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缺氧(hypoxia)外呼吸内呼吸气体的运输一、缺氧的概念二、常用的血氧指标三、缺氧的类型、原因及发生机制四、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五、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了)六、缺氧的治疗原则(了)缺氧:当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时,机体发生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一、缺氧的概念1.血氧分压(PO2)2.血氧容量(CO2max)3.血氧含量(CO2)4.血氧饱和度(SO2)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Ca-vO2)二、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PO2):物理状态下,溶解在血浆内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PaO2:100mmHgPvO2:40mmHg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吸入氧分压外呼吸功能2.血氧容量(CO2max)为100ml血液中的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CO2max:20ml/dl取决于Hb的质与量3.血氧含量(CO2)指100ml血液实际的带氧量。CaO2:19ml/dlCvO2:14ml/dl。取决于PO2和CO2max。4.血氧饱和度(SO2)指Hb与O2结合的百分数。SO2=(氧含量-物理溶解氧量)/氧容量×100%≈氧含量/氧容量×100%SaO2:95%SvO2:70%主要取决于PO2,:氧离曲线P50Hb+O2HbO2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反映组织对氧的消耗量。Ca-vO2:5ml/dl。乏氧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三、缺氧的类型、原因及发生机制(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定义:各种原因导致PaO2↓,以致CaO2↓引起的缺氧。1.原因与机制(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2)呼吸功能障碍(3)静脉血流入动脉血2.血氧变化特点及皮肤黏膜颜色缺氧类型PaO2CO2maxCaO2SaO2CO2(a-v)皮肤黏膜颜色乏氧性↓N↓↓↓/N紫绀发绀(紫绀):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二)血液性缺氧定义:由于Hb质或量改变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所引起的缺氧。1.原因与机制(1)贫血(2)一氧化碳中毒(HbCO)Hb+COHbCO(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Fe3+OH)肠源性紫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肠道细菌将之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Fe2+氧化剂亚硝酸盐HbFe3+OH2.血氧变化特点及皮肤黏膜颜色缺氧类型PaO2CO2maxCaO2SaO2CO2(a-v)皮肤、黏膜颜色血液性N↓/N↓/NN↓苍白樱桃红类似发绀贫血——苍白Hb-CO——樱桃红HbFe+3-OH——咖啡色(三)循环性缺氧定义: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缺氧。1.原因与机制(1)组织缺血—缺血性缺氧(2)组织淤血—淤血性缺氧单位时间流经组织血量,氧供2.血氧变化特点及皮肤黏膜颜色缺氧类型PaO2CO2maxCaO2SaO2CO2(a-v)皮肤、黏膜颜色循环性NNNN↑苍白可发绀(四)组织性缺氧定义:由于组织细胞用氧障碍引起的缺氧。1.原因与机制(1)组织中毒(2)线粒体损伤(3)维生素缺乏呼吸酶合成↓氰化物呼吸链酶活力↓用氧障碍2.血氧变化特点及皮肤黏膜颜色缺氧类型PaO2CO2maxCaO2SaO2CO2(a-v)皮肤、黏膜颜色循环性NNNN↓玫瑰红临床上常为混合性缺氧失血性休克失血循环障碍肺功能衰竭细胞损伤循环性缺氧低张性缺氧组织性缺氧血液性缺氧(一)呼吸系统1.代偿性反应—呼吸加深加快机制:PaO2↓(60mmHg)→刺激颈A窦、主A弓的化感器→呼吸中枢兴奋四、缺氧对机体的影响2.呼吸功能障碍高原性肺水肿: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性泡沫痰、双肺湿罗音、发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PaO2过低,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二)循环系统1.代偿性反应(1)心输出量↑(2)血流重分布(3)肺血管收缩(4)组织毛细血管增生2.损伤性变化(1)肺动脉高压(2)心肌舒缩功能↓(3)心律失常(4)静脉回流↓(三)血液系统(1)RBC↑:供氧↑;但心脏负荷↑(2)2,3-DPG↑,氧离曲线右移:利于氧的释放;但影响Hb与氧的结合(四)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头痛、激动、记忆力下降等;缺氧对CNS的作用基本上表现为损伤。慢性: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烦躁、惊厥、昏迷、脑水肿、死亡。(五)组织细胞(了)1.代偿性反应(1)无氧酵解↑(2)组织利用氧的能力↑(3)肌红蛋白↑2.损伤性变化(1)细胞膜损伤(2)线粒体损伤(3)溶酶体损伤1.代谢耗氧率2.机体的代偿能力五、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了)1.消除病因2.吸氧(氧疗)六、缺氧的治疗原则(了)
本文标题:缺氧ZCM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0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