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领导科学》要点第一章绪论一.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就更严格了)(二)领导主体集团化(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主体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三)领导方式民主化(这要求集体内部权力分享,权责一致)(四)领导方法科学化(科学化趋势是相对于传统经验领导而言的,1.遵循严格的程序,2.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二.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1)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3)现代社会分工发展与深化的结果。(4)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产物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三.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条件。(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在我国,领导科学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四.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领导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规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领导科学的范围:领导本质、观念、职能、体制,领导者素质、领导方法、艺术、作风,领导绩效考评等。领导科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应用性。③社会历史性。五.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意义)。(1)学习领导科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学习领导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3)学习领导科学,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4)学习领导科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5)学习领导科学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六.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①实证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②历史方法。③比较方法。④案例方法。⑤系统方法。⑥借鉴方法。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七.领导的概念,属性、特征、基础,类型。★领导概念:是领导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社会属性:领导活动受到社会制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简述领导的特征:1.领导认识的特征:①原则性。②超前性。③综合性。④创造性。⑤系统性。2.领导实践的特征:①权威性。②依附性。③目标性。④组织性。⑤协调性。⑥超脱性。⑦服务性。★领导的基础: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综合影响力的要素:权力、品德、知识、才能。★领导者的本质:在原始社会里,领导者具有原始普通成员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领导者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统治者、剥削者、压迫者、奴役者。在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简述领导者的特征:①拥有职权。②负有责任。③提供服务。④富于创新。⑤多重角色。★简述领导者的作用: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①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③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被领导者的本质:在原始社会,被领导者是原始社会的主人。在阶级社会中,被领导者是被统治者、被压迫者。在社会主义社会,被领导者是社会的主人。被领导者的特征:①服从性。②受动性。③对象性。④源泉性。⑤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被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地位: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作用: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①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②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④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八.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从性质上说,二者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1)相互信任的关系;(2)相互促进的关系:(3)相互支持的关系;(4)相互转化的关系;(5)相互监督的关系。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九.简述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十.领导的一般职能。★(一)引导。①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②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③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二)指挥。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命令是一种最常见的指挥方式。(三)组织。组织就是按照目标合理地①设置机构,②建立体制,③分配权力,④使用人员;(四)协调。领导协调一般有两种形式:①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新的平衡。②通过严肃的纠偏来维护正常的秩序。协调的原则:①平等、公正、彼此尊重的原则;②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③行政目标一致的原则。(五)监督。实施有效监督,第一位的是确立标准,其次是深入调查。(六)教育。教育可以划分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十一.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一)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领导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领导者在进行决策工作时还要注意借助“外脑”的作用。(二)选才用人。领导者用人必须注意:①能级、能质对应。②优势定位。③结构优化。(三)思想政治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活动的中心环节。4.领导原则的概念: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标准和法则。十二.简述我国领导的总原则:★(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中一条根本的思想路线和核心。(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4)群众路线原则。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①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③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十三.领导的基本原则:★(一)统一领导原则。统一领导原则要求领导活动必须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为。为此,要解决两种关系:①集权和分权的关系。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二)分层领导原则。这就是要求在领导系统中建立合理的层次系列,掌握适当的领导幅度,正确处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三)系统整体原则。要求领导者用系统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形成最佳的整体效能。(四)权责一致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都应具备一定的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并使它们相互一致,努力做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权连其责,利益与成绩相关。权力与责任的分离是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基础。★(五)民主公开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民主,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六)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指工作中重大问题要由领导集体讨论和决定,集体决定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失职者要追究责任。十四.领导者在科学决策中应注意哪些?1.要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机遇2.不仅要实事求是,还要恰如其分3.要善于运用冲突,论证中的冲突有利于激发想象力,相反,轻易地”一致”却可能造成假象.4.要具有自我否定的批判意识,这是充分发挥”外脑”作用的主观条件.5.要善于评价,可以说,评价能力是决策的基础.第四章领导观念十五.领导观念的基本内涵:领导者对领导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本质认识或反映。十六.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2)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3)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十七.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2)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十八.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1)政治观念。政治观念是指领导者对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等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制度、政策、活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或意识。(2)人本观念。(3)权力观念(4)法治观念。是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形成的认识和态度。(5)市场经济观念。是指领导者对市场经济要有正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6)改革创新观念。是指人们对改革创新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7)政绩观念。对领导干部或党政机关施政作为取得的成绩形成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十九.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6倡导人文关怀。二十.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1.领导者的权力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条件。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3.领导者行使权力要遵循合理合法的原则,4.领导者行使权力意味着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5.领导权力的行使过程需要监督。二十一.现代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意义:(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②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③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④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十届人大会二次会议,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宪法。23.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①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②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③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④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24.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①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②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③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④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5.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①明确什么是政绩。政绩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施政积极成果。②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④明确怎样创造政绩。要尊重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工作,为民办事。第五章领导决策26.决策的概念、特性和构成要素。★领导决策就是领导就面临的问题所进行的目标确定、行动设计和方案选择的活动。决策的基本特征:①针对性。②目的性。③实施性。④选择性。⑤优化性。决策的构成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环境、决策后果27.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特点:★经验决策的特点:①这种决策方式一般说来是个人的决策活动;②这种决策方式本质上讲是以决策者的经验为基础。科学决策的特点:①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注意依靠各种智囊团组织。②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28.领导决策的分类:①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②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③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④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⑤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29.简述领导决策的模式:★(1)西蒙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提出“满意标准”的问题。(2)渐进决策的模式:由美国的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3)综合决策的模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埃泽奥尼提出。30.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①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②决策是贯穿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③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④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领导的责任在于:①制定战略、②拟定规划、③确定政策、④组织管理、⑤使用干部。31.科学的决策的四个基本标准:★(1)具
本文标题:领导科学重点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6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