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第三讲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剖析
马至融课件第三讲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现象及表现形态主讲:暨南大学马至融博客:邮箱:mzr7668@163.com电话:8505089(o)18675635899马至融课件第二讲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发源于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文化启蒙过程中。它是西方文化文学滥觞与中国社会后所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现象。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经历了20世纪前50年的中国化时期,经历了20世纪中叶30年的跌宕起伏时期,经历了20世纪后20年的革新发展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呈现出明显的与古典主义、启蒙主义、现代主义连体杂糅和乡土化发展特征。马至融课件一、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思潮发生的原由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源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思潮。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是和中国2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境况密切相关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与中国开放的文化启蒙相适应,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马至融课件1、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根本特质就在于批判现实的精神发生于欧洲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现代性已经迅速发展,在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其黑暗面也日益显露,启蒙时期的人道主义理想渐次落空。于是,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为武器、以写实为手段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所带来的社会灾难和人性堕落,所以对现实批判就成为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根本特质。马至融课件现实主义以批判社会现实为核心精神的文学运动现象。由于它以写实为叙述手段,以白描为刻画方法,所以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学构造形象形态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法,就是按照客观实际的样了构造艺术形象形态的方法。它着重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绘,使构造的形象形态具有客观的实在感。马至融课件批判现实的精神和构造艺术形象形态的创作方法是二位一体的,所以在介绍传播到中国文学活动中后,我们就只突出了它的一体性而扬弃了它的二位性,而且对这一体性也做了扭曲性的新解读,就是把现实主义赋予了社会教化服务的属性,就如同把浪漫主义赋予了社会理想宣传的属性一样。于是,说现实主义文学自然强调的就是这种社会教化服务的精神,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也是用方法所塑造的形象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意义来规定创作方法。马至融课件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源于中国现代社会开放的文化启蒙从商品贸易的器物使用,到日常生活方式的渐变,再到意识心理思想的革新,再到文化观念的重建,东学西渐的走出去与西学东渐的走进来,文化启蒙自然而然就成了中国20世纪初最重大的社会思想文化运动。马至融课件国强在于利器强,利器强在于人强,人强在于观念强,观念强在于文化强。新文化运动的如火如荼中,文学更是文化中最能塑造人最能铸造灵魂的利器。中国的现实主义发生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高潮消退之后,其时中国社会已经步入官僚资本主义,虽然农村主要还是封建主义,但是在一些大中城市,资本主义关系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批判也随之发生。加之从西方引进了现实主义,就产生了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马至融课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官僚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革命任务,批判封建主义、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任务以及批评资本主义、反思现代性的任务同时存在,因此现实主义也必然与启蒙主义、古典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等纠缠在一起。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性,而这个历史任务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中国文学思潮的主流就必然是在一种特别的政治化背景上所展开的与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不一样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马至融课件二、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经历过程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思潮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20世纪前50年的中国化时期,20世纪中叶30年的跌宕起伏时期,20世纪后20年的革新发展时期。马至融课件1、20世纪前50年的中国化时期建国前的50年,中国社会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文化发展的特别时期。它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启蒙,它经历了左翼革命文学的洗礼校正,它经历了延安文艺运动的规定要求,因而现实主义在中国是一个被中国化的过程。马至融课件20世纪开始的前20年,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起始。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凭借着其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批判意识,开始了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原本是西方文学观,20世纪初引入中国。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使用了“写实派小说”的称谓。1915年,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一文开始真正论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加上文学研究会等一大批文学社团、刊物的身体力行,20年代文坛上便很快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马至融课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高扬“为人生”的口号,强调文学与人生社会的关系,力挺文学应充分承担社会批判的使命。因此表现人生、改造人生就成为2O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大旗。这一时期,现实主义作家以“民主”、“科学”为写作主旨,以作品中的各种典型形象为批判的靶子,对封建文化统辖下的旧中国封建社会进行批判。马至融课件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发展。这其间经历了30年代的“革命文学”、40年代“七月派”文学创作和延安工农兵文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政治密切相关,以政治批判为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依附于阶级利益之间斗争,也就是说,由于建国前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客观上要求现实主义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阶级斗争成为其主要内容。而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将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倾向进一步强化了。