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城市贫困人口消费状况调查
城市贫困人口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法学院(一)导言(一)研究背景城市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我国自从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城市社会机构的急剧变迁,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贫困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正确的认识城市贫困问题以及妥善的处理这一问题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极大。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主要通过消费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当然了,消费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品的体现,按照人们实际支出的去向对居民消费支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吃、穿、住、用、文化娱乐等。居民消费水平,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口径,既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所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是达到我国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着重研究城市贫困居民的消费状况来寻找具体的解决途径。(二)研究目的1、了解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状况,可以以绿色消费理念和方式引导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我们在倡导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高消费质量,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2、通过开发式和发展式扶贫引导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1986年中国把救济式扶贫改为开发式扶贫,形成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体系!这样可以挺高城市贫困人口的消费水平!3、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贫困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贫困的代际传递尤为严重。解决城市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进而解决城市的贫困问题,使城市处于良好的运转体系中。4、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将会促进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普遍提高。同时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三)研究意义城市贫困消费水平的研究意义在于,城市贫困消费水品研究能够揭示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对于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目前城市背景下,开展城市贫困贫困消费的研究,对于我国反贫困理论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对城市贫困人口就业、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有利于认识城市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状况,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反贫困政策。城市贫困研究有利于理论上认识贫困的本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正确认识城市贫困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二)研究设计(一)文献回顾一、主要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特征1.吃穿用支出比重低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作为最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食物消费只占较小比重,一般只有15%左右。以2002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食物支出(包括食品饮料烟草三项,下同)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只有9%,日本为17.73%,英国13.21%,法国(2003年)17.71%,德国15.77%,加拿大13.88%,大利亚13.96%。可见这些国家吃的比重都比较低。发达国家不仅食物消费的比重较低,而且在消费支出结构的排序上,食物消费支出已由第一位下降为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更后。例如,仍以2002年数据为例,日本、法国(2003年)、加拿大的食物消费支出排在第二位,德国排在第三位,英国排在第四位,澳大利亚排在第五位,美国排在第六位。食物这种最重要、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的消费退出第一大支出的位置,标志着消费结构发展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的新特点,还表现在其衣着和用品的消费支出比重也较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中衣着支出的比重一般只有6%左右甚至更低。2002年的数据为例,美国是5.03%,日本4.97%,德国6.21%,法国为4.5%(2003年),英国6.56%,加拿大5.24%,澳大利亚4.04%。另外,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的比重也很低,一般不到7%。以2002年为例,美国为5.08%,日本4.18%,德国6.802%,法国5.93%(2003年),英国6.73%,加拿大6.67%,澳大利亚5.73%。这些国家吃穿用三项加起来所占比重还不到30%,其中美国为19.11%,日本26.88%,德国28.80%,法国28.14%,英国26.50%,加拿大25.79%,澳大利亚23.73%。发达国家在消费结构上的这些特点,表明这些国家居民生存需要早已得到很好的满足,从而有足够的支出用于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上,显示出一种高层次的消费结构。相比之下,我国到2005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还有36.69%,农村45.5%比发达国家吃穿用三项之和还高很多。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发达国家高很多,说明我国居民和发达。2、我国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我国学者在70年代后期对生活质量作过理论上的探讨,但是对生活质量作大规模的经验研究还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而且起初大多是致力于探讨生活质量的评估指标和研究方法。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因此,对居民生活质量的状况研究不断增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的研究还大多集中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上面。从198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有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进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研究中,提出了衡量地区社会综合发展的五组指标。此后,由朱庆芳研究员主持,曾对我国社会质量和社会发展作过多年的追踪评估,提出了包括居民消费、收入、吃、穿、用、住、能源消费、生活方便程度、精神生活等在内的指标体系[7]。1990年前后,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生活质量课题组在北京等几个城市作过调查和研究,主要以生活的环境质量为对象,调查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并用两类指标来对其进行刻划。一是居民对环境现状的评价和预期;二是居民对环境问题在生活各个方面中的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人们对于人为因素直接相关的生活环境要素的评价,要远远低于那些人为控制较少的生态环境因素的评价。(2)居民的环境意识与其文化素质密切相关,素质越高,对环境要素的评价越低,环境意识越强:(3)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人们能否在主观上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其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关注,则可能是另外一回事[8]。1991年12月,由复旦大学人口所、南京大学人口所、北京经济学院人口所等共同组成的“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召集全国性生活质量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就生活质量的定义、指标以及评估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并以此次会议论文作为基础,于1992年出版了第一部关于生活质量研究的专著,即冯立天主编的《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北京1992),这部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研究上的成果。1995年,厦门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厦门市进行了千户问卷调查,了解厦门市民的生活质量状况[9]。纪江明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对2008年长三角16个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6],其研究成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趋势良好,但各城市在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上存在差距。针对成三角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等。张吉献、张艳玲[12]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在中原经济区最新统计数据中选取能够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借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分析各城市排名差别的原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经济区发展的对策。(二)研究的概念变量1、研究的概念贫困消费是人处于贫困状态下的一种消费消费形式,它是指人受自然、社会、个人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制约,缺乏获得生存必需品或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生活条件、舒适参加某些活动的消费能力。对于贫困消费的我们可以但通过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去直观感受,比如缺少吃穿、营养不良、没有足够收入、无法获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贫困消费是一个既简单又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再怎么对它的概念进行争辩,贫困消费都以一种朴素而客观的方式存在着;说它复杂是因为贫困消费的主题是人,而人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复杂的社会现实难免使贫困消费的概念引起诸多的分歧和争议。但无论如何争辩贫困消费都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从量上看,消费的量比较少、种类比较单一。(2)从质上讲,消费品比较粗糙和简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从自然获取时的原初样态。2.研究的变量自变量:年龄、学历、所在城市、性别、出生年、职业类别、人员类别、身体状况、住房面积以及婚姻状况。因变量:、水果、固定、粮油、副食衣物、日常、学杂费、人情费、零用、医药费、赡养费等。(三)研究的理论(1)凯恩斯的绝对收理论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函数中的消费部分,确以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为其主要变数。②凯恩斯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所说现期是指本期收入,不考虑过去的和未来的收入;所说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不考虑收入的相对水平;所说实际是指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不考虑按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这种对收入的限定,是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与其他收入理论的重要区别。③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0<MPC<1。④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点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相同。②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这种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消费函数之谜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的结论相同。③从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④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对生命周期假说的研究主要围绕这样一个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就是说,各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与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谋求在其生命周期内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的或多或少的企图,而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3)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把消费与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联系在一起。短期的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一时的非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才会影响消费水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暂时收入,一部分是持久收入,只有持久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四)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论本次研究既有实证主义方法论又有人文主义方法论。通常不会写在研究报告里,但它始终实实在在地对研究的整个过程产生影响。它将形成社会研究者关于社会现实的性质的种种假设,形成它们收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形成它们对研究所需资料的选择,形成它们分析资料和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二)研究的基本方式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两种研究方式。调查研究是一种采用自填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
本文标题:城市贫困人口消费状况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8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