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复调教案2目录绪论-------------------------------------------------------------------------------第一章二声部和声基础-------------------------------------------------------第一节和声音程-----------------------------------------------------第二节弱和弦外音--------------------------------------------------第三节强和弦外音——倚音--------------------------------------第二章二声部对比旋律的简单结合——单对位--------------------------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二声部对比旋律结合的艺术表现作用-----------------第三章二声部对比旋律的复杂结合——二重对位及其它--------------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八度二重对位-----------------------------------------------第三节十二度二重对位--------------------------------------------第四节十度二重对位-----------------------------------------------第五节横向可动对位-----------------------------------------------第六节纵横可动对位-----------------------------------------------第七节倒影对位-----------------------------------------------------第-四章二声部模仿形式-------------------------------------------------------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严格模仿-----------------------------------------------------第三节变化模仿-----------------------------------------------------第五章二声部模仿的变化形式-----------------------------------------------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无终卡农-----------------------------------------------------第三节卡农式模进--------------------------------------------------第四节转位卡农-----------------------------------------------------第五节紧接模仿-----------------------------------------------------第六章二声部复调乐曲--------------------------------------------------------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卡农曲--------------------------------------------------------第三节创意曲--------------------------------------------------------第四节赋格曲(一)-----------------------------------------------——呈示部分第五节赋格曲(二)-----------------------------------------------——间插段中部再现部3绪论从多声部音乐的陈述方式上来看,手法是非常多样的,可以分为:支声手法、主调手法(和弦手法和织体手法)、复调手法(对比手法和模仿手法)。一、支声手法由一个旋律变奏分支而成的多声部陈述方式,称为支声手法(或称衬腔手法、包腔手法……等)。在民族民间多声音乐中,这种手法最常见,即两个或多个声部在演唱或演奏同一旋律时,并不是简单的齐唱或齐奏同一旋律,而是变化重复。这样产生的音响,就发生了质变,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例0-1:ⅠⅡ二、主调手法主调手法只有一个旋律是多声部结构中的主要因素,其它声部则都是陪衬、充实主旋律的次要因素。主调手法的基础是和声,着重依赖和声的功能力度、色彩、和弦形式的各种变化等方面求得纵向的音响艺术效果,去表达音乐内容、塑造音乐形象。在应用主调手法进行创作时,常因作品的体裁、风格的不同,以及表现内容的需要,而将和弦写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在合唱音乐中,运用主调手法,常常是采用基本的和弦结构形态,各声部节奏相同,依赖丰满的、浑厚的和声音响表达庄严、宏伟的气势。例0-2:例0-3:例0-4:例0-5:次要声部的陪衬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和弦手法即次要声部的节奏和主要旋律基本一致,形成一个一个的和弦连接,仅以和声的功能序进和音响色彩来陪衬主要旋律。例0-6:2、织体手法即次要声部采用各式各样的节奏音型,形成各种织体写法的伴奏或伴唱,来烘托主要旋律。例0-7:三、复调手法复调手法,则是将几个各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结合在一起,这几个旋律相结合时,既要突出其相对的独立性,又要能够相谐调,这就要运用复调的写作技法去获得4多声部中横的旋律线条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以达到表现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目的。