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入世与三农问题汽车学院许学倢033125内容提要中国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的解决是实现现代化之路的首要问题。中国加入WTO已有两年,正逐步投身贸易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三农问题来说,由于政策保护等因素的存在,到目前为止,其影响尚不大。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贸易壁垒的逐步取销以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际大市场的形成,国外优质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必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产生巨大的冲击。然而,经济全球化在提出挑战的同时也给予机遇。WTO是把“双刃剑”,入世又为农产品出口拓宽了道路,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和国际环境。WTO的概念三农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加入WTO中国三农面临的新问题加入WTO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影响入世后三农问题解决的新对策与新趋向WTO即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4年。通常所说的中国经历15年的漫长入世之路是指先前申请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以及1994年后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连续过程。GATT形成于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确实要推动的是商品的自由贸易。而1994年之后的WTO主要推动的已经不是一般商品的自由贸易,而是推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其所隐含的原则是资本有“建制”的权力。也就是说你要想接受外部资本,就必须按照外部资本的要求来建制,这和一般商品进入(以消费为主)是不同的。返回三农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返回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返回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返回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料想,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加入WTO中国三农面临的新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的权益问题1997年-2003年,7年中,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为4%,没有实现十五纲要规定每年增速达到5%的目标;过去6-7年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8%,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困难在于,农业没有让农民增收、反而减收。目前,中国农民人均收入大概有45%来自农业,比8年前下降了18个百分点,而且连续7年来,绝对额也在下降.在农民收入增长中,农业收入比重很大,而制约农业增收主要因素中,很关键的就是农产品价格,比如:粮食价格持续8个月低迷,其他农产品也有类似问题。如此情况下,农民从农业增收是很困难的,所以一定要考虑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在过去,乡镇企业总量在增长,但是就业吸纳能力在降低,现实的情况是,城镇也有就业矛盾,一个原因是由于高新技术浪潮,二三产业中,明显出现了资本和技术大规模替代劳动的现象。返回一些基本资料显示,中国实际上有的耕地面积188.51亿亩,和1996年相比减少了1亿亩,但实际状况减少更多,仅退耕还林一项就退了1.08亿亩。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4.9亿亩,比1998年的7.06亿亩少了2.08亿亩,粮食总产量2003年为8613亿斤,而最高峰的1998年产量是10264亿斤,近年持续下降,到2003才略有回升;而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最高为600斤,2003年是578斤,每亩减少了22斤;人均拥有量1996年最高824斤,2003年667斤;毫无疑问,进入21世纪,粮食产量没有超过1万亿斤,这些年来库存只出不进。所以要促进粮食生产。但问题在于沿海8个省更愿意花钱购买粮食,而13个主要产粮区,粮食多了,占了资金、积压,并且由于种粮附加值低,所以不愿意多产;而产销平衡区,基本保持自给。返回一是农地制度,即农村自身土地问题。这是与农村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宪法规定,土地制度与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营机制联系在一起。目前最现实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通过一些管理和监督,把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执行好。二是土地的农转非问题。在中国,土地要农转非,就是要改变用途。过去计划时代,要农转非,就要给农民商品粮和工作,农民的权益还有一定的保障;但现在情况变化了,农转非,商品粮没有了,工作也难解决或者不解决,但农民的权益还需要维护。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系列原则,即: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是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地方政府非法征用大量土地,中国土地被占了这么多,投资强度不断下降。返回这是一个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的提高、更影响下一代农民摆脱贫困的问题。相比其他问题,城乡社会发展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根据统计资料公布,2002年教育开支全社会开支为5480亿元,其中76.9%用于城市,但1.6亿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主要在农村。2000年,每年各级财政经费,一个城市的小学生96元,而农村为28元;一个城市初中生享受146元,农村孩子才4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3:1,从义务教育享受的财政经费差距非常巨大。2003年开始,虽然各级财政新增加的教育文化,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但是实际执行比较差,能够参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大都是城市。2002年,各级财政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接近60亿元,占全国各级财政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的15.5%,农村人口占了大量,但享受的卫生事业经费很少。而城里大量医疗资源则被浪费。返回农村之所以落后,在于农民的文化层次太低,没有自己的组织、没有自己的声音,甚至在很多地方缺乏表述的渠道,因此加快农民的组织建设很重要。另外一个方面,留在农村的人,没有一个不在组织———村民委员会里面。显然,村民委员会没有很好地起到保护农民权益的作用,真正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保护农民的权益的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处理党和政府与农民关系的原则: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调动农民利益,并在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益。但现在看来,现在农民所做的竟是三中全会所不允许做的事情!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许包产到户。返回加入WTO带给中国三农问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一)大宗农产品生产有较大的压力(二)农业产业结构被迫调整(三)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返回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入世对诸如此类的畜产品、园艺产品、蔬菜、加工食品等造成的冲击暂时不会太明显。但国际市场上,大宗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都比较低,相比之下,我国则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基本条件。大量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会对国内农产品生产造成巨大压力,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民利益受损。另外我国农产品国家达标标准比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就会使我国农产品因质量、卫生标准受制于其他国家,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返回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限制三农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这种情况会加以改变。因为,加入WTO后可以利用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机会及WTO规则,依据承诺进口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以此进行农业资源的置换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按照比较优势来决定农产品的生产。返回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流通还带有传统的国营垄断性质。加入WTO后,非国有部门会逐渐进入农产品购销和进出口领域,以平等的身份同国有部门进行竞争。这将会促使我国坚持以市场定价为主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多渠道、多形式、多平台的销售流通体制。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后,三农问题的解决会有更广阔的前景。返回WTO背景下三农问题解决对策和趋向(一)变革农业组织,农业经营渐趋规模化(二)农村向小城镇化发展(三)农民的现代性程度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通,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这就是农业组织变革、规模化经营的政策支持。另外,国外经验表明,在市场形势严峻、外部环境对农业商品化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农民往往倾向于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以较低的生产成本,从而以较快捷的方式整体进入市场,以取得规模效益。加入WTO为提高我国农民组织程度、发展先进的专业化合作组织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农民可以通过经济联合形成自己的组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返回推动加入WTO后,在统一、开放、社会化的市场流通体系下,在公开透明、互利竞争的WTO规则下,为加速城市与农村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市场配置、促使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冲破地域限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力要素着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农村非农产业和城市产业部门转移。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变迁,越来越多的城市部门中的资金、技术会逐渐向农村、小城镇、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农业生产上转移。这就形成人口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力要素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向小城镇集中化的趋势。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村传统产业的新技术改造,农村传统产业和城市现代产业生产要素会交互融合,必然会促使农村向小城镇化发展。返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农民。加入WTO以后,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措施。入世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更多政策鼓励乡镇企业做大,变强,吸纳更多农转非人口就业。同时,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中国农民绝大部分还是一个传统群体,是时代的落伍者、现代性的旁观者和现代化的遗弃者,他们仍是传统社会的主体,仍保持着传统社会的特征。加入WTO后,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和中国教育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文化传播能力、文化适应能力、文化变迁能力必然会进一步增强,从而为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注入现代性这一必要因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键一步,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入世对三农政治与经济问题的影响只是其对整个中国经济影响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经济进程中必将受到更多更大的冲击,当然也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全球化是客观进程还是政策选择?中国入世之后将会获得更多发展的机遇空间还是受到更多冲击?或者说中国入世之后能否承受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而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这些都有待时间来验证。简要总结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中国入世与三农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2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