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提纲主要浏览红色的文字)珠江的地质作用过程及结果第一部分---珠江概况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云贵高原的马雄山,自西向东横贯华南大地,最终经珠江三角洲外流入南海。珠江流域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省份,由东、北、西三大江汇流而成。流域呈扇状辐合,但各水系则呈树枝状分布。主要干支流总长约1.1万公里,流域总面积45.26万平方公里。二、珠江水系分区及地质作用概况根据水系的分区,河谷地形和水文状况的变化,可将珠江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区几个河段。南盘江与红水河段为上游,黔江段和浔江段为中游,西江段及其以下为下游。由于一般上游河床较窄,纵坡降较大,流量较小,流速较快,因此河流的地质作用以侵蚀作用为主。例如位于珠江水系打邦河支流白水河的黄果树大瀑布,纵坡降高达77.8米。而在河流的下游地区,河床较宽,纵坡降较小,,流速较快,又由于有各支流的水源补充,因此流量较大。所以河流的地质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同时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谷区也会发生。河流还有另外一种地质作用,即搬运作用。搬运作用发生在河流的全段,据1984年《中国自然地理》等资料显示,珠江平均含沙量0.321kg/m3,年输沙量108t。三、珠江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及所携带的碎屑物在运动过程中对河谷的破坏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侵蚀及溶蚀。而机械侵蚀作用又分为下蚀作用和测蚀作用两类。1.下蚀作用下蚀作用是指河水及所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作用。河流下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受纵坡降、水量、河床的岩石性质及流水的含沙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它因素相似的条件下,河流的纵坡降越大,则和水的流速越大,下切作用越强。(1)峡谷当河流的下蚀作用较强时,河谷加深的速度大于拓宽的速度,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底宽度的峡谷。位于贵州兴义市的马岭河峡谷是7000万年前地壳拉开的裂缝,并在水流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的。(2)瀑布由于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均,河流的下蚀作用也有差异,因而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常呈阶梯状。又由于坚硬岩石组成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强,常突起形成陡坎。陡坎的存在使河水呈现出明显的跌水现象,就形成了瀑布。向源侵蚀——黄果树瀑布的形成演化,反映出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喀斯特河段与非喀斯特区域的明显差异。河咀赖下游段为非喀斯特区。当溯源侵蚀裂点到达河咀赖上游时,由于喀斯特作用的参与,河水沿喀斯特裂隙下渗,排向裂点坎脚,经河水逐渐下渗溶蚀、冲蚀、磨,管道逐渐扩大,形成落水洞及地下河;当地表河注入落水洞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大时,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下裂点。这种继续发展的结果,使地表河谷最终被废弃变为干谷;在明流注入落水洞处,形成落水洞腔越来越大,于是沿地表干谷发育了成串分布的竖井及天窗,它们不断扩大,归并,垮塌,河谷裂点不断向上游推移,造成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经过形成和演化,其位置与初期的位置相比,已经撤到远离初期所在断层破碎带溶蚀崩塌的严重地带。现存的瀑布壁,高陡。完整,是逆向坡结构有坚硬的厚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组成,岩层倾向上游,岩性均一,稳定性良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黄果树瀑布现在的后退速度十分缓慢,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会消失)向源侵蚀的意义——河流通过向源侵蚀增加了河谷长度,减小了河床纵坡降,使分水岭缩小。河流的侵蚀基准面——虽然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断使河谷加深,但这种作用不是无止境的。当河流下切到一定深度,河水面趋近与其注入的水体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时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杞麓湖是珠江上游地区南盘江水系的一个高原型湖泊,海拔1796米,来自河流上游的河水具有很大活力,但是当河水注入杞麓湖时这个较深的水体时,河水活力骤减,下蚀作用停止。因此可以认为杞麓湖是上游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当支流注入主流时,主流河面则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在珠江水系中,有很多支流。漓江、桂江注入珠江干流西江,西江则为漓江、桂江的侵蚀基准面;连江、绥江注入珠江干流北江,北江即为连江和绥江的侵蚀基准面。另外,由于陆地上的河流最终都注入海洋,所以认为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珠江最终由珠江三角洲注入南海,南海海平面即为珠江的侵蚀基准面。2.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蚀作用。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1)河曲自然界中的河流一般是弯曲状的,弯曲河道中的河水在惯性离心力的的驱动下,河水的主流线偏向河床的凹岸,产生单向环流,凹岸在单向环流的冲击下,下部岩石不断被破坏掏空,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屑被底流搬运到凸岸堆积,结果凹岸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而凸岸因堆积不断前伸,使河谷及河床越来越弯曲,形成河曲。