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介绍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第二节相对指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们明确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运用的原则。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难点是相对指标的判断与应用。三、授课学时:4学时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一)含义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简称绝对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绝对数和绝对差数。如:201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1990年来首次跌破7%。占美国58.3%,和美国之间还差了一个德国加一个英国。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二)作用第一,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状况;第二,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指标。二、总量指标的种类按总体内容不同按总体时间状况总体总量标志总量实物指标价值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总量指标的种类总体总量:指总体单位总数。标志总量: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如:研究某地区的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职工人数”为总体总量,“工资总额”为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期数)——流量时点指标(时点数)——存量如:总产值、销售量等为时期数;年末人口数、设备台数、月末商品库存额、季末银行存款余额等为时点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比较: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密切相关。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加;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的关系。注意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在校学生人数、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移人数、从业人数、失业人数。试判断下列指标中哪些是时期指标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本期增加的流量-本期减少的流量)如: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本期增加的资产-本期减少的资产期末存款余额=期初存款余额+本期增加的存款-本期减少的存款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缩写为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收入法:GDP=固定资本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三、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确定指标含义、计算范围、指标界限。2、同类实物总量指标才能相加。3、使用统一计量单位。4、把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结合起来使用。第二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含义、作用和表现形式(一)含义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也称为相对数。例如,2012年辽宁省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6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二)作用1说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2把社会经济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统计指标可以进行对比。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复名数—有名数倍(系)数成数千分数百分数无名数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应用计划完成相对数——检查计划完成程度结构相对数——反映现象的结构和分布比例相对数——反映现象内部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数——评价不同单位的实力、优劣强度相对数——反映现象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动态相对数——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状况(一)计划完成相对数1、概念: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故又称计划完成程度或计划完成百分数。2、作用: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进度)。3、计算方法:(1)计划完成相对数的基本计算公式: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分子与分母位置不能互换)超额完成(或未完成)绝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例题1:某公司计划2000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实际销售收入552万元。则计划完成相对数=552/500×100%=110.4%注意:对于计划数以最低限额提出的反映收益、产出的指标,其计划完成相对数越大,表示计划完成程度越高;对于对于计划数以最高限额提出的反映成本、消耗的指标,其计划完成相对数越小,表示计划完成程度越高。(2)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派生公式:A:产量、产值增长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增长%)/(100%+计划增长%)×100%B:产品成本降低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降低%)/(100%-计划规定降低%)×100%例题2:某企业2000年规定产值计划比上年增长8%,实际比上年提高10%,试求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10%)/(100%+8%)×100%=101.85%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实际增长百分数与计划增长百分数之差来表示计划完成程度。但与上述的含义不同。这种结果说明了实际比计划多提高(或下降)的百分点,或超额完成几个百分点。注意:百分比与百分点的区别具体见百分比(数)——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0时,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百分点——表示两个百分比相加减的结果上例2中,表示超额完成计划的情况,用百分比表示为:超额完成1.85%用百分点表示为:超额完成2个百分点。注意:不能是超额完成1.8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2个百分点(10%-8%)(3)中长期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方法A:水平法将计划末期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规定数之比。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末年实达水平/计划期末年应达水平×100%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月数)+超额完成计划数/达标月(季)日均产量-上年同月(季)日均产量B:累计法计划期内各年累计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规定的累计数之比。适用于检查计划期内构成国民财产存量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住宅建设、开垦耕地等计划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内各年累计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规定的累计数×100%提前完成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月数)+超额完成计划数/平均每日计划数例题3:甲企业某五年计划规定,A产品产量在计划期最后一年应达到200万吨,实际执行结果如下:试计算该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和提前完成计划时间。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53+58+65+72)/200=124%从第四年第三季度到第五年第二季度产量之和为:42+49+53+58=202万吨比计划数200万吨多2万吨,则: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4)+2/(58-38)/90=6个月零9天。注意:用水平法计算提前完成计划时间,应以计划期内连续一年(12各月,不论是否在一个日历年度)实际达到计划规定达到的水平为准,若连续累计12个月实际完成的水平达到计划规定的最末一年的水平,就算是完成了计划,剩下的时间就是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上半年下半年一季二季三季四季一季二季三季四季产量11012266743738424953586572例题3:某市五年计划规定整个计划期间基建投资总额应达500亿元,实际执行结果如下:试计算该市五年基建投资计划完成相对数和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计划完成相对数=525/500×100%=105%从第一年第一季度至第五年的第三季度投资额之和为505亿元,比计划数500亿多了5亿元,则: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7)+5/(500/365×5)=3个月零18天。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5年合计一季二季三季四季投资额140135708040221820525(4)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的计算方法计划完成相对数,既可以用于检查全期计划完成程度,又可以用来检查计划执行过程的进度,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的计算公式为:计划执行进度=计划期内某月止累计完成数/本期计划数×100%例题4:某公司2000年计划完成商品销售额1500万元,1-9月份累计实际完成1125万元。则1-9月计划执行进度=1125/1500×100%=75%(二)结构相对数1、概念:部分占全体的比例,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性质、质量及其变化。2、计算公式:注意:同一总体的结构相对数之和应为100%,且结构相对数的分子分母位置不能互换。例题5:某地区2000年GDP为1841.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8.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26.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26.3亿元,则: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88.88/1841.61×100%=4.83%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826.43/1841.61×100%=44.87%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926.3/1841.61×100%=50.3%%100总体总数值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指标数结构相对指标例题6: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居民家庭收支的分析研究发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三)比例相对数1、概念: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比值。(如:男女性别比例),反映总体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与比例关系。(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比较)3、计算公式:注意:比例相对数的分子分母同属一个总体,而且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例题7:某地区2000年工业总产值为5000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为3500亿元,重工业产值为1500亿元,则:轻重工业比例为=3500/1500=2.33:1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比例相对指标(四)比较相对数1、概念: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比值。2、作用: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发现先进与后进。3、计算公式:注意:比较相对数与比例相对数类似,分子与分母也可以互换。两者的差别为比例相对数是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比较,而比较相对数是同类指标的不同空间比较。%100数值同期另一同类现象指标某一现象指标数值比较相对指标例题8:2000年某省两个市有关资料如下:市名人口数(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甲7252803862乙3401925647比较相对数(以乙市为100)213.24145.8368.39(五)动态相对数1、概念: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数值对比的比率。又称发展速度或指数。2、作用: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与程度。3、计算公式: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4、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常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例题9: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为2097.77亿元,2000年2383.07亿元。则:动态相对数=2383.07/2097.77×100%=113.6%注意:数值要化为可比价格。(六)强度相对数1、概念: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2、作用:①反映一国一地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
本文标题: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4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