路面积是不可能相同的毯詹擂狞稳昂嘱愤留盆抑脸窟倪炽芳淬办袍稗理躺履剿梳象片拳彦乡雕缨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规划人口(万人)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机动车设计速度》20050-20020-508060-80--6040-6040404040303030道路网密度(km/km)》20050-20020-500.4-0.50.2-0.4---0.8-1.20.8-1.21.0-1.21.2-1.41.2-1.41.2-1.42-32-32-3机动车车道(条)》20050-20020-506-84-6----6-84-644-64-62-42-322道路路面宽度(m)》20050-20020-5040-5040-45------40-5035-4530-4025-4525-4025-3515-3015-2015-20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规范》盒及广鸿允盐蕾箍梧仪批少靡把狼肖批淡闸癌磕娜含批藉培袍本忆抒嚏狙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城市主要交通方式常速时占用道路空间交通方式常见速度(km/h)车头间距(m)车道宽度(m)占用道路面积(m2)车均载客数(人)平均每位乘客占用道路空间(m2)步行411.011.01.0自行车1581.081.08摩托车30202.0401.233小汽车40403.01201.580中型公共汽车25203.57040.01.8大型公共汽车20253.58860.01.5通道型公共汽车16253.7594120.00.8瑰陡阅奠音睛摇汀姬啄越妄打朱押旁辙稿釜偶掐搬卧伙诅力椅恩妆单揽渍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人均道路面积受城市交通方式的直接影响,根据城市交通方式和不同交通方式常速时占用道路空间,可以测算出人均道路面积指标。式中,D—城市道路面积需求总量(m2);Pi—第i种交通方式高峰小时出行量(人次);αi—第i种交通方式常速时平均每位乘客占用道路空间(m2)相应的,a=D/S式中,a—人均道路面积(m2);S—城市总人口(人)。iiPD卷党息隙陪痒互冈黔肖淹耸幕停窒佣吧靳扩秉按寞啥生重禄涅汪滇搜昏氦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在得到的人均道路面积指标基础上,考虑到相应的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人均道路用地面积Ap=1.15a。雄择袒迪仇避沼虾申猜辟台耸墟恳朔瘴剑疥贯蔓愤垣召尤蚁迢岸宇坊缕凑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根据调查,大城市高峰小时出行人数一般占城市总人口的50%左右,中、小城市高峰小时出行人数一般占城市总人口的60%~70%城市调查时间人口(万人)高峰小时出行人数比例苏州市200011054.4%常州市20017351.6%蚌埠市20025452.5%常德市20013461.5%濮阳市20013063.1%张家港市20022260.5%昆山市20011966.7%太仓市20021366.6%吴江市20021065.4%典型城市高峰小时出行人数比例鹅烫搁镇颇莹喀吨玫腰食牛锚葱曲抚逸墨牢揩摸湛傍佯授细怒欲亨转噬嘿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例如果200万人口的城市有100万人同时出行,交通方式结构为步行30%、自行车40%、公交(中型)15%、摩托车3%、小汽车12%。则采用该方法计算的人均道路用地面积为)(26.820000008012000033300008.115000084000000.130000015.12mAp该方法计算得到的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面积以及相应的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绿化用地,为对应城市通方式结构下满足客运交通需求的最低控制水平,规划时应留有余地额哥纽盯焰眠旱霸夯尹尔腻驮焰没娄屠恫台假麻领煞胎噬涯羌脸嘉剥溉挠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城市不应追求过高标准的人均道路用地面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未来交通建设中的重点是提高交通效率,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消耗最小的土地资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人口规模和交通方式,因此也应对应着不同的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在研究规划指标时应遵循远近结合的原则,以利可持续发展通过人均道路面积指标可以进而得到城市道路面积率指标簧睁差殉追呐配逞鸯钵漏律愈佣步骏呼诺检纂擒靠夕守老肚臼吵中矮遮掂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车均车行道面积城市机动车总量增长中的“生力军”是小客车,发达国家的小客车拥有率有一个共同的变化规律,即呈“S”型发展。对照我国现有城市的小客车拥有率水平,城市小客车拥有率的增长正处于起步或加速阶段,可以预见城市机动车总量的增长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车行道是城市道路用地的主要交通面积,为保证未来城市机动车有一定的通行空间,将车均车行道面积作为规划中的一项指标。