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重点
1健康教育基本理论1、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2、健康是人类生物因素、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4、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传播、干预、培训和专题讲座。5、健康教育分类: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类:①学校健康教育②职业人群健康教育③医院健康教育④社区健康教育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类:①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②营养健康教育③环境保护健康教育④生殖健康教育等6、卫生宣传的特点是单身、面广和廉价。7、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实践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8、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①受教育水平②卫生服务③社会文化背景。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卫生部20020104。10、人的行为5要素:①行为主体----人②行为客体----行为的指向目标③行为环境----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④行为手段----主体作用于客体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⑤行为结果----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行为之间的符合程度。11、行为形成4阶段:①被动发展阶段(0-2岁)②主动发展阶段(3-11岁)③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④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12、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13、PRECEDE-PROCEED模式把影响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三大类: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14、从行为的产生来看,行为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社会)行为。15、健康相关行为:①健康促进行为②健康危害行为③致病性行为模式。16、致病性行为模式:行为类型特征何病危险因素A型行为时间紧迫感强、争强好胜、易产生知音和易被激惹。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C型行为外部被动、压抑、克制,内心情绪反应强烈而不外露。恶性肿瘤17、健康相关行为理论三个水平:①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知信行模式KAP、健康信念模式HBM、阶段变化模式、合理行为理论和郭雪芙行为理论。②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社会认识理论SCT。③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18、知信行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造成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19、健康行为模式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认识:①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②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对行为益处的认识和对实施或放弃行为的障碍的认识)③效能期待。20、行为变化5阶段:①无转变打算阶段②打算转变阶段③转变准备阶段④行动阶段⑤行为维持阶段21、行为变化过程10步骤:认识层面①提高认识②情感唤起③自我再评价④环境再评价⑤自我解放⑥社会解放;行为层面⑦反思习惯⑧强化管理⑨控制刺激⑩求助关系22、合理行动和计划行为理论由“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自觉行为控制”三部分组成。这三者又决定了“行为的意向”和随后的行为改变。23、社会认识理论:产生维持某种行为影响因素:环境、情境、行为能力、效能预期、自我控制、观察学习、强化、自我效能、情感应对反应、交互决定机制。224、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包括:应激适应理论、心身理论、健康行为理论、应对理论。25、健康心理学研究范围:减少或消除某些危险因素和有损健康的行为:①应付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刺激②致病性行为模式③矫正有损健康的不良行为方式④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轻或预防因疾病导致的病理心理反应:①普及心理学知识②改进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③建立良好的健康道德与医患关系④解决同各种有损健康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26、健康心理学研究所遵循的原则:①遗传与环境相结合②适应与改造相结合③人与环境和谐统一④个体与群体相结合⑤心身统一原则。27、心理健康6标准:①认知健全适应②情感保满适度③意志坚强可控④人格的和谐统一⑤人际关系和谐⑥杜绝心理异常。28、引起挫折的基本方式:由延迟引起的挫折、由阻挠引起的挫折和由冲突引起的挫折。29、冲突的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冲突。30、挫折后的行为表现主要为:攻击、退行、固着、情感冷漠等。31、应激动态发展三阶段: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32、应激源:引起应激过程的各种因素,主要有躯体性、心理性、文化性、社会性因素等。33、霍乐姆斯与雷赫: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心理调整值LCU,反应一个人的应激量。34、应激下的主要情绪反应有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35、应激的生理反应:系统变化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效应,称为应激的急性反应。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皮质活动的增强,总的特点是在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类激素分泌增多免疫系统短时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的效强烈的应激会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36、应激影响健康的途径是通过应激源→应激的中介机制(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反应而实现的。37、应激造成的临床症状:①急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应、过度换气综合征)②慢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疲劳、头痛、失眠、及其他各种躯体症状和不适,典型综合征是“神经血管性虚弱”)③应激导致的疾病----心身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头痛、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厌食、糖尿病、甲亢、肥胖症、腰痛、关节炎、痛经、沁尿生殖系统疾病,癌症等)。38、应对是人类对应激做出的有意识的认知和行为反应,而防御则是人们对应激的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和行为努力。39、应对方式:①对所感知的应激源采取直接行动②合理化或回避③接受现实而不采取任何行动。40、心理防御机制具体形式:否认、压抑、曲解、退行、投射、内射、转移、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42、传播过程5要素:①传播者②受试者③信息与讯息④传播媒介⑤传播效果43、1948美国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谁通过什么渠道说了什么并产生了什么效果?44、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念认同、造成有利于行为转变的态度以及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45、传播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播双方具有共同经验范围、契约关系和反馈。46、人际传播(人际交流)的交流技巧包括:说话技巧、问话技巧、听话技巧、反馈技巧。47、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本文标题: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4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