于是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多是以体现进步的阶级意识为主旋律。马至融课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新文化运动带给中国文学的新气象,但在中国的土地上它却生发出了不同于自身的新的叶芽枝干。现实主义文学特有的精神特质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特有的内涵,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被中国化的有了另样特质内涵。马至融课件2、20世纪中叶30年的跌宕起伏时期建国后的三十年中国文学延续秉承的是由左翼文学和延安文学所确定的文学思想和发展方向,所以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进入到了一个政治化背景下的跌宕起伏过程。马至融课件中国社会突出强调阶级斗争的社会主要矛盾,使得阶级斗争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所以现实主义文学就延续着解放前的阶级斗争政治工具的角色,现实主义文学实质上就成了无产阶级的文学,颂歌化的政治美学成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由此形成它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依附着它超文学的力量完全排斥其它文学思潮,逐渐成为这个时期独尊唯一的文学思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成为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现实主义文学在处理人物关系和生活矛盾时,将人的生存与自我命运简单化的一律表现为两个阶级的斗争,斗争结果又一律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为结果。马至融课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其实质被政治化严重扭曲和利用。但在这样的过程中又不时的出现一些小的现实主义回归的文学现象。所以就形成现实主义文学在这30年的跌宕起伏。这种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大约经历了简单化、深度化、衰落化、消亡化、复生化、厄运化这样六次的变化,由此可见政治文化对文学艺术“干预”的恶果有多么的严重。马至融课件A、现实主义的简单化时期:照搬苏联的文艺口号,移植苏联的文艺概念,阐发领导人的提法,演绎领导人的观念。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仅是作为了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作为了一种文学精神,而且是一种被政治化圈定了的文学精神。它的核心问题和最根本的精神实质,就是表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真实。马至融课件各种各样丰富引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思想:有邵荃麟的“文艺与政策相结合论”有萧殷的“文艺赶任务论”有陈荒煤的“英雄人物论”马至融课件B、现实主义的深度化时期:文学界问题越积越多,情绪积压越来越严重,文学的发展也越来越远离着文学。于是,1956年1月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5月又举行最高国务会议,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文艺和科学的方针。文学艺术界顿时又活跃了起来,创作有了新气象,理论争鸣也出现了新气象。在现实主义这个问题下,一系列重新认识现实主义、反思现实主义和丰富现实主义的新思想理论相继出现。马至融课件有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论”:现实生活有多么广阔,它所提供的源泉有多么丰富,人们认识现实的能力和艺术描写的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实主义文学的视野,道路,内容,风格就可能达到多么广阔,多么丰富。现实主义的道路是广阔的,内容是丰富的,但它也有着自身的衡量标准,“那就是当它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它所达到的艺术性和真实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的思想性的高度。马至融课件有陈涌的“现实主义新论”:强调文学写真实强调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特殊性强调文学批评要尊重艺术规律马至融课件有刘绍棠对文艺的“意见”:《田野落霞》、《西苑草》两篇小说和《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暮春夜灯下随笔》等三篇论文。一方面对现实主义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一方面对思想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给予猛烈的抨击。马至融课件产生伟大艺术作品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时代生活提供的创作材料;二是天才的作家和作家的天才(作家对生活的洞察和概括能力,艺术的才质);三是理论指导思想”。接着他分析了当时我国文艺界的现状。他认为前两个因素已经具备,之所以未能产生伟大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受第三条因素的影响。他认为在过去的理论指导思想上,教条主义是最大的症结,不消除它,文学事业无法进步,无法繁荣。马至融课件外来的教条主义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违背创作规律的定义上。认为这个创作方法不是首先要求作家以生活真实为依据,不是忠实最现实的生活真实,而是去从现实的革命发展去描写生活,同时这种描写又要结合着任务。这就使得作家在对待真实的问题上发生了混乱,既然当前的生活真实不算做是真实,而必须去发展地描写,结合着任务去描写,于是作家只好去粉饰生活和漠视生活的本来面目了。马至融课件土生土长的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把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任何一点都原封不动地搬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讲话》中的那部分指导当时文艺运动的策略性理论,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发展,可遗憾的是教条主义者机械地、守旧地、片面地、夸大地执行和阐发了毛主席指导当时的文艺运动的策略性理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和束缚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马至融课件C、现实主义衰落化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如何“写人”和“怎样写人”的文学创造人物的问题的争鸣探讨。有巴人的“人情论”,有王淑明的“人性论”,有钱谷融的“人学论”,由这些“人”的问题探讨又进一步的引向了“典型”问题的探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并没有延续多长,党中央就全面实行了“紧收”的政策,随即也就开始了全国性的全面的“反右派”运动。马至融课件D、现实主义消亡化时期:反右运动的严重扩大化在文艺界表现得最为明显。1957年6月6日,中国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会第一次会议,对丁玲、陈企霞、冯雪峰等展开批判。与此同时,各个文艺团体、文化艺术部门,也都开始了反右派斗争,一大批老作家、文艺理论家、电影戏剧工作者、文艺期刊编辑以及其他文艺工作者被打成“右派分子”,一些曾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文学作品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一些颇有见地的理论批评文章被打成“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马至融课件文学艺术界刚刚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想讨论争鸣的景象,随即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批判。而这时恰好“赶英超美”的大跃进运动也铺天盖地的展开。在处处放卫星、时时有捷报的狂热冒进中,大跃进民歌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因此而荡然无存。马至融课件北京门头沟煤矿工人写的诗:李白漫游门头沟,目瞪口呆面含羞。诗仙怎比劳动手,百花园中居下游。马至融课件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是: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我来了!马至融课件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想,使刚刚解冻了的文学思想理论又回到了原先的老路上去
本文标题:第三讲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思潮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2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