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ColdWar导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劫后余生的人们在满目苍夷的大地上祈祷着和平的到来。然而此时此刻,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在在美国密苏里州发表了其著名的“铁幕”演说(1946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个演说预示着一场新的战争的到来,全世界都将被笼罩在这场战争的阴影之中,虽然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1、力量对比资本主义世界西欧、日本:普遍衰落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一战后新兴的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材料一:英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万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237亿英镑。材料二: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多万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材料三:二战后,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也全部丧失。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1、力量对比资本主义世界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经济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工业产量占53.4%黄金储备占74.5%出口贸易占32.4%军事政治战后美国力量介绍: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1、力量对比资本主义世界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社会主义世界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万架飞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苏联: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战后苏联军事实力: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1、力量对比2、对峙实质: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从材料中看,美国战后有何野心?苏联虽在二战期间受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仅次于美国,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那么美国的野心是否能够得逞?为什么?美国在妄图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道路上遭遇到苏联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存在差异的劲敌,所以对苏联必须采取强硬的遏制政策。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1949年2月,美国某一官员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想一想:“上述两则材料美国所指者均为谁?”美国官员解决这个所谓“问题”的办法是什么?想一想:为何当时是一种“冷战”态势而不是“热战”呢?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1、力量对比2、对峙实质:3、方式:4、原因:“冷战”(1)、大战刚歇,人心思定。(2)、苏、美势均力敌。(3)、地理位置的关系“冷战”:“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等。二、形成---美苏“冷战”1、奠基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实质:美苏两分天下二、形成---美苏“冷战”1、奠基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中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即“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2、形成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二、形成---美苏“冷战”1、奠基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2、形成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1.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2.控制西欧,遏制苏联3.诱引东欧各国,孤立打击苏联二、形成---美苏“冷战”1、奠基2、形成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NATO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二、形成---美苏“冷战”1、奠基2、形成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政治: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同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美国--苏联--二、形成---美苏“冷战”1、奠基2、形成美国--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苏联--政治: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北约东扩前态势图北约东扩后态势图北约“围困”俄罗斯工作人员将北约的标志安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议会大楼内工作人员将北约的标志安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议会大楼内三、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主要表现德国分裂1949朝鲜半岛分裂1948越南战争1961古巴导弹危机1962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这是“柏林危机”时的空运。美国力图分裂德国,把西德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这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四国分区占领柏林及1961—1990年的柏林墙示意图柏林墙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物。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也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对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并开始在分界线上修建水泥板墙、水泥墙、铁丝网、碉堡、壕沟、铁栅栏等隔离措施,总长达169.5千米,通称“柏林墙”。1964年,柏林墙建成,柏林被一分为二。1948年,美国策动了联邦德国的成立,苏联支持下也建立了民主德国。图为东西柏林分界线——柏林墙。1961年8月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的情形勃兰登堡门是最著名的、经常被旅游者参观的地方,因为它是德国分裂和统一的标志。这是从西边看东柏林(1968)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1948年8月,美国扶植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同年9月,苏联扶植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图为“联合国军”在朝鲜登陆。朝鲜人民军反坦克部队向美军坦克开炮。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就在板门店举行。板门店共同警卫区。图中前排的铁皮房就是军事停战委员会谈判会场,朝鲜军事分界线横穿其中。1954年,越南北方解放。图为胡志明(中)到达巴黎同法国谈判越南独立问题。196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越南战争从1961年至1975年共历时14年,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国在越战期间先后投入250多万部队,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尖端武器,期间被击落击毁各种飞机7000余架,耗资2000多亿美元,死亡5.6万人,伤30万人以上。五角大楼前的反越战示威1966年美国飞机轰炸河内。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u-2高空侦察机拍摄出的古巴一个装备就绪的导弹基地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是如何的?说明了什么?国家核导弹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远程轰炸机美国1000294144600苏联300750190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战略优势在美国“世界末日之钟”——对核战争的反思•最近(指1991年),核能科学家委员会的“世界末日之钟”倒计时的分针在午夜之前从三分钟调到了十四分钟,这使得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或许伯特兰.罗素说的“Manwillsoonerdiethanthink(人们将比预想的更快地消亡)是太过悲观了。但是回顾过去百年,不必要的死亡多达几百万人,任何一位历史学家(或许也包括每个人)都不会否认罗素所言的有效性。我们无法预知在21世纪这支倒计时钟的分钟会朝哪个方向走,也无法预知它是否仍然只是作为一个标志而存在,更无法预知它是否会像那支在广岛被发掘出来的时钟一样,时间流逝,而它的指针却永远安安静静,永远停留在了8:15分之上。三、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主要表现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带来了一些地区国家的分裂和冲突。冷战思维还在支配某些政治家的实践。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影响【本课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相互对峙。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则是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原因。冷战的特征就是美苏两极的对峙。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全面冷战政策的开始正式实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争霸的需要,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美苏“冷战”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德国和朝鲜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一直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本课小结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战时期的新力量的崛起导言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想一想:“新兴的地缘战略棋手”有哪些国家或国际组织呢?欧洲——走向联合之路。日本——东邻复兴所带给中国的启示。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新时代。俄国——苏联的继承者亚非拉各国的不结盟运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欧洲——走向联合之路1.战后的欧洲“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德黑兰会议上的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战后的德国1945年,一位难民正伏在她房舍的瓦砾上哭泣。“二战”后苏联势力的扩展左图为
本文标题:冷战(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4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