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1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目标:1、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科学教育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科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是中学生的必修课。2、认识生物学课程在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课程设置情况。3、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课程标准,促进学员课程理念的彻底转变并注意付诸实施。4、了解在“一纲多本”形势下,生物教材的编写特色和选用依据。本章教学重点:生物课程标准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一)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生物学课程与中学语文、历史、化学、物理学、地理学一样属于中学开设的学科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这是生物学课程的另一基本性质。既然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生物学教学就必须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每一个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材编写人员、生物学教师,还是教研人员,都应在实现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并向学生展示课程的这一性质。违背这一性质的做法举例:例1、就我们所知,仍有少数学校领导把生物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学,采用“搭带头”的方法,甚至让语文、体育教师或学科教师上生物课,结果是错误百出。如听体育教师讲“生物的四大组织”出的错。例2、有教师至今仍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观察草履虫”。(三)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所以,初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将“生物技术”列为十个标准之一,高中课程标准将“生2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专题”列为三大选修模块之中的两个模块。(四)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在自己阅读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本节有何意义?在教学中你怎样努力去实现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一)中学生物教学发展的历史回顾1、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中国开始设立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等。2、1902年清朝开设博物课在当时制定的《奏定中学课堂章程》中,规定中学课堂开设博物课,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卫生。3、1949年后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概况主要谈解放后经历的沧桑及各阶段取得的主要进步。(参考①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7~P13。②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P10~20)⑴1949~1958年:1952年以前苏联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为蓝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⑵1958~1960年: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初三增设了农业基础知识。⑶1960~1966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生物学。1959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全日制学校要以教学为主,使教育从新走上正确的轨道。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1963、196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全国统编质量较高的中学生物教材。⑷1966~1978年:十年动乱,开设《农业基础知识》、《医疗卫生》。《农业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八字宪法”、“四大作物一头猪”。《医疗卫生》主要是针灸、中草药。3⑸1978~1981年:开设初中生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78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学校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编写了教材。教材中适当介绍了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初中生物学增加了仿生学的知识,高中生物学增加了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简单阐述遗传工程学、仿生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成就,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和兴趣。⑹1981~1990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8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起草了中学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并编写了一套新的教材,从1982年秋季开始使用。1985年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教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中生物学两种要求的教学纲要(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并出版了高中生物学两中不同教学要求的课本(甲种本、乙种本)。⑺1990~2000年:1992年对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1996年教育部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与1992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大纲相匹配。2000年,教育部又对上述两大纲进行修订,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和《全日制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⑻2000~现今: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生物课程标准》,并在同年秋季开始实验。2003年4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正式颁布。(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举例(河南某矿井发生毒鼠强毒死数人的事)说明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员举例说明。2、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自学)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自学)三、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一)学员通读教材(10分钟)。(二)专题发言:请一位来自温江的学员介绍本地区自2002年来,在初中实行“综合理科”教学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困惑。4讲座: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科学课程标准》及《科学》教学探索——温江区科学课程实验研究报告关于“综合理科”采访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见文本教案绪论部分第四页。(三)学员讨论:分科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各有那些优势和局限。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本节的目的:生物新课程师资培训已到第五个年头,在学员对《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初、高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学习、再认识《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一、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见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2~4)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之中去!01年教育部颁布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当年秋四川郫县作为国家级实验区进入实验。在世纪之交,我国擂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鼓。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课程改革所不可比拟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进行生物课程改革?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一)时代的发展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1、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创新人才。举例:农耕时代靠的是土地和农民,工业时代靠的是机器和工人,PaulM.Romer在“经济增长”一文中以日本、印度和美国为例,说明贫困国家之贫困并非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匮乏,而是创意。2、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3、当前社会还面临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危机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匮乏、人口迅速增长等,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怎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民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基础教育上,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上。各国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5直接原因之一:学校教育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表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说明:本调查在96~98年进行。调查对象:9省市城镇、农村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大部分委员,对93年义教课程执行情况的问卷调查。直接原因之二: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落实。直接原因之三:生物科学发展迅速,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不能与知识适应说明:“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校长与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最好的目标,选择该项的人数分别达50%和35%。认为学生“公德”与“政治信念”较好的人数只有20%左右。至于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与个性,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人数仅约10%。老师们,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肩负的重担。79%90%0%50%100%小学初中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0%10%20%30%40%50%校长教师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公德政治信念分析解决问题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自主创造动手能力美的态度表现搜集利用信息6这次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催人奋进,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曙光!让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物课程改革的风浪之中,去学习、去研究,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二、《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介绍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均包括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生物新课程的理念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因此初中课标把“面向全体学生”列为第一个理念。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①传统学生观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从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师道尊严是等级主义的表现,其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消极,其影响在我们身上仍然存在。不消除这种影响就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②新课程学生观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7a.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是不成熟的人是完整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是不依教师的意为转移的客观存在c.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主体③对“面向全体学生”的再认识a.“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就意味着“教育就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b.“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学习机会,使所有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c.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中学生物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培养普通公民而不是科学家。8教教育育的的理理想想是是为为了了一一切切的的人人,,无无论论是是城城市市的的还还是是乡乡村村的的,,富富贵贵的的还还是是贫贫贱贱的的,,聪聪慧慧的的还还是是笨笨拙拙的的;;教教育育的的理理想想是是为为了了人人的的一一切切,,无无论论是是品品德德的的还还是是人人格格的的,,生生理理的的还还是是心心理理的的,,智智力力的的还还是是情情感感的的。。————摘摘自自朱朱永永新新著著《《教教育育的的理理想想与与理理想想的的教教育育》》(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①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学科学教育并不强调“科学素养”。20世纪60年代:随着理科课程改革的浪潮,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中学自然课程中提出了科学素养的理念,并作为该课程的基本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素养被科学教育家和大多数理科教师所认同。②科学素养的含义资料:自杨亚兰:这是一个我国住德国领事讲的一则笑话,他在德国12年。三人(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商人)上了火车。这时又有一人带了一个鱼缸,缸里有鱼,见无坐位了,他把鱼缸放在自己的坐位上,引起了另三人的注意。日本人说,这种鱼的生活适合怎样的水温,能否在日本生长?德国人问:这种鱼的学名是什么,属哪类,分类地位如何?中国商人说,这鱼是红烧还是清蒸更好吃?这个笑话反映了三人的科学素养的不同。资料:中国科协组织进行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美国
本文标题: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2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