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林纾的翻译)钱钟书简析
林纾的翻译Group5Contents林纾林纾的绘画林纾的翻译•林纾,字琴南(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林纾•1897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纾捧着《闽中新乐府》和让洛阳一时纸贵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开始了他迟来且丰硕的著译生涯。然而,林纾涉入译界却是极为偶然的事,他的译作如此畅销也在意料之外。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魏翰、王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林纾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译书。•《巴黎茶花女遗事》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他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而且在不谙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等。林纾•林纾乐善好施,在他译作畅销海内的那几年,月收入近万,他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上学。他自己不会外文,却资助了许多学生到国外深造。晚年,林纾的古文体受到新文学运动的冲击,终于丢了北大的教席,从此经济情况大不如前。那些曾受到他接济的学生,此时都学成回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既能帮助恩师度过窘境又不使恩师难堪的计策:他们捐款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名义上是为了支持林纾的翻译工作,实际上款项都由林纾自行使用,常常用于他私人的日常开销。林纾林纾的绘画《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写就的着名论作,是体现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代表性作品,对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过极大的启发作用。钱钟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了林纾的翻译作品。林纾的翻译010203诱导功能讹的产生化境理论01诱导功能02讹的产生02讹的产生03化境理论《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写就的著名论作,是体现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代表性作品,对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过极大的启发作用。钱钟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了林纾的翻译作品。•它是个居间者或联络员,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因缘”,缔结了国与国之间唯一的较少反目、吵嘴、分手挥拳等危险的“因缘”。•读翻译像隔雾看花,不比读原作那么情景真切。•歌德很不礼貌地比把翻译家为下流的职业媒人——因为他们把原作半露半遮,使读者心痒神驰,想象它不知多少美丽。•好译本是消灭自己•坏译本是消灭原作诱导功能翻译能起的作用•第一部翻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他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故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由精通外语的朋友先阅读引文,再用汉语向他口头讲述外文书的内容,然后由他整理成书面汉语言文字。•林琴南的翻译是与其社会理想紧密相连的,他关心世界形势,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学习西方。为了开通民智,激励民气,他当时急于翻译有这类思想意识的西方政治小说或英雄传记。诱导功能翻译能起的作用•曾朴认为,林纾没有认识到白话文为大势所趋,坚持使用古文体翻译外国小说,是他翻译生涯最大的缺陷。倘若林纾能在翻译创作盛期用白话文翻译小说,将会有更多中文基础薄弱的民众读到外国文学。诱导功能翻译能起的作用•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的差异。•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讹的产生难于避免的毛病•翻译者即反逆者•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绣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讹的产生难于避免的毛病•鲁迅说过:“林琴南用古文翻译的外国小说,文章确实很好,但误译很多。”林纾的讹翻译特点•林纾认为原文美中不足,这里补充一下,那里润饰一下,因而语言更具体,情景更活泼,整个描述笔酣墨饱。•他在翻译时,碰到他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兔手痒难熬,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与。(讹)•“戏则戏矣,倒须似真,若真反不妨似戏也”•正所谓“太戏,不像”了林纾的讹翻译特点•“顿荡”、“波澜”、“画龙点睛”、“颊上添毫”之笔。•一个能写作或自信能写作的人从事文学翻译,难保不像林纾那样的手痒;他根据个人的写作标准和企图,要充当原作者的“诤友”,自信有点铁成金、以石攻玉或移橘为枳的义务和权利,把翻译变成借体寄生的、东鳞西爪的写作。林纾的讹增补原作•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下笔如飞,文不加点。•造句松懈、用字冗赘,字句的脱漏错误。林纾的讹翻译速度•最特出的例是《洪罕女郎传》男主角的(Quaritch),全部译本里出现几百次,都作“爪立支”;“爪”宇准是“瓜”字,草书形近致误。林纾的讹字迹潦草•助手临时对本口述,林纾应声直书。•林译小说里到处可见减少、改动和添加原文内容的现象,这是林译小说遭到最多批评、质疑和误解的原因。林纾的讹翻译方法•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化境理论•翻阅“林译小说”,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小说中故事本身的奇妙情节,而且还有译者本人澎湃的爱国主义激情。林琴南是一个有血性刚烈、感情奔放的作家,他常常是噙着热泪,怀着赤诚,去创作翻译的。他把自己的译书作为一种救国的事业。•他的翻译小说,不光要把外国小说艺术技巧介绍到中国来,更要把他的爱国热诚,通过翻译感动读者,加上他凭着自己的文学素养,用来补有些原作的不足,使他的译作竟胜过有些原作。化境理论•林纾发现外国小说“处处均得古文文法”。那么在“义法”方面,外国小说本来就符合“古文”,无需林纾转化它为“古文”了。(叙述和描写的技巧)•“古文’运用语言时受到很多清规戒律的束缚。•林纾译书所用文体是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古文家林纾•“林译小说”虽然内容是西洋文学,但却有着中国传统古文的流风遗韵;尽管“林译小说”是古文体裁,但其在语言上已经摸索出新文学话语的表述路径。其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的某些优点和风格,同时又冲破了古文森严的文戒,在语法、句法上进行了必要的革新,把白话口语、外来语乃至欧化句法引入译文,对于近代文学语言由旧向新的过渡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古文家林纾•郑振铎称赞林琴南的译笔“有时连最难表达于译文中的‘幽默’,在林先生的译文中也能表达出。”•郭沫若也说过:“林译小说对于我后来在文学的倾向有一个决定的影响。”古文家林纾?•一是大抵在他心目中,古文的写作才是最重要的,而翻译确乎算不了什么创作。何况古来就有“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之说。他一生中为推广古文,不惜与新文化阵营对垒,对古文的推崇,至死不渝。•二是他可能还是很清醒地意识到了与其精通外语的老乡严复对西方学术文化著作的翻译相比,他作为翻译家因不懂外语而不能独立翻译,毕竟是学问上的短处。古文家林纾•钱钟书认为古文风格的“林译小说”比其所译的西洋文学原著还好,诙谑者留之,罗嗦者去之,既传达原著风格韵味,又以古文义法来解构西洋小说,对原著中之弱笔处加工、改造和润色,把语感和文体分开,融会贯通,使古文“不古、不纯、不雅”,因势因境因时而变,扩展了桐城派古文之空间。钱钟书是学贯中西而又博通古今的学术大师,其对“林译小说”的这种高度评价,绝非溢美之辞。总结ThankU
本文标题:(林纾的翻译)钱钟书简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7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