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温州市绣山路人防(停车场)工程工程试桩施工方案编制人:职务(称):审核人:职务(称):批准人:职务(称):批准部门:批准日期:-2-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试桩安排.........................................................................................-1-四、施工技术方案.................................................................................-1-五、安全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1-一、编制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灌注桩基础技术规程》(YSJ212-92、YJB42-92)3、《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GBJ18-200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6、《温州市绣山路人防(停车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8-027)二、工程概况1、拟建温州市绣山路人防(停车场)工程位于温州市行政中心区绣山路上,地下室与周边的人民大会堂、水利大楼、房产管理局、发展大楼、行政管理中心等相接。本工程地下一~三层,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本工程周边及场内高程均按设计要求平整至黄海高程4.80m。基坑东西二侧为现有的绣山路,南侧为已建的市政府大楼,北侧为已建的水利大楼和发展大楼。三、试桩安排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桩总数为929根,有效桩长为15米至45米,图纸要求试桩12根,而本工程总桩数量较多,且每个区域地质变化较多且承载力相差较大,根据地质报告和现场情况选定C-C轴与13-14轴处(工程桩111#桩与112#桩之间)勘探孔12南面进行试桩,试桩号为SZH5。按设计图纸要求试桩要进入进入强风化层7.0米以上,桩身混凝土标号为C30水下混凝土。四、施工技术方案(一)测量放线施工测量包括:平面定位测量、轴线(垂直)测量、标高(水平)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图和控制点,用于定位控制及高程标高控制。根据-2-基准点和基准线,测定出本工程定位主控轴线及引桩点并绘图上墙。平面控制:采用全站仪测出主控制站,并控制轴线定位,然后测量各控制点并布置图。因本工程基础施工钻机数量多,产生的泥浆及提出的石渣堆到孔口旁,会将每个桩轴线的引桩覆盖或压偏,给桩孔的定位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测量方法应结合“外控法”实施,先将外边线主控轴线控制点点A1、A2经放样得点K1到距主轴线外约2m处,并作好标记,加以保护,相邻两控制点基线间不应有障碍物阻。(二)施工方法1、桩孔定位:埋设钢护筒:钢护筒壁厚采用δ=12mm的钢板,内径0.8m,钢护筒长度1.2m。在桩位处开挖2-3m左右的孔,深度以能完全埋设钢护筒为宜,然后安装钢护筒定位,在钢护筒四周回填粘土并压实。成孔:成孔采用卷扬机带十字冲锤冲击成孔。冲孔采用泥浆护壁,根据本工程桩基础的工程地质情况分析,由于砂卵石层透水性好,应作好片石、粘土固孔和保证孔内泥浆高于河流水位或地下水位1.0~1.5m。冲孔过程中作冲孔记录,并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土层,与地质剖面图相应。冲孔过程中,使用长度为直径4倍的检孔设备对孔径以及垂直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成孔质量检测:用伞形检孔器在以倒锤线进行,成孔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冲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图示桩的直径;冲孔倾斜度不大于1%;冲孔内沉淀厚度用沉淀盒检测,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冲孔深度不得低于设计图示尺寸。-3-灌注水下砼:下导管灌注水下砼,导管采用φ250钢导管,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保证接头良好。灌注砼前,应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再次清孔。灌桩注砼采用1.2m3的浇注漏斗,配备2.5m3的集料斗储备首批砼。砼坍落度在180~200mm,并掺加外加剂起缓凝作用。开始灌注前,导管底至孔底间留25~40cm的空间。首批砼开灌后,导管下埋深可达1m。正常灌注过程中,要经常测量砼顶面标高保持导管埋深在2~6m范围。灌注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做好水下砼施工记录。当灌注砼高出桩顶设计标高1.6D,拔出导管。2、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定位桩→埋设钢护筒→冲击机就位→冲锤轴线的校正→开孔→成孔(直至到设计深度)→桩孔验收→清孔→下钢筋笼→验收检测→安装导管→浇筑砼。3、施工工艺(1)首先复测每根桩位,误差控制在设计允许的±50mm之内。灌注桩成孔施工允许偏差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泥浆护壁钻、挖、冲孔桩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4-(2)冲击机就位开孔前,检查冲击机机座的平整度(用水平尺检测)及冲锤轴线的垂直度(用垂球或经纬仪检测)以及冲锤是否对准桩位,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在冲击的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垂直度超出范围应立即进行调整。(3)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当表层为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时,可加黏性土块(黄泥)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4)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岩层中成孔时,要按下表操作要点进行施工:项目操作要点粘土或淤泥中冲程2-3m,泥浆相对密度1.1-1.3,投入黏性土块,勤冲、勤掏渣全风化层或强风化层中、高冲程3-4m,泥浆相对密度1.2左右,勤掏渣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钻小冲程反复冲击,加黏性土块夹小片石,泥浆相对密度1.3(5)进入基岩后,应采用大冲程、低频率冲击,当发现成孔偏移时,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500mm处,然后重新冲孔。(6)当遇到孤石时,采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遇基岩面高低不平时,加硬片石回填反复冲打,直正常钻进。