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雨霖铃柳永解题《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一点。•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有《乐章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婉约派有四大旗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婉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读字读文读情方法1、根据你对本首词的感悟和理解自由朗读。朗读:2、听名家朗读,品味词流露的情感3、齐读把握诗歌的情感与节奏1.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请您思考: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名句赏析:以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凄苦、悲伤、情绪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白描手法,探究思考:两句话那句写的比较传神?为什么?采用了什么手法?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他的诗句?以诗解词•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黯淡的情绪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化抽象为具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点明全词主旨.承接巧妙,由古人回到现实,开拓了词的境界,设想别后生活顺理成章。名句赏析:名句赏析明代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思考讨论:这句话选取了哪些意象?酒、杨柳、晓风、残月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愁象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谐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寓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象征离愁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冷落、空虚、孤寂、惆怅。探究思考:此时置身于“杨柳”、“晓风”、“残月”的情景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寒蝉、长亭晚骤雨歇烟波暮霭晓风残月寓情于景渲染气氛离别前别后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泪眼良辰好景离别时小结:白描手法寓情于景实写虚写直接抒情欣赏《雨霖铃》FLASH,感受婉约派温婉细腻,情致缠绵的词风。1、作业设计:自选意象,写一则表达离别之情的片段。作业:一、独立完成一首送别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景物人物行动作者情感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楚天(实景)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樯橹灰飞烟灭(虚景)(周瑜)谈笑帐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一尊还酹江月无绪、留恋、多情自古伤离别、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凄美缠绵凄凉壮美豪迈悲愤婉约派与豪放派的总体区别1、题材选择的狭窄与广阔。2、表现手法的含蓄与豁达。3、格调的绮丽或沉郁。4、格律的遵守与突破。
本文标题:雨霖铃优秀课件选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3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