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共金华市委关于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决定》《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一、发展成就与发展背景(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强化“合力兴旅”措施,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344.3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756.6亿元,全省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旅游接待人次数从2011年的3604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7087.57万人次,两项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21.75%和18.4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为237亿元,占GDP比重为7.1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3.7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2—新增4A级景区9家,新增3A级景区12家,总数分别达18家和16家。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总数达5家。全市旅游项目数量、总投资和实际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纳入国家旅游项目管理系统的在建项目从2011年的37个增加到2015年的96个,项目总投资从2011年的229.5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69.51亿元,年度实际投资从2011年的7.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1.55亿元。2.市场营销成效明显。全市旅游系统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组织开展系列旅游营销活动。先后与阿里巴巴、携程、腾讯微信开展OTO战略合作,设立全国首家地级市旅游淘宝馆——美丽金华旅游馆;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为目标市场,开展高铁沿线营销,推出“乘着高铁去旅行”主题线路产品;摄制金华旅游微电影《囧梦金华》,开展视频宣传;组织“高校媒体记者探访金华古村落”“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到金华过大年”等系列推广活动;推出“明星+体育”旅游营销模式;联动周边城市推出“缤纷金丽温衢”“江南仙境游”“浙中逍遥游”等系列跨区域联动产品。通过系列线上线下精准营销,金华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3.旅游公共服务逐步完善。按照国际化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牌;在金华、义乌等高铁站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点;推进浙中绿道网绿道建设563公里,旅游慢行系统不断完善,游客出游更为便捷。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县(市、区)均开设了微—3—信公众号,推出“微官网”“微攻略”和“微服务”,“金华旅游”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和阅读量均居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旅游好微信TOP10”。4.合力兴旅氛围日益浓厚。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之一,制定《金华市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并将旅游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体系,统筹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商贸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进一步融合,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市“千军万马抓旅游”的氛围日益浓厚。5.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全市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强化行业监管,整顿市场秩序;强化服务和指导,提升行业品质;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强化安全监管,保障旅游安全,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创建平安旅游企业超100家;倡导文明旅游,加强行业文明和诚信建设,提升行业满意度,支撑“信义金华”城市形象。(二)发展背景。1.发展机遇。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国家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着力推动形成旅游业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共享的发展新格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4—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沪杭金发展带节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域旅游将为推动我市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契机。高铁时代新机遇。长三角地区高铁时代来临,高速列车“公交化”密集开行,金华已纳入杭州“半小时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一小时交通圈”,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通达时间大幅缩短,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更为显著。高铁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够有效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我市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共建共享区域旅游资源,借力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借势升级区域旅游产品,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共建金华新要求。浙中城市群是我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平台,我市承载着引领浙中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浙中区域旅游目的地构建的重任。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的总体目标。共建金义都市区“同心圆”,打造浙中城市群旅游经济共同体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大众旅游新需求。旅游需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常态化的国民品质生活新需求,游客的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需求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旅游转变,从景区门票等初级消费向综合体验消费转变。“十三五”期间,我市旅游业要依托丰富资源,多元开发,有效供给,将金华打造成为品质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5—乡村旅游新契机。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明确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鼓励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支持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我市乡村旅游文化底蕴深厚、古村落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海外学子家+”模式成为金华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持续推进,我市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十三五”期间,金华乡村旅游将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发展瓶颈。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深化。“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全面的产品体系,但面对不断更新、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旅游交通、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等有效供给仍存在不足,体现为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休闲度假产品供给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要素改革,增加多元供给主体,提升供给容量,创新多样化旅游产品。中心城区带动力有待增强。各县(市、区)旅游发展不平衡,市本级作为区域发展中心,旅游业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具有金华特色的丰富自然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市区与各县(市、区)、各主要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相对薄弱,在游线串联、客源共享方面缺乏有效联动,全域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提高市本级旅游经济首位度,串联市、—6—县、镇、村、景区协同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公共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十二五”期间,金华旅游公共服务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服务全域化、品质化目标仍有差距。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智慧旅游系统等有待完善;自驾车营地、车辆租赁、骑行绿道等服务设施建设仍有不足;旅游便民服务体系有待提升,推广形式有待加强,购物支付形式多样化有待创新;旅游标识系统有待完善,自助导游服务亟待推广;旅游安全标识需要进一步覆盖。龙头企业引领有待升级。以横店影视城、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东阳中国木雕城、中国科技五金城等为核心的重点旅游企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对本地有较大的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但多数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发挥龙头旅游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培育金华本地旅游企业提升壮大,同时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以先进经营管理带动全市旅游企业整体提升。行业发展人才有待充实。旅游人才特别是管理服务、规划策划、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旅游产业发展的全域化、国际化水平不高;相关科技人才缺乏,旅游科技支撑能力偏弱,智慧旅游发展亟需人才支撑。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7—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的总体目标,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三条廊道”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打造“旅居福地、信义金华”品牌形象,把我市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美丽金华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产业,开创金华旅游业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新局面。(二)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的总体目标,把金华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撑全市未来发展的千亿重点产业,成为在更高水平上建设“美丽金华”的重要带动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产业,把金华打造成为集“世界商都、国际影都、文化名城、养生福地”于一体的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1.实力更强。保持旅游经济中高速增长,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1750亿元,跻身全省前四位,年均增幅超15%。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两个高于”,即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省旅游业年均增长率,逐年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中的比重。过夜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超过2天,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提高到1750元以上。“十三五”期间计划重点建设100个旅游项目,总投资1770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151亿元。“十三五”期间,市本级和—8—每个县(市)启动创建1家5A级景区,全市力争创建4A级景区20家以上、3A级景区40家以上。2.结构更优。旅游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带动力显著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持久。以旅游业发展实现“一业带五化”,通过发挥旅游业的催化剂作用和乘数效应,带动全市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产业化。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力争提高到8.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5%以上;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9.2%;旅游业对住宿业、餐饮业、运输业、文体娱乐业、零售业的贡献度明显提升。3.品牌更响。通过产业融合和产品创新,构建全国一流、海外知名的金华旅游品牌体系,打响“旅居福地、信义金华”品牌形象,创建、命名、推出一批最美旅游目的地,包括最美都市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商贸购物旅游、影视体验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等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乡村生态、影视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古婺文化、宗教文化、运动休闲、商务会展”八大主题旅游产品和相关旅游线路。4.品质更高。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有序、管理有序、出游有序,使文明旅游成为常态,全面提升全市旅游行业服务水平,推进游客满意度逐年提升。整体统筹城市公共服务与旅游服务体系规划建设,让来金游客和本地居民充分共享—9—公共服务设施。建立覆盖全域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提高金华旅游服务信息化水平。三、发展布局与重点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要在深化旅游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全域统筹,以营销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坚守品牌战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完善公共服务,全力推进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助力打造“美丽金华”。(一)优化布局,全域旅游。用全域旅游的理念统领城乡发展,强调全域化布局、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共享,实现全市旅游产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变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市、县互联互动,推动全域旅游空间联动发展,着力增强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带动力。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构建城乡全域一体化新格局。深度挖掘全市丰富的山水、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整合大旅游产业,通过大项目开发建设,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培育金华旅游增长极。1.优化空间结构。构筑“一环串联、双擎驱动
本文标题: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4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