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二)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二)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对教育绩效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意识、沟通技能、沟通策略的提升就越发显得重要。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我们认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有效载体。一、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要用心来做的事业当鲜花开满大地的时候,最感欣慰的莫过于那播种希望、播种幸福的人。在教育的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我们老师,就是那美的播种者!(一)从理论上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统一方面,只有学校(教师)、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有加强沟通的。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从实践角度看,目前我们与家长的沟通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不仅与教育理念发展趋势不符,与学生教育的规律特征也是相悖的。沟通障碍。这是一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47%的教师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想法;另一方面,在不少家长那里,教师与家长主动沟通,还被视为是“非正常”的“告状”、“求助”,38%的家长在孩子犯较大过错时才有与教师交流孩子情况的想法。“理解与沟通”出现了障碍。沟通不当。一方面,我们已经意识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合理的沟通方法、沟通形式,缺乏沟通策略和技巧。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学业或行为方面出现问题而把责任、怨愤老师,产生埋怨的情绪,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非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给教师造了心理压力。(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无限拓展了学生的社会空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多,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对于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可控信息的比重在下降,这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学校与家长协同实现有效沟通,加强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需要和迫切过。我们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架起家庭与学校互通的桥梁。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理解与支持教育,营造有利于推进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可邀请家长来校深入课堂,透彻了解教育理念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创新的改革思路,家长听课后填写《家长观摩教学》反馈表,家长代表座谈会,针对反馈意见分别与教研室主任及有关老师进行沟通,校领导进行点评总结,促进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面对有家教问题的学生,在分析了家长及家教的状况以后,我们开展了“让我们一起学”家庭亲子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让家长通过和孩子一起参加升旗仪式、进课堂、在运动场等活动,气氛活跃热烈、情理交融、内容实在,体现了以学生和家长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载体,提高家长和孩子相互关爱的程度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成为了快乐的玩伴,在使学生学会感恩,富有爱心的同时,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形式。参与活动的家庭能体验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物质充足、沟通薄弱,更多满足于孩子吃饱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是错误的家教方法,应更注重孩子的身理、心理、智力、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关注。推行了有关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更新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为国育儿中的作用。我们对家庭教育工作满怀着真心诚意、深情热忱,用我们真心传递真情,用热忱激发家长们对现在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二、以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运用校本培训指导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为了让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时,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在指导的内容上层次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发挥一定的实效,因此,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校本培训,使我校能够具备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具备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能力的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主要通过对教育工作的构成、学校教育的弥补、家庭教育的现状方面进行分析,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通过有效沟通以加强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束缚人。师道尊严,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而产生沟通障碍。家长也深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沟通意识不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实质上是一个深层的文化特性问题。(二)家长方是消极、被动而非主动地参与沟通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从对教师与家长互动的观察和自身作为一名家长的体会来说,双方间的互动却大多数是属于“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互动。就是说,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会,家长往往更象是一个“听众”,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合作者。(三)与学生家长职业、社会身份、文化背景差异相关的因素。这些差异,以及多元化的家庭文化,会在客观上造成沟通障碍。正视社会差异因素对沟通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重要的,但夸大其词又很不可取。因为社会因素丝毫不意味着教师和家长之间必然出现现实的沟通障碍。(四)对学生个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造成了沟通的困难。教育时空的不同,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在家长和教师之间产生了针对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客观上给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造成困难。但在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才使得沟通成为必不可少。校本培训,能够使教师进一步增强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素养,使广大家庭教育指导者通过培训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更俱系统性、完整性、深度性和广度性,并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除此,通过培训,使教师们尽可能的具备科学的指导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及面临的新问题。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能够使广大教师有效的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在指导理论、指导能力方面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形成一支与本地区相适应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校本培训还介绍了国外家庭教育的新的动态、新的趋势。培训使广大教师豁然开朗。三、注重内容和形式,实现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有效载体。自由、开放的多沟通渠道是使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一大保证。我们以提高为目标,提高家长、学生素质,提高家校配合效果。(一)教师和学生家长双方应建立起沟通的意愿双方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视沟通。教师应当在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二)充分准备——实现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程序教师与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如果是前者,教师就要对所谈话题充分考虑,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如果是后者,教师就要善于“临阵磨枪”,将孩子在校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并提出希望沟通的目的与计划。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很多都是不期而遇的非正式沟通。因此,教师平时对每位学生都应心中有数,同时要熟练运用各种沟通策略与方法。(三)构筑信任平台——教师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信任是教师实现与学生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着谈话效果。构筑信任,就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师工作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爱”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上。只有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有效地缩短家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大大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构筑信任,谈话的态度、语气务必热心真诚。诚恳意味着不推诿责任,敢说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不怕丢面子。对工作中处理不当的问题,有勇气向家长致以歉意。不欺骗,说真话,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家长的需要,能办则办,办则办好;不能办,则坦言相告,争取他们的谅解。同时要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引导家长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平等商讨,使家长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认同。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信任是沟通的重要前提,而沟通实践本身又是促进家长对教师信任程度提升的手段或途径。所以,建构信任必须在反复多次的沟通行动中得以加强。提高了家长的素质。通过各种活动,家长的积极参与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很大转变,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家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互动中父母们行为的点点滴滴感染着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逐渐产生了上进愿望和积极行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更高,进步更快。提高了家校配合教育的新效果。通过互动,不仅家长、孩子之间容易沟通,家长与老师也更容易沟通,这一系列可喜现象或大或小地拓展了家庭教育的空间、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正确的家庭教育又能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使孩子在家庭、学校中享有一致的教育,从而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新效果。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创设最佳条件,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果。(四)坚持差异原则——多元化的方法策略选择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法无定则,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用兵之妙,存乎一心”。质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考虑家长的身份、文化程度方面的多样化。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而对于性格随和,通情达理的家长,要在友好交谈中用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不能因他们“好说话”而冷淡了他们。对于那些快人快语、胸无城府的家长,他们的性格外露,不喜隐瞒,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且心口一致。教师与他们谈话时也要干脆利落,让家长看到你的直率,感到你可以信赖。对说话弯弯绕的家长,则要集中精力听出他们表达的中心,对未听清的,则要通过提问让他们表达清楚;意思含混的,还要细心琢磨,领会其主旨。考虑家长情绪的复杂多变性。家长的情绪心境是沟通工作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一个因素。谈话时,教师处于谈话的主导地位,要察言观色根据家长的情绪运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对学校和老师有意见而处于气头上的家长,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这时教师不能火上浇油,而应努力使他们克制情绪,恢复常态后再相机而动,对症下药。考虑沟通情境的,顾虑家长的自尊心和面子。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四、教师与家长沟通形式的多样化(一)个别沟通1.电话联系。常用的沟通形式,长处是及时方便,简单的问题(如迟到、缺课)一说就明,效率较高,但沟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易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效果一般。2.约请谈话。请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到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告之情况,共商对策,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往往是问题发生后不得不做的补救事情。3.家访。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
本文标题: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0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