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以法治精神深化改革,打造法治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湖北省委党校赵静继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中国走上全面改革之路“六大制度体制改革”令人瞩目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决定》贯穿了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高频词:制度(183)、改革(137)、机制(115)、体制(88)体现了我党强烈的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治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推进”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此次改革有重大突破媒体称:中央政法改革刀刀见血着力打造法治中国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2深化司法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一)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十八大: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1,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6,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三)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决定的八、九、十共三个部分)1,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3,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围绕规范公权力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进行多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会使未来我们国家的治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透明的方向发展。三中全会对制度反腐做了科学部署1,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打牢民主政治制度基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决定》: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1)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2)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3)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概念。十七大报告:“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十八大报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决定》: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提出规划,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等进行协商。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3,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十八大报告的新论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决定》:1,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2,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3,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目标: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重大举措1,纪检工作双重领导程序化、制度化---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2,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实行官邸制”3,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4,改进作风常态化《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纪检领导体制的变化:1978年恢复重建时,为单一领导体制,纪委只受同级党委领导。1980年,改为“双重领导体制”,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十二大”后,仍是“双重领导体制”,但不再“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2006年后,中纪委掌握了对省级纪委书记的提名权。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垂直”提名是重大突破。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有利于解决“同体监督难”问题。同时避免纪委“一枝独大”。2013,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警卫、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官邸制是国际上通用的高级官员住房制度收拢官员福利边界,是遏制领导干部“以权谋房”的根本途径。“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官邸制’的建议”,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2013年初设立的重大研究课题。课题在今年6月初步完成,共形成三个研究报告:《国外官邸制研究》《中国古代官邸制研究》《当前我国领导干部住房现状分析与改革趋势》公宅制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反腐的决定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提出了“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制度已建立和运行多年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财产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1995年5月,中办、国办《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2000年12月,中央纪委五次会议决定,要在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中首先实行家庭财产报告制度。2001年6月,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发布《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2006年9月《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发布。201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通知。2009年,在中国大地的“东南西北”分别出现“破冰”之举:浙江慈溪市施行“廉情公示”制度新疆阿勒泰地区施行财产(公开)申报反对者:官员财产公示会引发社会混乱。(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中纪委官员谈财产公示制度:要加强配套措施建设:一个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一个是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遏制腐败与官员财产公开。建立“三严高效”的反腐败体系。严防、严查、严惩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是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反腐“利器”。反对者:官员财产公示会引发社会混乱。(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中纪委官员谈财产公示制度:要加强配套措施建设:一个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一个是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其实,对于面向社会公开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来说,完善的个人纳税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不是一个必要条件(一)“法治中国”的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7年党的15大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正案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二、深化司法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大进一步突出了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1,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3,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3,1,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全面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治中国”首次写入党的文献(二)建设法治中国的指导方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任务新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4,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决定》: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我国的违宪审查我国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消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撤消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违宪审查第一案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三)司法改革司法改革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习近平:司法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培根《论司法》中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是把水源破坏了。司法中的木桶原理所谓木桶原理,是指一只木桶所能盛水的限度,不是决定于构成这只木桶多数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人们对于司法权威的信任度与服从度,犹如木桶的容积——只取决于司法判决最糟糕的水平,而不是最优秀的案例。1、公正司法有助于促进法律信仰,维护法律尊严2、公正司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3、公正司法促进社会正义4、公正司法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屏障司法---平衡器--------------------------------------------------------------------------司法改革的目标和进程目标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进程1,20世纪80年代,审判方式和司法职业化改革。2,2004年开始,整体统筹、有序推进。完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3,2008年开始,重点深化、系统推进。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司法改革的背景肖扬(1998年--2008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指出司法存在三大痼疾,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司法改革的演变:路径:国际化---民族化重点:独立公正---司法为民当前我国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1,司法行政化、地方化“行政型司法”,一些法院受地方政府的影响甚大,甚至被群众看做是政府的一个部门。2,司法腐败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黄松有,因受贿、贪污被判刑、辽宁省高院原院长田凤岐、广东省高院原院长麦崇楷、湖南省高院原院
本文标题:打造法治中国(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6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