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国际贸易 第二讲 古典贸易理论
INTERNATIONALTRADE国际贸易主讲:陈勇兵第二讲古典贸易理论本章主要内容: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3问题讨论如何看待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中国陷入了比较利益陷阱了吗?4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构:即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5比较利益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提高国家福利。从理论的逻辑推理上讲,比较优势理论是比较完美的。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所谓“里昂惕夫”之迷此类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出现了比较利益陷阱。6贫困化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贫困化增长。7造成贫困化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加价格下跌的情况。第二,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低的,因此,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增加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8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9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10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11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12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由于侧重于发挥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还会引起对与强化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关系不大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劳动替代技术或资源替代技术的不重视甚至是排斥,这会使发展中国家享受不到现代高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13长期执行比较优势战略还会使国内的要素所有者收入发生分化,产生出一批既得利益者。在现有贸易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会采用各种方法阻止对制度的创新,而另外的人又因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低,无力改变现有制度,使发展中国家无法突破贫困制度陷阱。14?15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一、交换的思想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一个女奴隶等于四条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二十条公牛16城帮国时代,经济单一二、有关分工的思想1、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而不得不有待于互助。一人而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和他性情相近之事,他所生产出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172、宗教中关于贸易的最早表述利巴涅斯(Libanius)-公元前四世纪18“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每个部分,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何处生产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年)完美的城市也需要商人进口所需的产品和出口过剩的产品19贸易战争(一):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十四世纪末到十八世纪A、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B、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的开始21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除了在国内对农民的剥夺之外,国际贸易和海外掠夺是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时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获取黄金,而当时西欧本身黄金的开采和储备已很有限,迫切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对外掠夺来满足当时在西欧国家中出现的“黄金渴望”c、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一国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而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22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及资产阶级的兴起》“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23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叶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出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在贸易上,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恩格斯:“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货币平衡论。24在16世纪中叶之前的大约150年时间内,欧洲主要君主国的贸易政策,都带有重金主义的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做法,莫过于严禁输出贵金属。比如,英国在爱德华四世统治期间,即1461年到1483年间,就将输出金银定为大罪,与叛国罪相提并论。而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兰西等国,亦有类似法规或政策。25晚期重商主义-十六世纪下半期到十八世纪强调鼓励出口甚于限制进口,为着扩大出口的目的,赞成适当输出金银。认为既然对外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源泉,一国政府就应该大力鼓励对外贸易,而增加国家财富的外贸政策不仅应该鼓励出口,而且应该鼓励那些可以增强本国未来出口能力的进口;只要出于扩大贸易的目的,适当的金银输出是有利的;只要在贸易中始终保持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就会增加一国货币存量,因而一国的财富。—贸易平衡论。26晚期重商主义的杰出代表者之一是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Mun,1571-1641)。他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受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对于出于扩大贸易的金银输出,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农民把玉米撒在土地上,初看起来有点疯,但到收获季节,则可以看到他们的远见与智慧。27重商主义者的基本错误在于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28重商主义的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例如:“贸易平衡”、“收支平衡”概念。其关于进出口对国家财富的影响,对后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亦有启发。29更重要的是,重商主义已经开始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系统,而把对外贸易看成为这一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对重商主义的评价是,“开始为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形成的国际贸易一般理论奠定基础”30大卫·休谟:价格-货币-流转机制(thePrice-Specie-FlowMechanism)意大利(顺差)西班牙(逆差)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第一步货币净流入货币净流出第二步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减少第三步价格和工资上涨价格和工资下跌第四步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直至出口=进口出口=进口31休谟的成就,就在于“清除了一件件‘重商主义’遗产上的错误尘垢,把它们装配成了光滑而完整的理论。”——熊彼特(J.A.Schumpeter)32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斯密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于1776年写出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在这部著作中,斯密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33“看不见的手”:人类经济活动的动力是人类的利己心,每个人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在自由放任政策下,其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中符合并提高社会的最大利益。因此,社会和市场有一支“看不见的手”,会调节市场维持平衡。34“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够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35“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买。”一、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36观点1:斯密首次从消费者(裁缝)的角度强调进口(从鞋匠那里购买鞋子)的利益(比自己在家生产便宜),他从分工交换的好处来分析贸易所得观点2: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37观点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38分工与贸易理论: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绝对优势:生产每单位商品所需投入劳动的绝对水平要比贸易伙伴国少。39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来表示,其中Qj是j产品的产量,L是劳动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LQj40(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表示。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jLjQLa41绝对优势也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 第二讲 古典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8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