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语言动物都有沟通情感与信息的符号系统,人类用以表达与沟通自己情感与信息的声音符号系统叫做语言。狭义的语言:表现为分节语的声音信息系统广义的语言:有节律的声音语言(音乐语言)视觉语言(书面语、绘画语言)形体语言(哑语、舞蹈、表情、体态)计算机语言(C语言、JAVA语言)网络语言一.世界上的语言系统•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含、高加索、达罗毘荼、马来-玻利尼西亚、南亚等语系,其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印欧语系诸语言分布区域最广。日语和朝鲜语至今不知所属。•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分为语族、语支、语群,例如印欧语系中包括印度-伊朗、斯拉夫、波罗的、日尔曼、拉丁(罗曼)、希腊、阿尔巴尼亚、阿尔明尼亚等语族;斯拉夫语族中又东、西、南三个语支;东斯拉夫语支中又分化出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二.中国的语言系统•中国境内约有六、七十种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1.汉藏语系:遍布全国,包含:汉语:汉族、回族、满族、畲族通用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傣语、布依语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拉珈语黎语支:黎语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畲语瑶语支:瑶语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羌语、门巴语、珞巴语、嘉绒语彝语支:彝语、僳僳语、纳西语、白语、拉祜语、哈尼语、基诺语缅语支:阿昌语、载佤语景颇语支:景颇语、独龙语语支未定:普米语、怒语、土家语、僜语语族未定:仡佬语暂归本语系:京语2.阿尔泰语系:分布在新疆经内蒙到东北的北部边陲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撒拉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东匈语支:柯尔克孜语、西部裕固语蒙古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鄂伦春语、鄂温克语满语支:满语、锡伯语、赫哲语暂归本语系:朝鲜语3.印欧语系:分布在新疆西北角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俄罗斯语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塔吉克语4.南亚语系: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孟高棉语族:崩龙语支:佤语、崩龙语、布朗语5.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分布在台湾岛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语三.汉语言的七大方言•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重要的语言,它包括七大方言:1.官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70%以上,分布在整个中国北部,江南的川、贵、滇、藏和苏、皖、赣、鄂、湘的沿江地区。2.吴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8%,分布在江苏和浙江的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3.赣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2%强,分布于江西的北部与中部。4.湘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5%,分布于湖南洞庭湖以南地区。5.闽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4%强,分布于福建、粤东、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和浙南。6.粤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5%,分布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7.客家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4%,分布于江西南部、广东北部、福建西部和台湾新竹等地。客家话与赣语很接近,可以看作是同一方言的两个分支。汉语七大方言使用人口比例官话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话•汉语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北方方言是古代汉语几千年来在广大的北方地区交流融合而成的,其余六大方言是历史上一波一波南迁的北方居民带来的古汉语与南方古越语融合形成的。它们的关系如下:老湘赣新湘西南官话北方话客家闽粤吴时代古汉语古越语四.语言与文字、说话与读文•语言与文字都是人类用于交流信息的系统,但是语言在人类形成之时就已存在,而文字的发明仅有几千年;人类发明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但是语言与文字并不是一回事,于是语言与文字、说话与写字、口语与书面语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信息系统。•语言是用于口头表达的,它出现在会话、应急反应、即兴发言等场合,通常会伴随丰富的体态语言,而任何离不开文稿的照本宣科因为用的都是书面语而不是口语,所以这不叫说话而叫读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是用脑子指挥嘴说话,而不是用眼睛指挥嘴说话,因此需要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对逻辑性的要求较强,而对语法的要求较弱。•由于从古代的科举制到现代的高考都强调“以文取士”,口语一向不受官方和学子们重视,因此中华民族明显地表现出“手巧口拙”的特点。五.从口语到白话•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但在发明录音机之前却无法保留,使我们无法知晓古人的语言。发明文字以后人们就能用文字来记录语言,但是记录下来的语言难免书面化的倾向,以至于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古人平时说话也是用“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古今语言不会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通俗。《诗经》中的《雅》、《颂》和《楚辞》、《汉赋》都是雅文,而《风》和《乐府》都是民歌,其中都保留着先秦秦汉时期口语的痕迹。•唐代和尚宣讲佛教经义,他们的话被弟子记录下来,这就是语录;在传播佛教经义时要穿插宣讲佛教故事,这些故事的脚本叫做“变文”,变文的内容也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语录和变文基本上是使用当时的口语记载的。•宋代又出现了禅宗和理学家的语录和图文并茂、类似连环画的话本小说,比变文更加口语化,因此被称之为“白话”,以与“文言”相对。•元代盛行曲剧,有说有唱,唱词用韵文,说词用白话。元曲名家关汉卿是北京人,所写剧本就用当时的北京话,但与现在的北京话相比,距离还很大,而到清代距离就很小了。六.从官话到普通话•中国的北方由于地形单一、历史上人口迁徙交流融合频繁,因此方言的趋同性较强;而中国的南方由于地形复杂,生活在不同地理单元的人群大体上互相隔离,因此语言分歧较大,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使用人口不多的方言。•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表征,“乡音”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在先秦的小国林立时代,绝无统一语言的必要。秦汉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只说要“书同文”,没说要“言同语”,但是地方人士如果要入朝为官,就必须放弃方言,改用官场上通用的语言,这就是官话。•自秦汉以来,统一中国的大体上都是北方人,都城也基本上都设在北方。