下面这张图片是珠江中游河段黔江某处的河曲,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凸岸岩石碎屑堆积较多,凹岸下部岩石被掏空,形成河曲。(2)蛇曲另外由于弯曲河道中水流主要冲击凹岸曲顶及稍下部位,螺旋状的单向环流将凹岸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屑带到凸岸的过程中,河曲向下游方向移动。河流不断侧蚀、下移的结果是:河床两岸突出地形不断被削平,河谷越来越宽,越来越平直,而河床越来越弯曲,最后河床脱离谷坡在宽阔的谷底自由摆动,形成形态极度弯曲的河床,称作蛇曲。下图是珠江河段的蛇曲。(3)牛軛湖蛇曲的出现,使河流长度不增加,纵坡降逐渐减小,流水活力逐渐减弱,代表河流侧蚀作用已达到晚期。河床在谷底松散的冲积层中自由摆动,由于河岸岩性松散,河水微弱的侧蚀力,也会造成河床的弯曲度不断增大,使相邻两个河湾逐渐靠近。最终,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猛增,侵蚀力增大,河水冲溃狭窄的曲颈段直接流入下一河湾,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軛湖。四、珠江的沉积作用由于流速减小等因素的影响,河流的活力逐渐减小,当活力小于负载时,河流发生沉积作用,将多余的携带物沉淀下来,以保持河水的流动。河流发生沉积作用的场所,主要是在河谷及河口区,沉积方式以机械沉积为主。河流沉积物统称为冲击物。1.河谷中的沉积作用河谷中的冲击物因经过一定距离的搬运,具有分选性,磨圆较好,成分较为复杂,不稳定矿物较多,并具有斜层理、水平层理或槽状层理的特点。所组成的沉积地形有边滩、心滩、河漫滩等。(1)边滩及河漫滩边滩为河流凸岸沉积产物。通常在靠近河心的边滩下部,沉积物颗粒较粗,多为砾石;在远离河心的边滩上部,沉积物颗粒较细,多为沙粒。边滩随着河流的侧向迁移逐渐扩大,并具有倾向河心的斜层理。在洪水期,边滩没于水下,由于凸岸流速较慢,洪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就会在边滩沉积物之上叠加沉积,形成具有水平层理的河漫滩沉积。(2)心滩是河床中的砂质堆积地形,多因河床底部有障碍物导致沉积物堆积或双向环流作用形成。心滩逐渐增大加高、可露出水面形成沙洲。当沙洲数目增多时,主河道分为若干个叉道,形成辫状河道。2、河口区的沉积作用河口区河床纵坡降小,水流分散,加之海水或湖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的活力大大减小,河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在河口区沉积下来,形成形态各异的三角洲沉积。珠江三角洲诸河纵横交错,水流相贯通,自东而西经由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入注南海,构成独特的“诸河通汇,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东江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称浔乌水,与定南水相会后称东江,流经广东东部,干流全长523公里,流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总落差约440米,到石龙后分流,形成东江三角洲。西、北江在思贤滘沟通后,形成河网交错的西北江三角洲,西北江三角洲年均向海外伸延70~100米,淤积成广大滩地。东江三角洲则以狮子洋相隔,与之组成复合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形成过程——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林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并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火山)。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罗平山脉主峰多在1000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米)、清远大罗山(1024米),佛冈阿婆山(1224米)、新丰青云山(1246米)、连平九连山(1279米)等。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淮平原遗传河。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三角洲沉积开始在中更新世后(约4万年),突出海面的山丘台地成为三角洲平原上小丘,基岩出露处形成了“丹霞地形”和“石门”等遗传河谷地貌。台地或阶地可达5级,并且呈大面积分布。平原沉积物亦有向海增厚现象,由25米增加到60多米,最厚在灯笼沙处第四纪沉积63.6米,其中夹有海相层2,陆相层1,说明三角洲有新老两期。五、珠江的搬运作用1、搬运方式河水以机械搬运为主,机械搬运物主要是砾石、沙和泥,由于被搬运的碎屑颗粒大小不同,河流的机械搬运作用又分为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方式。(1)推移——是河水对径粒较大或密度较大碎屑(如砾石)的主要搬运方式。流水对碎屑物产生推力,使其沿河床底部滚动或滑动。意义——颗粒较大的砾石,在沿河床底部滚动的过程中,常呈现出长轴垂直水流方向,最大扁平面倾向上游方向排列。因此,可以利用河床内砾石的排列方位,判断水流方向。(2)跃移——是河水对粒径较小的沙粒的主要搬运方式。沙粒在河水的推动力和紊流产生的上举力共同作用下,沿河底跳跃向下游迁移。沙坡——由于河底不平和水流的脉动冲击,使沙粒在河床底部堆积成波浪状的沙堆,称为沙坡。沙坡在定向水流作用下向下游移动,其中的沙粒是交替地以推移和跃移的方式向下游移动。沙坡迎水坡上的沙粒在水流的作用下,沿坡向上滚动,当越过坡顶峰以后,大部分沙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到背流坡上堆积,随着沙粒的迁移,沙坡向下游移动,沙坡外形呈不对称状,迎水坡缓,背流坡陡。沙坡内部发育有斜层理,且斜层理的倾向于水流方向一致。(3)悬移——是河水搬运粒径极细小的粘土、粉砂等颗粒的主要方式。当这些颗粒的重量小于水流产生的上举力时,颗粒便可在河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2、搬运能力与搬运量河流的搬运能力是指流水能搬运最大的碎屑颗粒的能力,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流速有关。根据爱里定律,被搬运碎屑颗粒的粒径与流苏的平方成正比。河流的搬运量是指河水搬运泥沙多少的衡量,搬运量的大小除决定于河流的搬运能力外,还决定于河流流域的地表岩性、片流、洪流的发育程度及碎屑物的供给量。(可以再查找一下珠江搬运量的资料,补充一下,我没找到,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标题:PPT展示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6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