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
《祝福》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知识链接】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23年写成小说集,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它收入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如《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著名的《药》《阿Q正传》等。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的小说。其后又发表了《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2、小说三要素是、、。小说的情节包括、、、四部分,有的小说情节开端前面有序幕,结局后面有尾声。3、“四书”“五经”:4、“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5、“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教材助读】背景:《祝福》最初发表于1924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迫害与摧残,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脸颊.()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牲醴.()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形骸.()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暄:喧:霭:蔼:骸:骇:劾:惴:揣:湍:3、解释下列词语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问题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顺序情节内容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自述祥林嫂的故事,同组学生评析、补充,填写好下面的祥林嫂年表祥林嫂年表到鲁镇以前到鲁镇元年到鲁镇二年到鲁镇三年到鲁镇四年到鲁镇五年到鲁镇六年到鲁镇七年到鲁镇八年到鲁镇九年到鲁镇十三年3.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记叙顺序的改变?5、文章以什么为线索?1、选出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缩)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深)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2、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练习案1.尝试分析、归纳祥林嫂、鲁四老爷等人物形象。2.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鲁四老爷等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先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再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找眼睛论特点初到鲁镇——再到鲁镇——讲阿毛故事——捐门槛——不让祝福——行乞——问有无灵魂——我的疑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二、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用5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问题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分析探讨祥林嫂(一)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肖像第一次到鲁镇表现变化2.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肖像第二次到鲁镇遭遇3.祥林嫂临死前是怎样的一种境况?肖像临死前境况4.祥林嫂的形象特点:(二)、研讨祥林嫂的死因,并分析鲁四老爷等其他人物形象讨论:A.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B.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C.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1、鲁四老爷: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特点?鲁四老爷的形象间接描写书房陈设鲁四老爷直接描写2、婆婆和大伯:3、柳妈:4、鲁镇上的人们:5、“我”:【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作品中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按时间顺序,依次是:(1)头上扎着白头蝇,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2)她仍然头上扎暑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3)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襄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球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第(2)次与第(1)次描写的不同之处是:。这种变化说明。第(3)次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是表明。三、练习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教材P25)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2、玩味揣摩小说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分析其具体作用。二、阅读文本,圈点批注,玩味揣摩,品读小说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自主学习成果检测:1、环境描写的分类:。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②、③、④、⑤。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①.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②.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③.简答。(1)“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2)“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3)“惊醒”的含义是④.文章最后说:“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我的疑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二、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用5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问题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一、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1、第一次是:作用分析:2、第二次是:作用分析:3、第三次是:作用分析:探究二、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探究三: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下面句段的含义或思想感情。①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②P21“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P24“你放着罢,祥林嫂!”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③我在艨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圆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她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总结]“祝福”的语言特色,品味语言方法三、练习案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四(P25)
本文标题:《祝福》导学案(学生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6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