(7)为保证桩端进入基岩后满足设计的嵌岩深度,结合地勘报告,对每栋楼每根桩的深度及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统计表格,作为实际成孔深度控制的参考资料。并可以提前做好遇到不同岩层时成孔的施工保障措施。(8)清孔按下列规定进行:-5-清孔方法之一就是换浆法清孔:在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钻头稍提离孔底,用泥泵继续循环冲洗液,换浆清理沉碴。开始保持原泥浆的比重进行循环,随着残存的沉碴不断的被返去,然后逐步降低泥浆比重,直到孔底沉碴达以要求为止。为了保持孔壁的稳定,上述工作应迅速进行。另一种清孔方法就是抽浆清孔:即以压气反循环的方式进行清孔。即由风管浆压缩空气通过综合室输进排泥管。在排气管内形成低比重的气液(包括固相)混和物,在压差的作用下,沿排泥管向外排出泥浆和孔底沉碴。清孔结束后,吊放钢筋笼后,需对孔底进行冲搅,使未被清除的沉碴悬浮于孔内冲洗液中,然后立即下灌浆导管,迅速进行混凝土的灌注。(9)水下混凝土的浇筑1)采用直径250的钢管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导管,使用前在地面进行拼装连接,接头用法兰盘加橡胶垫连接。导管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水密性、水压力试验、接头抗拉和隔水栓通过试验,确保无漏水、渗水现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2)待导管下完后,在混凝土浇筑前须再用测绳(测锤)量测孔深、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等于冲孔的深度与孔的深度差值。本工程为端承桩,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允许浇灌混凝土。3)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之内,不宜超过3小时。时间过长,导致孔底沉渣过多,应重新清孔。混凝土浇灌时应检查隔水栓是否放置。首灌混凝土量应根据计算,保证首灌埋管深度大于0.8-1.0m。首灌混凝土量(V)应根据孔径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计算:-6-V=K(h1*3.14*d2/4+HcA)Hc=HD+HBh1=Hw*rw/rc式中:HD……为导管底至孔底的高度,取0.3-0.5m;HB……为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取0.8-1.5m;A……为灌注桩的横断面面积;rc……为混凝土的比重,一般取24KN/m3;rw……为泥浆的比重,一般取12KN/m3;Hw……为预计首灌混凝土面至桩孔泥浆液面的高度;d……为导管直径;K……为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1-1.25。4)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卸管时须测量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卸管节数,防止导管拔脱造成断桩。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愈大,则混凝土扩散愈均匀,密实性愈好,其表面也较平坦。5)首批混凝土浇灌正常后,必须立即继续进行灌注,不可长时间中断。每次灌注间隙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内。要合理控制每根桩的灌注时间。6)每根桩灌注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的实际灌注量,充盈系数要求大于1.1,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该工程桩芯砼的充盈系数在1.1~1.4之间。7)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抽样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00mm之间,并在现场对混凝土试块进行见证取样。(10)控制桩顶标高和防止钢筋笼上浮与下沉混凝土灌注到桩顶部以下约5m左右时,先用测绳测量确定空桩高度,计算出待灌混凝高度及量,精确控制灌车混凝土的下放量,准确测量控制桩顶标高,混凝土灌注到桩顶部以下约2m左右时,混凝土应慢放少放,用测绳-7-勤测多测,算准混凝土的下放量,把翻浆高度严格控制在距桩顶标高0.5-1.0米范围之内。在混凝土准备灌注时,混凝土及砼量供应必须及时准确,防止清孔后等待灌注时间过长造成塌孔,混凝土到场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确保灌注顺利进行。2)钢筋笼上浮与下沉的控制钢筋笼在安放时,采用与桩顶标高配套的吊杆安放钢筋笼。配套的吊杆能够确保钢筋笼不会上浮与下沉及准确地控制钢筋笼的安放高度。(三)、冲孔桩的质量保证措施1、冲击机定位冲击机就位后,必须进行复检,应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必要时可在场地铺设能保证其安全行走和操作的钢板或垫木,钻头与桩位点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2、成孔过程关键点质量控制1.1孔底沉渣控制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关规范规定,水下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对端承桩不得超过50mm,但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不少桩的桩底沉渣仍满足不了此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泥浆的性能指标主要是比重和粘度,若泥浆过稀,则携渣能力不够,若泥浆过稠,则孔壁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泥皮,无形之中减少了桩径。泥浆的比重、粘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等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坍塌,泥浆比重、粘度可大些,但不宜过大,比重以1.1~1.2、粘度为18~25s为宜。钻孔结束后,在进行一次清孔的同时必须不断地补充新鲜泥浆,将孔内含砂量大、性能差的泥浆置换出来;二次清孔时宜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若采用正循环清孔,要排出岩渣和泥团,须加大泥浆比重和粘度,且清孔的速度要慢。钻孔完毕后监理人员必须对终孔进行验收,根据钻杆和钻头或测绳的总长度和上部剩余长度检查终孔深度;要严格检测钻杆和钻头或测绳长度的准确性,杜绝以超深来抵消孔底淤积。1.2孔壁坍塌控制-8-孔壁坍塌一般是因预先未料到的复杂的不良地质情况、钢护筒未按规定埋设、泥浆粘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孔口周围排水不良或下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等因素造成的,易造成埋、卡钻事故,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标题:工程试桩专项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4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