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10——1956.9序言一、这个时期的历史特点(一)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二)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结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用合作的方式引导个体经济走集体化道路:以和平赎买的办法,消灭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划分和主要任务第一阶段1949.10—1952.12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这个阶段的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这个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第二阶段:从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国内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党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本章重点掌握的问题(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及其历史必然性2.了解建国初期党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政策和策略,着重理解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战略策略方针.3.了解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着重认识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深刻认识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5.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外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四、思考题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革命性质及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不要四面出击”是党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方针?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基本经验.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为什么说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5.什么是赎买政策?在我国为什么能够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6.为什么说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7.我国社会从新民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特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1.军事上,把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2.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3.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恢复国民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2)接受帝国主义的在华财产(3)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稳定物价(二)党的七届三中全会1.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2.全会的主要内容:第一,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而努力第二,规定了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第三,制定了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极少数敌人的战略策略方针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其它民主改革(一)抗美援朝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升级原因2.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3.正确的战略方针4.革命斗争和外交斗争相结合5.边打边稳边进的方针6.意义(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第一,关于富农政策的变化第二,关于地主第三,对小土地出租者第四,对中农2.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第一批50年冬至51年春第二批51年冬至52年春第三批52年春至53年春3.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第一,坚持放手发动农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的群众路线第二,遵照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结成了一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第三,在土改完成的地方“趁热打铁”,推行互助合作运动(三)镇压反革命运动1.镇反方针(1)必须坚持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的方针(2)必须坚持采取专门机关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3运动后期党中央强调镇反工作要采取谨慎收缩的方针2.镇反政策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四)其他的民主改革1.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2.革除封建婚姻制度3.取缔旧社会遗留的买谣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4.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小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是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结束,标志着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已基本解决,即人民大众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而此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则正在逐步地上升为主要矛盾。三、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三反”“五反”运动1、工商业的合理调整(1)调整公私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调整公私工商关系,二是调整负担(2)调整劳资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在当时条件下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即资本家必须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接受工人的监督(3)调整产销关系,实质是克服私人企业生产中的无政府转态,使产、销之间趋于平衡2、“三反”“五反”运动(1)开展三反五反的必要性第一,这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同党和国家机关干部的猖狂进攻的需要第二,这是为了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2)三反五反的概况三反运动:是建国后我党领导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五反运动:是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的一场斗争(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1、巨大成就第一、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第二、成功地进行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改组第三、人民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和提高第四、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2、成功经验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方针,彻底完成民主革命,是恢复经济的保证。第二、坚持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政治运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第三、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统一财经管理第四、正确处理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坚持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第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1)什么是过渡时期?(2)列宁关于过渡时期无产阶级政党任务的论述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制定1、一五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2、指导思想(1)党当时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2)党强调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正确估计我们主观力量增长的可能性(3)党坚持在经济建设中要执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4)党还要求在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中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恰当地结合起来3、主要措施第一、正确制定每年的发展方针,加强年度计划第二、及时调整工农业的发展速度第三、不断纠正“左”倾冒进和右倾保守偏向第四、实行粮、棉、油等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第五、持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五、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外交工作(一)文化和思想建设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制定2、对旧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3、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4、建国初期思想文件战线上的斗争(1)关于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4)肃反斗争(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1、宪法的主要内容第一、确立了我们的政治制度第二、确立了我们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第三、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新中国的人权宣言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什么?第一、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第二、宪法明确规定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因此,这个社会的宪法便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粉碎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1、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2、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四)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1、新中国的对外方针2、日内瓦会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万隆会议五、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第一、通过合作化运动引导个体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列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第二、根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实行农业合作化(1)实行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实行农业合作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3)实行农业合作化是制止农村的贫富两极的阶级分化,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4)实行农业合作化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5)实行农业合作化也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要条件可能性:(1)最根本的条件是广大贫下中农确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2)我们党有能力领导广大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过程第一阶段:1949年10——1951年冬,趁热打铁组织互助组第二阶段:1951年冬——1953冬大量发展互助组方式办初级社第三阶段:1953年冬——1955年10以发展初级社为中心第四阶段:1955年秋——1956年底合作化高潮3、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步骤、政策(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步骤(或形式)(3)合作化运动的原则(4)合作化运动的政策4、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经验(1)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私有制,既使农民愿意接受,又避免了因突然改变而使农业生产力受到破坏而损失(2)党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5、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马克思主义的赎买理论和政策2、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1)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仍具有两面性(2)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实行和平改造的政治前提和基本保证(3)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和平改造创造了重要的经济条件(4)工农聪明的建立和巩固(5)民族资产阶级有可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最重要一个条件是我们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3、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教育、改造,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形式: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一、国家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售办法,基本上控制了私营企业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掌握其生产过程和产品销路第二、国家通过加工订货规定了产品的规格、质量和成本标准,这就促使私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降低成本,增加生产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物质生活起了一定作用。第三、国家通过加工订货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使这些企业中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它的生产关系,使它具有若干的社会主义因素第四、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极大地受到限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从而使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推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创造和准备了条件。4、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高潮及缺点第一阶段:1949年10——1953年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阶段:1954年——1955年冬,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第三阶段:1955冬——1956冬,属行业公私合营阶段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经验(1)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区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2)在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改造中,独创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的形式(3)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正确地实行了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方针(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五)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本文标题:新中国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4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