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一章第一节法律基础知识(XXXX)
第二节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法律关系的涵义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试分析下列三类事例的法律关系属性:【类一】:A.甲某日撞伤乙,乙花去治疗费等共计5万元,乙找甲赔偿未果,遂诉至法院。B.杰克某日在报纸上登载“若有人能在当年圣诞节当日在英吉利海峡游来回,即可获得杰克支付的5万英磅奖励”,后约翰在圣诞节当日在英吉利海峡游了个来回,找杰克要报酬遭拒。【类二】:A.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审查,羁押当晚被同室之人殴打至死,其家属诉该收容审查机构,并要求赔偿。B.上海一家庭,夫弱妻悍。某日战争又起,妻拿刀殴打夫,夫无奈,拨110求救未果,被妻砍成重伤,躺在病床上十分窝火,不敢(不愿)诉妻,遂诉110不作为,且要求赔偿。【类三】:A.加拿大一生物制药公司在美国某州广告宣传其产品“快速苗条霜”,称勿须节食、运动即可无副作用式减肥,且绝不反弹。美联邦贸易委员会认定其为虚假广告而诉之。(尚无消费者购买和使用)B.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九部委在2006年5月联合发文,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所占比重,须达到开发建筑面积的70%以上。主体客体内容法律关系要素(三要素)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类型:1.自然人2.法人和其他组织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其他组织是指没有取得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取得法人主体资格的基本条件是:(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ack4.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是若干国家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由不同国家之间的个人或团体结成的组织,是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跨国组织。3.国家国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的法律关系,但在多数情况下则由国家机关或授权的组织作为代表参加法律关系。练习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税务机关B.合伙企业C.有限责任公司D.希望工程基金会答案:ABCD2.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北京大学的招生办B.海河公司分公司C.北京红十字会D.个体商贩李某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3.(多选题)甲国家机关根据乙网站发布的信息,通过丙中介机构介绍,与丁企业签订了采购一批办公用品的合同,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有()。A.甲国家机关B.乙网站C.丙中介机构D.丁企业答案:AD[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本题的采购合同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是甲国家机关与丁企业。判断题: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债、征收税收等。()[答案]错[解析]本题考核国家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殊情形。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债,但征收税收是税务机关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并不是国家以自己的名义征税的。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包括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经济法主体资格是通过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两种方式取得。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它反映了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可能性。对自然人来讲,有权利能力不一定有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A.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起始点:起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划分标准行为方式完全行为能力人(1)18岁以上的公民(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限制行为能力人(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行为能力人(1)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案例某甲代5岁的儿子保管祖父留下的一笔财产。儿子满18岁后,要求使用这笔财产。某甲认为儿子大逆不道,忘恩负义,并认为幼儿根本不能拥有任何财产。那么法律对此会怎么看呢?案例:子债应该父还吗?童某借给安某700元,并有借条。不久,安某因盗窃罪判处9年有期徒刑投入劳改。童某拿着安某的借条逼安父替子还债。死亡:自然死亡宣告死亡案例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问题]1.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2.此买卖是否有效?1.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和李某。(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彩电。(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有向李某交付购买彩电的价款500元的义务,及取得彩电的权利;李某有收取张某500元价款的权利和向张某交付彩电的义务。解答: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ll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是在合同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在法人成立时同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同时消灭。法人的行为能力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实现。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的区别:1、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等区分,法人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2、公民的行为能力通常由自己来实现,法人的行为能力通常通过法人机关或其代理人来实现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权利(资格)经济义务(责任)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四、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指可以为人们控制和支配,又一定经济价值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注意:不能为人所控制或支配,或虽可为人控制和支配,但无一定经济价值的物,都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货币和有价证券行为非物质财富人格利益智力成果判断题:甲、乙双方签订一份修理一台精密设备的合同,在此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乙方修理的该设备。()【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修理合同而形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即该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修理的设备,而是乙方承接修理设备的劳务行为。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大气温度B.房屋转让信息C.商标使用权D.政府采购行为()[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客体。根据规定,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货币和有价证券等。大气温度不能够为法律关系主体支配,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判断题专利权只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答案]错[解析]专利权属于非物质财富的范畴,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非物质财富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其表现形式可以是()A.实用新型产品B.外观设计C.专有技术D.科学作品答案:ABCD多选题在我国,下列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A.商标权B.人民币C.有价证券D.阳光答案:ABC多选题【参考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范围。A属于非物质财富;B、C属于物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1万平方米商品房的合同,由此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就是乙方承建的该1万平方米商品房。()[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商品房建造合同而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承建的该商品房,而是乙方承建商品房的承建行为。判断题法律关系三要素公民(自然人)物法人或其他组织主体——内容——客体行为国家人格利益智力成果权利、义务一、概念1.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信贷等法律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发生变化。(债务转移、租赁变买卖、标的改变)3.经济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消灭。(合同履行完毕、解除等)五、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事件和人的行为。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1)人的出生与死亡;(2)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3)时间的经过。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动。根据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表意行为,可分为:(1)法律行为;(2)事实行为。
本文标题:第一章第一节法律基础知识(XXX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