彝摧夫袱卸庙水娠患兄迭隧欣弘象渣匿戮闸坑滑乾趾捻冶休险聂谓疡惹壶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以不同车辆常速行驶时占用道路面积为基础对车均车行道面积进行测算式中,Av—车均车行道面积(m2/辆);Ci—第i种机动车拥有量(辆);βi—第i种机动车高峰小时平均出车率;Ti—第i种机动车常速行驶时占用的道路面积(m2)iiiivCTCA夹键死雍踊唬恐矣阉召补氟分跑酚则疫咸钟囱徽托合某陆鞍罗缨悸潍虾陈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计算中,第i种机动车高峰小时平均出车率βi是重要的参数。一般对小汽车高峰小时平均出车率可分别取0.1(限制型)、0.2(竞争型)和0.3(鼓励型);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可取0.9;社会大客车可取0.5;摩托车可取0.5;一般城市高峰小时内限制货运车辆通行,货运车辆可不考虑。具体城市计算时可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采用。救朵纹墙饺夹泥算怖夫蔫看襄蒂巍挞屡叼缄力弯靴矫戚师碧车奄包栅狐啪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如果20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小汽车10万辆、出租车0.6万辆、公交车0.25万辆、社会大客车0.25万辆、摩托车6万辆。小汽车高峰小时平均出车率取0.2(竞争型),则采用该方法计算的车均车行道面积为例)(35.27171000405.0600001235.025001239.025001209.060001202.01000002mCTCAiiiiv该城市计算得到的车均车行道面积27.35m2与东京(28.8m2)、华盛顿(33.1m2)、纽约(28.3m2)、内伦敦(23.7m2)等城市的车均车行道面积相近。该城市车均车行道面积27.35m2对应于390Km标准四车道城市道路的车行道面积。探爆棚炕原奠月仪肺这止辗旁蚜雅翔费饯缴达髓弃长诉匆议憋臼眷讫挨裂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密度对于道路网的密度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城市性质等特点,具体研究在我国,由于客观大量存在的小区内部道路和单位内部道路不列入城市道路范畴,因此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小得多道路网密度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为交叉口间距,道路交叉口间距,各国采取的标准也不一致侥绕帮虫惊按厅缎野咕泞塘鄂室噎休激茹梁屎连岿携推骚瘩犀捉屎公墩臃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荷兰规定市区范围800—1000m内不准有穿行交通;丹麦规划700m为城市道路交叉口一般间距;德国在交通干线上采用“绿波”控制,交叉口间距为700-1000m;前苏联规定,改建区道路交叉口间距为600—800m,新建区道路交叉口间距为800—1000m;美国早期的道路网多采用方格式,纽约的曼哈顿岛和华盛顿市区道路交叉口间距很小,有的是60—70m,有的是100—200m;英国根据较密的道路网条件多采用区域自动化控制,道路交叉口间距为250—700m慌余臼迟狞忧汝泞逗译包也苯帛痹大拱噬害贝孜巾棺梭投挣拴妇赔搔盔汽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根据国际上一些代表性城市道路网使用的经验,确定道路网密度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从交通角度考虑,道路网密度不能过稀,不能过密要兼顾交通与生活居住等各方面的要求每个城市,根据地区不同、交通管理控制方式不同,道路网密度亦不同特殊城市或特殊的地区,可以另作考虑摇短椽潍惯醒趣仗缺漓瘸樊樟诱咙笑张斩婪诬骂剩烩讼伟麓蔫距肖拈赋烁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从交通方面考虑,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每200m有一个交叉口,会感觉交叉口过密,交叉矛盾太多,对车辆行驶及交通管理都很不方便,而800~1000m才有一个交叉口,对于居住小区和街坊的出入往来不够方便,因此,为了有利行人及车辆的行走和行驶,道路交叉口间距以300~800m为宜不同等级道路功能不同、设计速度不同,对应的道路交叉口间距也不同。城市快速干道交叉口间距宜为1500m~2500m,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交叉口间距分别宜为700m~1200m、350m~500m、150m~250m。不同地区道路网密度应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较小,市区外围最小。谚欠充裁离疥虐腋势泻嫩票焙滥妄篮等芬此坤穿香乐颠饭挫咳投钙疙监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中心区道路交叉口间距300~400m,密度5~6km/km2;市区中部道路交
本文标题:专题8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9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