复调手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对比手法即是由两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对比的旋律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例0-8:例0-9:例0-10:对比可由各方面的因素造成,如节奏、音区、音色、调式、音型、旋律线、风格等等。因此,对比手法的表现范畴是很宽广的,可以是简单一般的对比,也可以是非常强烈的对比,如喜和怒、哀和乐的不同情绪,正反人物不同的形象,甚至不同的地区或民族风格等等。2、模仿手法是指不同的声部先后出现.........同样或相似的旋律,它是统一音乐思维及发展规律的良好方法(因为不断的模仿可以构成完整的卡农曲,也可以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例0-11:第一章二声部和声基础复调是由旋律的结合而形成的。当旋律与旋律相结合时,在纵的关系上必须谐调,这种谐调关系还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二声部中和声基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和声音程,二是和声外音,下面分别讲述:第一节和声音程二声部中不可能采用完全的和弦形式,其调式和声的功能结构是由协和音程表现的,因此,协和音程是二声部的本质音程。一、二声部中本质和声音程1、同度、八度、纯五度音响极为协和,常用于乐曲的开始或结束,以加强调性的稳定感。中间也可以有.节制地使用.....,使用过多会削弱二声部的特点。注意该音程不宜连续使用,否则会形成平行八度的进行,即禁止平行八度......。五度的用法比同度、八度自由些,但不一连续五度进行,否则会形成平行五度的进行,即禁止平行五度......。2、三度、六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是构成和弦的基本音程,音响坚实有力度,是二声部复调写法中最主要、最多用的音程3、纯四度虽是协和音程,但由于它缺乏力度,是构成四六和弦的代表音程,可以不作为独5立音程使用。二、本质和声音程的应用原则1、大、小三度及大、小六度虽是主要的音程,但连续出现时不得超过三次,因为这种平行进行会削弱旋律的独立性,同时也会造成音响色彩的单调感。下面这种进行要避免:2、同度用于开始和终止中3、八度主要用于开始和终止外,结构中间也可用,但不要过多的出现,尤其避免平行八度与反向八度的进行,由同度到八度的进行也禁止使用,如:4、五度音程也不要过多使用,避免平行五度与反向五度的进行:5、二声部避免交错与超越:6、避免出现隐伏五度与隐伏八度:7、为明确调式,一般结束在主音的同度或八度上。8、为求得两声部之间线条对比的明显、清晰,多用反向....,少用同向....。第二节弱和声外音二声部中,在构成本质的和声音程之外的音,称为和声外音....。和声外音与和声音之间可以形成各种不协和的音程,如:二度、七度、九度、四度及增减音程等,由此使和声音响变得丰富起来。和声外音也是形成旋律华彩的重要手段。弱和声外音.....是处在弱位置上,并且与和声音不同时发响的外音,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经过音与级进辅助音经过音:位于弱拍..或弱位..,夹置于不同的协和音程.......之间,呈上行或下行级进.......。辅助音:位于弱拍..或弱位..,夹置于两个相同的和弦音程.........之间,呈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级进....状态。本质的和声音之间加入一个级进的经过音或辅助音,就可出现由一个声部中的和声音与另一声部中的一个和声音与一个外音的结合,从而形成协和——不协和——协和的音响色彩变化。同时,也可以在两声部之间和声节奏不变的情况下,使旋律在节奏上相成变化。1、应用经过音与级进辅助音时,应遵守的原则:①禁止平行五八度、同向五八度与反向五八度;也不可以出现间接的...平行五八度,如果这两个平行音程之间已经被其它和弦隔开,则是允许的:②不要出现二度到同度的进行:③避免出现由二度同向进入其它本质音程:2、双辅助音在本质的和声音前后,可运用上下环绕的双辅助音,即由和声音的上二度音与下二度音的连续出现形成的,如:a.由上而下环绕的双辅助音6b.由下而上的双辅助音双辅助音的应用原则,从上面的形式中可以看出,是在同一和弦音的反复之间加进去的两个上下环绕的不协和音。这两个辅助音与另一声部的和弦音构成了不协和的音响效果。如果其中一个与和弦音构成不协和音程,而另一个则仍然是协和音程时,这种情况,如从其它角度加以解释也是可以的,总之,这不是本质问题。运用双辅助音,如遇到由二度离开的声部进行是可以的,如下面的形式:2、跳进辅助音跳进辅助音是由跳进引入或由跳进离开的辅助音,它的前面或后面必须有一方是级进,就是说,跳进引入、级进离开,跳进离开、级进引入,切不可前后都是跳进,见下面的形式:分析题二、延留音延留音是最具有复调特性的和声外音,有两个声部在和声节奏上的矛盾造成和声音响的复杂化,同时它也能使一个声部摆脱重拍发音的单一形式,因而形成两声部在节奏上的明显变化,所以,留音的应用在复调写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延留音形式是按以下各项原则构成的:①用协和音作预备②延留音的时值比预备音短、或者相等,切不可比预备音长③延留音的节拍条件,要在强拍或次强拍,或者拍中的强部④延留音下行级进解决,或者装饰解决⑤跨小节时用小节线1、四度上下方都是下即上声部为延留音时,4—3;下声部为延留音时,4—5。2、七度上方下即上声部为延留音时,7—6。3、二度下方下即下声部为延留音时,2—3。4、九度上下都是下在上声部为延留音时,9—8;下方声部为延留音时,9—10。5、延留音可以进行装饰解决,装饰音可能是与延留音或解决音相邻的音,也可能是解决和弦中的音。6、由装饰音而产生的平行五八度是允许的,但是,用装饰音去掩盖平行五八度是不可以的。7、下声部配置时不要用由于装饰音而产生的二度到同度的进行。分析题7第三节强和声外音——倚音强和声外音是出现在强拍或拍中强部,并且与和声音同时发响的外音。由于它与和声音撞击而产生了强烈的音响效果
本文标题:复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3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