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1—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1年。一、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产品门类较全、技术含量较高、产业规模较大的发展格局,经济总量在全省各行业和全国同行业领先。“十一五”前三年,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28.3%、40.5%、38.9%、27.3%,远高于全省工业同期平均增速。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3771.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37.8%,占全国的1/4,居全国首位。实现利税总额1936.4亿元,利润1348.4亿元,出口交货值9536.6亿元。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自主研发能力有所增强,开发了宽体大运量新型地铁列车、低温余热汽轮发电机组、新一代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2—技术装备及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工程机械、压力设备、输变电等一批集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但是,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产业大而不强,支撑高端产品发展的技术来源基本依赖国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和技术较少。劳动密集型、加工型和价值链低端产品多,技术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设备少,成套和总集成能力较弱。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成本控制难度加大,出口订单减少,产品库存增加,企业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应该看到,我省装备制造业正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现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给我省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对我省装备产品的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势头,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增长。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为依托,加—3—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攻高端制造环节,提高自主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强省。(二)主要目标。促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小型向大型转变,轻型向重型转变,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普通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变,附加值由低向高转变,设备制造向总集成转变。打造4大重点产业链,形成4大产业集群,建设15个特色装备产业基地,争创5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00个中国名牌产品。2009—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7500亿元、32200亿元、380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5家超300亿元、30家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专、精、特的中小型企业。三、重点任务(一)加快九个重点领域发展。工程机械。重点发展机电液一体化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振动压路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路面养护机、大型搅拌设备、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大断面岩石掘进机、高速电梯、登机桥及现代物流装备、旋挖钻探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高空消防作—4—业平台车、港口机械、架桥机、架梁机等。着重加强对液压控制系统、关键部件、配套动力(专用)等的研发配套。努力将徐工集团等企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工程机械研发和制造基地。新型电力装备。重点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超临界火力发电系统、高效节能锅炉、电站环保设备、高参数阀门、叶片、变频变压调速电机等产品。加快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断路器、全封闭组合开关和等输变电成套设备。开发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特种及专用(复合)电缆、高强度高等级电气绝缘子及智能化电器和电网管控系统。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开发和掌握新型高速列车、城市轻轨、地铁车辆等核心制造技术。通过技术开发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牵引传动和控制、电气总成及电源、车门、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通信、空调、轨道交通站配套设施等系统的研发和配套。将南京、常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数控机床。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效(速)、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与成形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单元及系统等。巩固和提升数控板材加工、齿轮、电加工、水力切割等机床的现有优势。加快发展数控系统及高档刀架、刀库、直线导轨副、高速高精度滚动元件等相关功能部件。环保设备。重点发展富营养化污染防治、高负荷生物脱氮除—5—磷、高效厌氧好氧生物处理、高盐度及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处理等技术装备、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脱硫脱硝和袋式除尘技术、日处理600吨以上大型城市垃圾焚烧、机动车尾气净化控制设备、焚烧烟气和二恶英控制设备及环境监测仪器等。农业机械。重点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大马力农业机械装备、农产品深加工成套装备、饲料机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农产品储运装备。加强对配套农机具和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发,为农机等配套的内燃机动力在节能、降耗、减排及稳定性能上有所提升,品种上有所发展。加快发展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园林和节水灌溉等领域所需的技术装备。自动化装备。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测量、分析仪器,以及高性能传感器、各种在线检测、数据采集和远程终端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仪表、精密监测和计量仪器等,满足重点建设工程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要。大型关键铸锻件、加工辅具及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为大型核电设备和大型火电机组配套用基础件、船用曲轴连杆铸锻件、大飞机模锻加工、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高精复杂刀具、高档精密磨料磨具、高精度轴承等加工辅具及关键零部件,提高自主化生产能力。专用装备。重点发展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镀层加—6—工成套设备,大型乙烯、对苯二甲酸、聚酯、大型煤化工等配套设备,各类高档农副产品加工、纺织、食品、造纸、包装、塑料、印刷装备,发展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开发民用飞机及发动机、机载设备和航空地面装备,发展航天配套装备及各类国防装备。(二)加快开发大型成套装备。一是提高制造水平。以关键基础机械、基础零部件、重大技术成套设备和机电一体化为重点,提高装备制造技术、工艺、检测水平。二是研制专用装备。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依托,研究开发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建材、交通、环保、海洋等工程成套装备,促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提高装备性能及可靠性。三是加快推广应用。加快与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有关的共性实用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大项目招标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改变目前大型建设项目大多被国外设备垄断的状况。(三)组织突破四大类关键技术。在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中,把以下四大类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工程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结构参数优化和系统集成技术、电气液系统智能化精确控制技术、关键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大型构件制造技术。二是数控机床制造技术。主要是中高档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高刚性部件制造技术、高速精密机床关键件—7—制造技术、数控系统匹配技术、直接驱动技术。三是电力设备制造技术。主要是500千伏以上交直流输变电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电网和系统保护技术、智能无功补偿技术、800千伏以上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关键配套件和材料制造技术、低热值发电技术。四是自动控制系统集成技术。主要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集成的液压、气动、密封等关键基础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四)优化装备制造业布局。一是打造4大重点产业链。围绕工程机械、新型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及工具附件4大产业链,实施一批对产业振兴、技术创新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在重大成套装备和高精尖加工能力上取得突破。二是重点培育4大产业集群。以无锡、常州、扬州、盐城等内燃机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内燃机及内燃机配件制造产业集群,以常州、扬州、无锡、南京、南通、镇江等电力设备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输变电及发电设备产业集群,以无锡、南京、常州、南通、苏州、扬州、泰州等机床企业为主体的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徐州、常州等工程机械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15个特色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无锡太阳能装备、南京风电设备、丹阳汽车零部件、扬中电器、阜宁阀门、泰兴减速机、宜兴电线电缆、常州农用柴油机、泰州线切割机床、建湖石油机械、宜兴环保机械、铜山工程机械、苏州精密仪器仪表、昆山模具、扬州压力机床等特色装备产业基地。四是大力推进南北产业转移。鼓—8—励南北装备制造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从扩大供给、培育需求两方面着手,增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非核心业务外包,培育面向现代制造业的服务市场。支持企业以装备制造为核心业务,发展与之关联的总承包、总集成业务和与之配套的设备维修、物流、咨询、贸易、金融等相关服务业,使装备制造企业逐步由单纯制造向生产服务复合型企业转变。四、政策措施(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支持。落实我省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装备制造项目倾斜,鼓励重点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装备更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支持装备产品出口。(二)拓宽融资服务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形式筹集资金。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9—重大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鼓励省内国产设备首购首用。研究制定我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产品认定办法,对省内企业、科研机构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重大技术装备予以奖励。对订购和使用省内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建设工程和技改项目予以支持。(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与联合,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程度,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五)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进技术创新模式由引进消化型为主向引进消化型与自主创新型并重转变。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整合重组国外装备制造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品牌和营销网络。(六)推进品牌建设。围绕建设品牌集群和专业品牌基地,以提升品牌无形资产价值为核心,整合产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品牌集聚,实现以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配套。把实施品牌战略与科技创新、—10—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结合起来,与提高产品质量结合起来,发挥品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品牌经济比重。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商标注册的企业,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适当奖励。(七)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
本文标题: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0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