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行民乐民留秩进青天之誉公无愧焉清风出版社靖安历史名人季刊总第2期目录况钟诗选暨历代名人赠诗关于况钟的资料况钟的故事况钟简介况钟简介---------------1况钟故里行------------------2况钟探亲-------------------------7饯别诗四首-------------------11国内统一刊号:CN11-25国际标准刊号:ISS098-18主编:小千版面设计:冷冷地址:明镜路77号邮编:330600出版:清风出版社本刊定价:3元况钟不腐之谜---------------3况钟及其诗文---------------4况钟的笔---------------------5况知府请旨惩贪----------------8况钟智擒偷油鼠----------------9石龟驮印------------------------10自作像赞----------------------11示诸子诗----------------------12送况伯律复任苏州----------13颂况郡侯德政----------------13况钟(1383~1442)明朝廉官。字伯律,号龙冈,又号如愚。江西靖安人。永乐四年(1406)出任靖安县礼曹。十三年,以尚书吕震荐,授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二十一年升本司郎中。宣德五年(1430)以尚书蹇义等推荐特授为苏州府知府,帝亲赐敕书,许以便宜行事。时苏州府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难治理。况钟为人刚正廉洁,有治剧之才。知苏期间,不慑权势,不畏强暴,敏达敢为,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执法如山,断狱严明,凡有讼者必辨其是非,详其情状,为民申冤昭雪。他还与江西巡抚周忱悉心计划,奏减苏州府税粮七十余万石,并建义仓,均徭役,疏免军户,招复流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以政绩显著,三次守苏达十三年之久。时称能吏。吏民念其刚正廉洁,孜孜爱民,为其立生祠,誉之为“况青天”。正统七年(1442)卒于任。著有《况太守集》。下一页上一页回目录况钟第十七代后裔况承耀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人很厚道,却能侃侃而谈.我们向承耀同志提出去况钟墓看看,他点头应允,带着我们上了山.在桃花绯红、杨柳泛绿的烟花三月,我们驱车前往况钟家乡——高湖公社崖口大队崖口村访问。汽车在公路上奔驰,这时,我们曾经读过的况钟描写他家乡山光水色的一首诗,不时萦回在我们的脑海里:啊,眼前的旖旎景色,多么像当年况钟笔正气美丽色彩啊!当我们翻过桶岗岭,来到崖口村时,果然名不虚传:高山环绕,流水潺潺,田舍星罗,风光绚丽.一座绿树掩映的小山村出现在我们面前.缓步崔嵬万嶂间,轻云如幕去仍还。鸟声婉转调清管,树色青葱拥碧鬟.采药山人锄自荷,诵经僧子户常开.斜阳催我抵衣下,一派银铸俯北湾.况钟故行里墓地在崖口村对面的神州山半山腰.站在墓前,可以看到远处的笔架峰直耸云霄,近处的玉带河清澈见底.墓旁青楹挺拔,翠竹摇曳,真正是景色宜人。据说,况钟墓的结构和建造也是颇具匠心的,否则尸体怎么能在地下保存五百二十四年而不腐烂呢?看了况钟墓,我们漫步参加了况钟的故里——崖口村。这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有四十三户人家,一百六十多口人。新房子一栋接一栋,种田有拖拉机,运输有载重汽车,照明有水力发电。学校、商店、医疗所分布在村庄附近。况钟昔日在《劝农诗》中所提“多积粮,随饥荒”的企望,今日已经真正实现了。当我们离开崖口村时,社员们正在繁忙地开始春耕工作。崖口村,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虽然找不到,但它正踏着跃进的步伐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相信,下次再来访问时,带回的将是崖口村群众在四化建设中的新篇章,新成就!下一页上一页回目录况钟不腐之谜十年浩劫中,况钟的墓被挖开,当棺木被揭开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只见况钟面色如生,须发尚存,皮肤仍有弹性,玉带官服,纱帽布鞋及随葬衣帛,仍然完整无缺。况钟的尸体经过五百多年,为什么不会腐烂?