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卫生方针政策一、概念以威尔逊、伊斯顿为代表的以“管理职能”为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实施的管理手段;公共政策是政府从自身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进行的具体管理;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主的由各种利益个体和群体参与的管理活动。政策是由政治家及具有立法权者制定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威尔逊)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伊斯顿)以拉斯维尔、安德森为代表的以“活动过程”为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有明确的目标活动;公共政策是政府动用大量资源,通过相关的规定、措施来实施决定的活动过程;政策是包括决定、实施等环节在内的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过程。国内多数学者赞同的以“行为准则”为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谋略;公共政策是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准则;公共政策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二、研究对象公共政策主体(subject)公共政策客体(object)公共政策目标(goal)公共政策资源(resource)公共政策的形式(form)三、特征1.政治性2.价值选择性3.层次性4.阶段性5.功能多样性6.合法性7.权威性(强制性)8.普遍性9.稳定性四、主要功能1.公共政策的指导功能(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围绕政府目标的侧重点,鲜明地倾向于政府解决的某一个矛盾,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3.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基本卫生服务五、类型措施规定的详细程度:计划性政策和纲领性政策领域:经济政策、外交政策、教育政策、卫生政策、人口政策元政策:政策的政策。总政策:具有原则性与指导性的政策,一定时期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处理一切问题的总方针,是制定其他政策的依据。基本政策: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具体政策:解决特定问题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第二节中国卫生基本政策即卫生工作方针——国家为维护居民健康而制定的卫生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一、卫生工作方针的沿革与发展1.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1949.9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初步确定了全国卫生功能建设的总方针: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证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面向全国农村、工矿、依靠群众、开展卫生保健工作。1950.8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2.12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总结了当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列入我国卫生工作原则之一。卫生工作的四大原则:“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卫生方针的发展与变化中医工作方针的变化“团结中西医”向“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发展。农村卫生工作方针的变化三级医疗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赤脚医生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1996.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核心: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战略重点: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1.以农村为重点(1)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2)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准入管理;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发展(3)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县级指导培训预防保健、医疗、卫生行政执法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协助进行农村执法。村卫生室常见伤病诊治服务,并承担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4)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5)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6)加强药品供应与使用的管理(7)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方法(8)重视做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2.预防为主(1)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所取得的成绩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从70年代的7061/10万下降为2000年的185.98/10万:1961年消灭天花,比全球范围消灭天花提前了十几年血吸虫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麻风病进入最后攻坚阶段。2000年底,绝大部分省市没有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85%麻疹等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比计划免疫前下降了90%以上基本消灭了丝虫病(1994)地方病病区不断缩小,受威胁人口逐渐下降(大骨节病、克山病、氟中毒、碘缺乏病)(2)坚持预防为主的意义预防保健费用低,效果好(3)预防保健工作的具体要求投入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保护重点人群3.中西医并重(1)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重大疾病防治、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中医复方以及基础理论研究走向世界(3)积极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4.依靠科技和教育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办好医学教育全科医学卫生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5.动员全社会参与(1)创建卫生城市活动(2)重视健康教育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卫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卫生健康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第三节中国卫生的具体政策一、健康保障制度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费用,为居民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包括卫生机构(供方)费用的来源和居民(需方)卫生费用的负担方式。影响因素: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实力、医疗保健组织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世界银行及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制度分类法)自费医疗模式(公平性差)强制公共保险模式国家税收模式(英国、加拿大、北欧)政府投入集成式(英):医院国有,医生是雇员,医生和病人在同一个集体中,在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下进行。合同式(加拿大):卫生机构与政府签订合同,按服务项目收费、按人头预付社会保险模式(西欧、南欧)社会健康保险集成式(意大利、西班牙)、合同式(德法)、赔偿式(患者先支付后获取补偿,比利时)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美国、瑞士)私人保险商业性自愿医疗保险方式集成式、合同式、赔偿式2.我国居民医疗保健费用的负担方式(1)、公费医疗经费来源:财政预算享受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高等院校学生每个公疗享受者,不论其职位高低,收入多少,贡献大小,只要患有疾病,均能享受公费医疗待遇。52年颁布实施,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的巩固、发展和60年代中期以后的维持享受人数1952年400万人,1993年9%城市居民(2.5%总人口),1998年3000万人。(2)、劳保医疗经费来源:企业收入享受对象: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和直系亲属51年发布实施享受人数:1993年覆盖40%的城市人口(11.7%总人口)公费、劳保医疗存在的问题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制度管理和服务的覆盖面窄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社会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需方:费用意识供方:过度提供(3)、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特点:民办、公助、自愿、适度建立发展1960年确立资金来源:个人交纳的费用(0.5-2%年收入);乡村集体经济1970中期,90%村办了合作医疗目前,低于10%的村有合作医疗内容:组织卫生室;支付乡村医生费用;提供药物;部分补偿病人在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医疗费用。特征:地方卫生资源流动;费用低廉(中国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问题: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保障问题);基金筹集困难(筹资机制问题);监督制约不够(监督管理问题);农村卫生队伍不稳定。改革:2003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大病统筹基金进一步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能力(农民、乡村集体、地方财政多方筹资)(4)基本医疗保险(5)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6)商业医疗保险(7)社会医疗救助: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贫困者(8)自费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1994年,江苏镇江、江西九江两江试点;1996年,57个城市扩大试点1.原则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建立新的筹资机制: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建立“统帐结合”的用资机制属地原则(统一缴费标准)2.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城镇所有用人单位,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个人缴费: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2%3.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由医疗保险机构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中提取一部分全体参保人员共同享有具有强烈的共济性质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集中管理个人医疗帐户基金医疗保险机构将单位缴费的一部分,视职工年龄段以不同的比例划入个人医疗帐户,与个人缴费部分一并记入参保职工个人名下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帐户本金和利息归职工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4.医疗费支付办法起付标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个人帐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限额: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障范围职工基本医疗及其内容职工基本医疗适应绝大多数参保职工必要医疗需求的、医疗服务机构采用适宜技术所能提供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给付的医疗服务。内容基本药物:报销、部分报销和自费药物基本服务:以某一等级的综合医院普通病房(多床位、无空调、无电话、公用卫生间等)为标准。基本技术:诊疗必需、疗效肯定、费用适宜基本费用:10%-4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一、实现了从福利型保障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的转变二、国家、企业从完全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相应地增加了个人责任;三、从单位保障和自我管理转变为社会共济和社会化管理。目前全国已有1.3亿城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三、城镇职工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改革原则:一是要追求公平,要确保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要强调卫生投入的绩效。也就是,在有限的全社会卫生投入水平下,如何能够使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框架性的改革建议一是打破城乡、所有制等各种界限,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二是要划分医疗卫生服务的层次和范围,实行不同的保障和组织方式,突出重点,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实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个人之间的责任分工。三是要注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基本医疗服务包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四、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政策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目标:2000年,试点和扩大试点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2010年,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五、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政策1.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2.实行并完善院(站、所)长负责制六、卫生经济政策1.政府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范围:公共卫生事务和卫生机构的资金补助方式:全额、定额、定项2.医疗卫生机构的有关税收政策3.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4.农村卫生经济政策
本文标题:卫生方针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3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