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带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带答案于婧初稿,未加润色,欢迎童鞋们精修,谢谢!1.“教育技术”术语中的“技术”的内涵解读①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通讯、电子白板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及其相应的软件。(硬件与软件)②智能形态的技术(无形技术):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在教学设计和了课程开发中的应用。(潜件技术)2.美国教育技术是沿着哪三条线索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技术学形成和发展的三条线索: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系统化设计教学。3.步入信息时代的两大技术杠杆与文化内涵是什么?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成为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印刷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适应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所创造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则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也成为了当前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4.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三块里程碑分别是什么?文字\印刷术\信息技术5.教育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教育信息化:应用现代信息理念、信息规范和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来改造旧的教育模式,使现行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与基础设施、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发生深刻变革,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6.AECT’94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畴是什么?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包含的各部分要围绕促进学习的目的来进行,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涉及对“对象”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7.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戴尔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对媒体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原则。该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经验之塔”的理论阐述了人获得知识的三大途径:直接参与、借用视听媒体,利用抽象符号。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观点:(1)塔基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趋抽象。但不是说,求取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阶层,是为了有利于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程度。(2)教育教学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概念和法则时,没有具体经验作为它们的支柱。(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可以作为推理应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它把人们探求知识的过程大大简单化、经济化。8.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9.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人是如何学习的?HOWPEOPLELEARN?)的心理学理论。西方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有不同的认识。10.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11.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般模式和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设计过程中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建立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框架上。12.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的基本内容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提出的一项技术,即在教学设计过程的开端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13.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泰勒的学生布卢姆(B.S.Bloom)1948年研究教育目标分类(TaxonomyofEducationalObjectives),对之归纳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一领域由多个亚类别组成,子类间具有层次性。学习过程由下层向高层发展,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支撑。认知领域的低阶目标:识记、理解、应用;认知领域的高阶目标:分析、综合、评价。良构问题与劣构问题的划分:答案是否唯一;学科专家精心设计的单学科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都是劣构的。认知领域(CognitiveDomain)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1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15.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诺曼·格朗伦提出了一种将学生内部认知过程和外部行为结合起来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即所谓的总体目标——具体行为的方法16.教学策略的制定的基本构成要素“策略”是达成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的整体考虑,教学策略制定的本质是解决“如何教”。17.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对象、依据教学条件、依据媒体特性18.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和基本指导思想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指导思想:①注重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②注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③注重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实现知识重构。(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和信息集成等数字化工具)④注重对教学目标的明确阐述,并提倡建立以目标为参考的学习评价标准。19.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主题(问题/项目):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学习内容的概括化、具有趣味性、挑战性、情境性、跨学科性和适应性信息化学习策略:案例示范、量规选择/创建、资源/技术支持、活动过程设计、自我管理、学习知道/建议信息化评价/反思:作品展示、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多样化评价、反思学习20.多媒体素材的类型21.文本检索的常用方法与技巧搜索的结果中同时包含有两个或以上的主题内容时,用AB(在关键词之间需要隔开一个空格)表示;搜索的结果中含有两个以上主题内容中任何一个的时候,需要用英文大写的“OR”将它们格开——AORB。表示结果含有A或者B,或两者皆有;搜索的结果中只含A不含B是用A–B(注意空格;注意-为英文状态下的输入;“ABC”关键词前后加上英文的双引号,搜索的结果中,必须是准确含有引号里面内容,过滤掉只含有A,或B或C的内容。用于搜索较长的词组甚至句子。22.图像检索的常用方法与技巧课堂教学不同于写学术论文,基本技巧是:能用图尽量少用文本;能用动画、视频就不用图;文本多了教师会很尴尬,读不读?尽量克服教学中的“言语主义”读图时代。图像检索与获取的方法: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下载、从专门图库中获得、利用Windows剪贴板截图、利用屏幕抓图软件获得23.视频检索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使用Google、百度、雅虎提供的视频搜索、Flv格式视频解析下载、应用维棠视频下载软件24.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与构成要素(1)教学模式的含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稳定、简明的教学活动程序和结构方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它作用于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2)教学模式的特点要素关系的结构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功能目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与灵活性、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3)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活动程序、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实现条件、评价方式。25.技术对教学模式发展的影响(1)技术发展与教学模式的演进教学模式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进。从赫尔巴特的“四段式教学”、杜威的“从做中学”、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到网络化探究学习,教学模式逐渐从注重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教学目标在注重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即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且更加关注知识发现与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全面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教学模式的演进始终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紧密联系。无线广播和电视技术应用于教育,大面积的众体教学是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后,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转向个别化教学;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为小组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互联网的完善,交互性远程教学方法兴起,教学模式转向对虚拟教育的研究,出现了虚拟教室、网上学校、网络学习社区、数字博物馆等新概念。(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我国教育技术学者从文化与心理两个维度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这一分类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划分为四个区域:I区侧重于以教为中心个别化教学,一些传统的CAI模式主要集中在这里;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Ⅱ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学习。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网络的普及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Ⅳ区)。位于Ⅲ区的教学模式则是从传统的电化教室发展而来,只不过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应用,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中心区域表征的是综合了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优势育系统。26.高阶能力的概念与构元(1)高阶能力的定义所谓高阶能力就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构问题或完成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具体来说,是指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2)构元27.促进高阶能力发展的理由(1)适应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必要性)(2)IT减轻/转移了认知负荷(可行性)(3)分布式认知和关联主义学习理念(可能性)(4)IT是学习工具(5)构建和谐的人机生态关系(6)国际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趋势28.促进高阶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思考(1)以高阶教学目标为引领(2)以真实的问题/任务为驱动(3)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4)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者的智能伙伴(5)走向有意义的学习方式(6)与具体的教学相融合(7)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8)以评价促发展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可持续发展团队协作基本素养29.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基于课堂的讲授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模式)30.反转课堂的基本含义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也称之为“颠倒课堂式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31.反转课堂的教育科学性“翻转课堂”模式的科学之处,在于打破了教学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7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