从秦汉到唐宋都城游移在黄河沿线,元明清又移至北京,所以,北方话、洛阳语、中州韵、北京音就成为官话的基本语音,发展到现代,就形成了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地区人群之间的交流,但在方言区使用普通话会造成某种隔阂,这就是所谓的“打官腔”。•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当保护方言,否则,基于方言的地方文化例如地方戏曲就将濒临灭绝。七.古代的音韵学与方言学•由于语言无法留存,由于只能用文字来记录语言,因此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实际上就变成了主要针对用文字记录的语词而不是语言本身,语言学和文字学就混在一起了。•中国古代语言学和文字学是结合在一起的,叫做“小学”。小学原指启蒙学校,其任务是识字算数,所以就把研究“字”的学问叫做“小学”。•一个字由形、音、义三部分组成,所以小学也由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个分支所构成。与语言学最接近的是音韵学。秦汉以后方言的问题突现出来,西汉末出现了杨雄的《方言》,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基础。•中国古代语言学的成就1.汉代:三大名著杨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2.魏晋南北朝:沈约《四声谱》,反切3.隋唐两宋:陆法言《切韵》,字母4.元明:周德清《中原音韵》,虚词语法5.清代:古今语音与语法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不平衡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不平衡,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三个分支相对比较发达,而语法学相对薄弱,始终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法体系。1989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到1924年黎锦熙的白话文语法代表作《新著国语文法》,“移中就西”,在模仿西语语法的基础上奠定了我国近代语法体系的基础。1938年后反对模仿、主张革新,“化西为中”,在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人的努力下逐步建立了新的汉语语法体系。八.现代的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约定)(反映)音义现实现象符号代表语言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语音、语词(词汇和语义)和语法。•语言学研究的是人类用声音传递信息时如何编码、编码规律、不同语言之间互相转换(翻译)和语言的发展等问题。1.语音学•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全世界有几千种语言,但音素只有200个左右,而在某一种语言中这些音素并不都齐全。•音标:标写音素的符号,目前通行的是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制定的国际音标。音标与音素是一一对应的。•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发音器官:肺、声带、共鸣腔•元音和辅音:发元音时声带振动,气流畅通,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元音的不同;发辅音时气流受阻,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的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的方法。•音位:若干相似的音素可以归并为音位,例如哀(ai)、阿(a)、熬(ao)中的a,分别读作前[a]、中[A]、后[a],但是啊汉语中属于一个语音单位,拼音方案中也只设一个字母。•音节:音素按照语音结构的规则组合而成音节,在语言中音节是由音位与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中一个汉字通常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位,如“阿”/a,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位构成,如“他”/ta,“三”/san,“端”/duan等等。•普通话和朗读2.语法学•语法是关于语言的规范法则,但实际上说话时对语法的要求并不严格,因为口语的语法很不严密,所以,语法学所研究的对象就变成了书面语的语法,前人称之为“文法”,倒更加贴切。•语法单位:(1)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也有两个字一个语素的,如玻璃。(2)单词:造句时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3)词组:词和词的组合,词组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成语)两大类。(4)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交际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不论长短都有一个完整的语调。语法规则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两大类:•组合规则:词法与句法(1)构词法:语素构成词的规则。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如人、玻璃。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如其中。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如大学、人民;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构成的词,如作者。(2)词构成词组的五种类型: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3)句法: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句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等,陈述句又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句子的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单句与复句。(4)标点符号的用法•聚合规则:同类语法单位的聚合成类(1)词类:分为实词(名、动、形容)和虚词(副、介、连、语气、助)两大类,还有跨类词。(2)词形变化:汉字没有词形变化(3)句型变化:变换句型后意义不变或变化。九.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又叫形体语言、肢体语言或非语言交际。体态语言包括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形体姿势、肢体触摸、空间位置、服饰形象、声音暗示(语速、音量、音调、音变、发音、音质、助音词、笑声、缄默)等等方面。体态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比语言要少得多,但是在用语言交流的同时辅以体态语言可以大大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和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所以在掌握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使用非语言的体态语言。非语言交际的技巧•要学会用表情、手势、姿势来加强自己表达的信息;•非语言暗示所传递的信息应保持一致性;•欢迎他人加入用开放式、外向型姿势,否则反之;•与人交谈要保持目光接触,否则反之;•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恰当地用触摸来表示温情、关心、爱慕、坦率等情感;•说话时要注意发音、语速、音高、音质、语调;•用改变音调、语速、音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补充语言所含的信息,杜绝哼哼哈哈的语赘。•衣着得体,妆饰适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本文标题:06.中国古代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9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