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黄金格作文第四讲------对照式结构
第四讲对照式结构对照式结构的常式结构特点是本论部分一般由两两相对的两大板块构成,可以是人物对照、场景对照,也可以是事实对照、理论对照。采用的是辩证思维的方式。变式则很多,可以是两两相对的若干板块构成。对照式结构适用于各种文体。常式结构图示变式结构图示一、对照式记叙文经典例文开篇正反结尾反正正反结尾开篇正反开篇反正结尾开篇正反结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臧克家鲁迅学生习作心灵的那扇门穿过人群喧嚷的广场,我径直来到学校后面的那条水泥小径。浓浓的雾气包围着我,聚拢成一丝丝水汽侵入我的身体,我感觉自己冷得瑟瑟发抖。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我就在这条偏僻的路上独自徘徊,听着鞋底敲击路面发出的孤寂的声响,禁不住泪眼模糊。我悲哀地发现,我是一个寂寞的人,在这个寂寞的地方。在这个“热闹”的世界,我还缺少什么,使自己如此孤独?课上的幕又出现在眼前,望着黑板上那一片费解的图形和数字,听着同学们大声的附和,我感觉自己彻底落后了,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悲凉。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女孩,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独自悲伤。可是我宁愿就这么寂寞着,我不要和别人走得太近,不愿与他人做朋友。我像是一只冬眠中的蚕,把自己层层包裹在厚厚的茧中,用坚硬的外壳来抵抗外界的风雨。于是我天天唱着忧伤的歌,露出一张冷漠的脸。我把这一切尽情地宣泄在作文里。……时间在我手边流逝。有一天,打开作文本,一段话映入了眼帘:“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扇门,当你将紧闭时,就感受不到生活的万紫千红,就呼吸不到外界的新鲜空气。倘若你打开心灵的那扇门,积极地与别人沟通,人生会别有一番天地。敞开你的心扉,微笑地面对世界!让明媚的阳光普照你心灵的的每一个角落!孩子,快乐起来吧!”一股热流的泪水无声涌出。一刹那,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我,那个热爱童话的小女孩,每天都有澄澈明媚的天空,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生活,那么放肆的天真,那么纯粹的快乐。是的,再也不能这样过!我忽然彰显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敞开心扉,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心情好了,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微笑多了,突然间发现自己的成绩提高了,突然间发现自己身旁的人可爱了许多,突然间发现天好蓝,树好绿,水好清……敞开心扉,我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2006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题目:阅读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简评]作者采用对照式结构谋篇行文,回顾了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的转折,昭示了“敞开心扉”的重要意义,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结构图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又说又做总结学者战士自由快乐的百草园枯燥的三味书屋紧闭心灵之门的寂寞学生习作小柳树﹒小枣树一颗小小的流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给大地一片光明;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显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题记当小燕子用小巧的尾巴剪出美丽里春天的时候,一个墙头隔出了两个世界。墙的这边,小柳树眉清目秀,长发披肩,婀娜多姿,俨然像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墙的那边,小枣树皮肤干裂粗糙,活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黯然失色。它们隔墙相望,比邻而居。可谁能料到,小柳树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对小枣树总是嗤之以鼻,显示她的“高雅、美丽”。有一天,小柳树闲得无聊,想拿小枣树开开心。“嗨,小枣树,你说我长得美不美?”小柳树扭动着柔软的腰肢,娇气十足地问。小枣树没有言语。“哼!你丑,还不愿承认别人的漂亮,真小气。”小柳树显得有些不高兴了。夏日炎炎,酷暑难熬,人们争着到小柳树下乘凉。这下,小柳树越发地不知天高地厚了。有一天故意拿小枣树开心。“嗨!丑八怪,你真没出息!”小柳树甩着她那又长又软的秀发,没完没了:“你看我,有多少人喜欢我啊,他们在我的保护下,多舒服呀,看看你,有谁理你……”整个夏天,小柳树总是那么盛气凌人,而小枣树一直保持沉默。光阴荏苒,秋天到了。秋风给所有植物都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并换了妆。红红的枣儿活像顽皮的胖娃娃多在绿叶下,又像是挂了一树的小红玛瑙,谁见了水流口水。曾经“红”的发紫的小柳树已青色不在,只剩下颓枝黄叶,竟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有一天,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打枣来了,她们唱着,跳着,说着,笑着。当她们咬着又脆又甜的大红枣时,脸上都开满了花。他们边吃边谈论着今后价值大枣的宏伟计划。这时,一墙之隔的小柳树面对此情此景,伤心极了,她想,这回小枣树不定怎么奚落自己呢。等到造子收打完了,小枣树也没说一句别的话,小柳树感到有些奇怪,竟红着脸问小枣树。“你怎么不数落数落我呀?”“我数落你什么呀?”“数落我不会结果实呗。”“世间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什么可张扬的?”小枣树平静地说。听了小枣树的话,小柳树再没说一句话,红着脸,惭愧得低下了头。(2005年河北省中考满分作文,题目:读材料《看到别人的优点,忽略别人的缺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简评]这篇满分作文,其亮点有三:一是小作者以童话的形式塑造了两种不同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主题鲜明并富有哲理,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二是故事线索清晰,不蔓不枝,精巧的布局给人以灵动之感。三是语言清新优美,句式多变,娴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使文章亮色大增。(李阳海王文瑞)本文结构图示打开心灵之门的快乐二、对照式议论文对照式议论文结构有A、B两种常式: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对;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对,理论论证中由正面论证和反面理论论证构成,事实论证由正面事实论证和反而事实论证构成。经典例文问说(清)刘开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秋天小柳树——衰落惭愧小枣树——无私奉献夏天小柳树——盛气凌人小枣树——保持沉默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注:刘开主张“以汉人之气体,运八家之成法,本之以六经,参之以周末诸子,然后变而出之,用之于一家之言。”(《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本文结构图示经典例文朋党论[宋]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本文结构图示引论本论结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古之人乐问古之人善问今之人忌于问今之人不善问引论正面:小人同利为朋学生习作例文学然后知不足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本文结构图示本论结论理论论证事实论证反面:君子同
本文标题:黄金格作文第四讲------对照式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5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