原因很多,但与墓地选择,墓的严密封闭是有密切关系的。人们知道,尸体的腐烂是因细菌所致。要使尸体能保存下来,就是棺内、墓内不能积水,不能受潮,不能漏气,不给细菌生存的条件。况钟的莫地选择在一座高山的下坡,坟墓座北朝南,避风向阳。山脚下有一泓清流。这样的地形,有利于迅速排水,保持了墓内的干燥。同时,坟墓四周堆放了木炭,利用木炭吸水性强的特性,防湿防潮。墓室不透气的条件也不能缺少。况钟墓室密封程度是颇具匠心的。墓深五米左右,上面是麻石条拼成的石棺。石条之间的缝隙是用石膏、糯米料、桐油调成的泥浆封粘住的。石棺下是优质苏木棺材。尸体上用七层白绢紧紧包裹,加上深埋,防止了光线的照射和空气的渗透,保持着墓中相对恒温的恒湿。况钟的尸体经久不腐,最根本的技术问题,还是防腐剂的作用。开棺后看到大半棺的液体,呈赤褐色。整个尸体都浸泡在液体中。这些防腐剂的成分因当时没有化验,无从考证。但从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茶褐色棺液化验的分析结果,是含有铵盐、乙醇、丙酸、丁酸、戊酸等类物质和其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种氨基酸组成。况钟棺内的防腐剂与此可能相近,起到了抑菌、杀菌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对尸体防腐的研究,千百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我们今天研究防腐的科学技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下一页上一页回目录况钟童年时聪明好学,读书写字很有上进。但他的父亲却是个对功名科举不感兴趣的人,在家喝喝酒,谈谈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况钟受了父亲的影响,一直没有走科举之路。况钟二十三岁,靖安县来了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县俞益,他想找一个能写能干的书吏,有人向他谈起了况钟。俞益很高兴地召见了况钟。当时正是炎夏,俞益边用扇子扇凉,边随口念到:“一扇千须动。”况钟脱口而出:“三梳万发齐。”这使俞益感到十分惊异,:“好敏捷的才思啊”接着,俞益又要况钟即席赋诗。况钟请俞益出题。俞益到过崖口的龙冈,觉得此处风景秀丽,就以此命题。龙冈是况钟天天游览之地,他略一思索,当即轻挥紫毫,饱蘸浓墨,一气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龙冈八景》来。俞益一见,大为赞赏。他觉得况钟不但诗写得好,那书法也是一绝,于是,就正式任命况钟为管理文墨、礼仪的书吏——礼曹。况钟在靖安当了九年的礼曹,被俞益推荐给礼部尚书吕震,又经吕震推荐给明成祖,经过殿试,任命他在礼部当了一名主事,后升任郎中。在他四十七岁那年,被任命为苏州知府。况钟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子女更是十分严格。他曾写过一首《示诸子诗》,把它作为教育子孙的庭训,也是况钟身体力行的治家格言。诗的前八句,简要地说明了况家家史,接着四句是“夫子有道”,再下面就提出了对子女的一系列要求。况氏后裔把这首诗奉为金科玉律,把它收在《况氏家谱》里,几百年来,代代相传,永矢不忘。正统四年冬,况钟考满赴京,七邑耆民依依不舍为他送行。他百感交集写下了四首传诵一时的致别诗。况钟的文章不多,收在《况靖安集》中的题咏,包括跋、记、序、诗、赞等在内,总共只有三十一首。比较著名的文章有《阳山白龙祠记》《退思斋自记》《送宁都宋氏族谱序》等。下一页上一页回目录看了昆曲《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钟那枝三起三落的笔。自从仓颉造字、蒙恬造笔以来,凡是略识“之乎”的人,都是要用笔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吟呵赋诗,要用笔;种田的,赶买卖的,记记豆腐白酒帐,要用笔;甚至像阿Q那样人的,临到枪毙之前,还要拿起笔来,伏在地上,在判决书上面画个圈圈,并且有慨于圈圈之画得不圆,这就可见笔之为用是大得很哩。自然,笔各有不同,我们用的或毛笔,或钢笔,而况钟所用的是朱砂笔。况钟虽然是苏州府尹,但这回担任的工作,却是监斩。他的职责就是核对犯人和榜上名字是否属实。如果属实,那就算他“验明正身”了,大可朱砂笔一挥,向榜上名字一占,叫刽子手拉出去,一斩了事的。然而况钟偏不这样做,一听到犯人呼冤,拿起来年笔,便点不下去了。