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宁波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目录前言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主要成就(二)发展环境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先进文化引领(一)深化理论武装工作(二)构建公民道德体系(三)强化精神文明创建(四)提炼弘扬宁波精神四、文化民生建设(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二)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五、新闻传媒发展(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二)壮大现代传媒集团(三)培育发展新兴媒体六、文化产品创作(一)大力扶持原创(二)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三)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七、文化体制改革(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三)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八、文化产业升级(一)优化产业结构(二)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三)培育规范文化市场(四)加快文化和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九、对外文化交流(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三)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十、文化人才支撑(一)强化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十一、文化发展政策(一)政府投入政策(二)文化经济政策(三)金融支持政策(四)文化贸易政策十二、规划实施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二)强化项目支撑(三)强化机制保障结束语前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确定未来五年宁波市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宁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市文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六大战略”,积极推动文化大市建设,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五年来,先进文化引领广泛深入,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公共文化惠民成效明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文化站,92%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城乡“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基本形成。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宁波书城、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宁波文化广场、和丰创意广场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创作生产出一大批艺术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一批重大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规模总量持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工作有序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深入推进。文化人才支撑切实加强,完善“六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和造就了一支文化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批文化名人、文化经营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新亮点◆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进一步巩固。◆理论宣传品牌逐步形成。组织“理论宣传普及周”活动,建成150余家市级理论宣传普及点,培育了以宁波论坛、宁波社科讲坛、天一讲堂、微型党课四大宣讲载体为重点的理论宣传品牌。◆“微型党课”教育活动深入人心。组织开展“党员人人上讲台”微型党课教育活动6.8万余场次,被中国政研会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榜·实践榜”榜首,同时被中宣部编入《宣传思想工作案例选编》。◆《宁波通史》编纂发行。为首部对宁波7000年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阐述的学术著作,是浙江省首部多卷本地区性通史。◆“全民读书月”活动扎实推进。全市累计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1000余项,吸引了200多万人次参与,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文明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切实做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文明宁波”系列主题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有9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7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有50余件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奖项,其中《十里红妆·女儿梦》歌舞剧在国内外多个地方巡演,并登上国家大剧院演出,是浙江省首个走进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剧目。◆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实施“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共惠及群众120余万人次,其中95%的演出深入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国助民办”模式逐步推广。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兴建了十里红妆博物馆、金轮艺术馆、张德和根雕艺术馆、紫林坊艺术馆等一批博物馆和艺术馆,有效推动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新闻精品再创新高。有1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2件作品获一等奖,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重大主题外宣大力推进。先后组织120多个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共邀请海内外记者11000余名,发稿12万余篇(条);确定“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为宁波城市形象口号,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安排3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贴息、补助、奖励、政府采购等办法,共扶持49个文化产业项目,表彰20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效地促进了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90.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1.8亿元,增长了56.2%。◆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完善。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试行意见》,全市共设立110多位新闻发言人,形成党委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互补互动的新闻信息发布格局。◆网络文化创新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定期与党员群众开展网上对话交流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政府部门网上发言人制度建设,创办网络文化节,在全省率先发布《宁波市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文化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共有三批103人入选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工程,其中13人成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成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荣获首批“宁波市杰出人才”称号,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获得“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二)发展环境今后五年,是宁波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以西方为中心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这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从国内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资源。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近年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作出了一系列关系文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部署,从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领导和全方位的推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迫切要求我们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体制机制,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从我市看,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作出了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的“六个加快”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处于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向2万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改革攻坚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文化与经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加深,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同时,我市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旺盛,呈现高品位、高质量、个性化发展趋势,这对加快文化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市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仍然不平衡;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市场培育与发展有待加强,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文化的生产与供给能力相对不足,文化消费观念不强;文化人才总量、层次、结构仍有差距;文化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判断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按照市委“六个加快”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战略”和文化发展“1235”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不断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二)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坚持科学发展自觉把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既积极为宁波经济建设和转型升级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3、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文化产品供给,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4、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办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推出文化创新成果,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发展。5、坚持协调发展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发挥政府作用和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促进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坚持项目带动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立以规划为龙头的项目生成机制,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项目建设和管理,形成不断续建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文化项目滚动发展良好局面。(三)发展目标“
本文标题:宁波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4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