拿过判决书来看,竟是三问六审,经过不少人手,想来案情属实;双拿起笔来,又听到犯人呼冤,并且自述经过,又点不下去了。经过临时一次调查,冤情已经属实,但他既是监斩官,无权过问判决,于是又拿起笔来,但又看到犯人含冤莫伸的情形,又点不下去。他想到人命关天,要对人负责。他终于立下决心,自担干系,延缓处斩,向巡抚大人据理力争,并且亲自勘察,破了案情,平反了冤狱。这样,况钟的朱砂笔,终于点中了真正的杀人犯。可见一个人会不会用笔是大有讲究的。我们的机关首长、单位的负责人,以至一般的工作人员,都是要用笔的。有的是起拟计划、稿件等等,有的则是拿起笔来在计划、稿件之类上面批示一下,或同意,或另拟,或写上个名字。但是,我们用笔有没有像况钟那样用得慎重而严肃实在是大可深思一下的。我们之间固然不缺乏像况钟那样的人,善于在笔底下看到“人”,并且用行动来帮助用笔。下一页上一页回目录只知排比事件的表面现象,并且会用“人之常情”来作推理根据,却不研究事情的实质的主观主义者作斗争;另一方面,他还要同满足于自己的高官厚禄,闭着眼睛签发文件,而又讨厌下属提出不同意见,为了去掉不顺手的干部,就故意设下陷阱叫你跳下去的官僚主义分子作斗争。这样,况钟的笔就是处在主观主义者过于执和官僚主义者周岑的两枝笔锋夹攻之间了。他要在这两枝笔锋夹攻之间,杀出一条真理的路来,实在是需要有大勇气、大智慧的。但一个能人对负责的人,一定会得到人民力量的支持,就会有大勇气;而一个得到人民力量支持的人,一定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就会有大智慧。况钟就这样地战胜了两枝夹攻的笔锋,平反了冤狱。况钟可说是善用其笔的人了。经常用笔而又经常信笔一挥的人,是不能不想想况钟的用笔之法的。下一页上一页回目录但我们之间,也不缺乏像过于执那样的人,只知大笔一挥,欺欺人看不到笔底下有“人”;或者把任何工作,往上一推,往下一压;自己仅仅经过手,签个名,只考究自己签名的字,是否“龙翔凤舞”,足够威势,也算是用过笔了。没有对人负责的精神,不可能作出对工作负责的事。况钟的笔底下有“人”,就是况钟用笔的可贵精神。但况钟的用笔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这枝朱砂笔必须点中真正杀人犯,那才能为社会除掉坏人。而除掉了坏人,也就是保护了好人。但要做到这一点,他得展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方面,他要同有一年,在苏州做官的况钟,要回靖安县西头老家探亲。这天,乡亲们早早来到码头迎候,还挑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准备搬行李。不多时,从潦河下游来了一只民船,有人高兴地喊:“来啦!”也有人反驳:“别瞎嚷嚷,人家做大官,还不坐官船?坐这样的民船多失体面。“船靠岸时,从船舱站出一个人来,大家定睛一看,出乎意料,果然是况钟。乡亲们一拥而上,把况钟接上岸来团团围住。况钟拉拉老人的手,摸摸少年的头,点头打招呼,十分亲切。那十几个小伙子,扎脚捋手,跳上船去搬行李。可是上船一我这是‘检点行李一担轻呀!“况钟的叔父接上话题:”乡亲们还以为你会带七船八船的东西回来呢!“况钟说:”我可没这么大的贪心。“况大伯问:”伯律,你在外做官就什么都不要罗?“况钟严肃地回答:”大伯,谁说我不要,我要的是国泰民安哪!“况大伯哈哈大笑,伸出拇指赞扬道:“好,好,我们况家到底出了个清官。”大家说着笑着,高高兴兴地把况钟迎进村去了。看,大为吃惊,船上除了一担木箱子外,什么东西也没有。有个小伙子急着把箱子挑上岸,连忙打开一看,箱子里放的除了日常用品外就是书籍。大伙不解地问:“你一不带家眷,二不带侍从,就带这么点东西么?”况钟一听,笑道:“怎么还嫌少么?下一页上一页回目录一个多月后,况钟把下官属吏全部召集了起来。可这些当官作吏的,根本没把况钟放在眼里,一个个懒懒散散、浪浪荡荡。这时,一向“好说话”的况钟,突然变得十分威严。他命令:准备香案,当场宣读圣旨。当他读到“所属官员人等,或作奸害民,尔就提下,差人解京”一句时,跪听圣旨的官吏方才如梦初醒,知道这下可遇上对手了。心中有鬼的,更是一个个脸色惨白。况钟把惊堂木一拍,指着一个官员说:“某年某月某日,你接受了多少贿赂!”又突然指着另一个,说:“你,也在某日受贿!”他一连指了好几个人,这些人都磕头如捣蒜,吓得浑身哆嗦。况钟大声宣布:“吾为百姓杀贼。高投之立死!”话音一落,四个皂隶就将—名贪官高高抛起,“啪!”地一声,贪官从高处摔下,立时毙命。就这样,况钟照圣旨当场处死了六
本文标题:况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8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