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煤炭地质勘查实习报告
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一、位置阿都煤矿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城区方位为50°、平距52km处,行政区划属宣威市阿都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7′23″~104°28′41″,北纬26°32′49″~26°33′54″。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东至水路上村附近,南西至普家村子北侧,南至义家坪子村。长约2.15km,宽约1.15km,面积2.0122km2。二、交通本区有简易公路,矿界南行7km至阿都乡政府驻地,至宣威城有低等级公路连接,相距为75km,自宣威市南行102km到曲靖,再西行138km到昆明。贵昆铁路线在矿区的北西面经过,并在宣威分别设有客、货站,交通较为方便详见插图1-2-1。2第二节自然地理及水文一、地形地貌矿区为中山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北部高、南部低,最高点海拔高程为2126.9米,最低点海拔高程为1417.4米,最大相对高差709.5米,一般相对高差400~600米。地形坡度25度左右。属高原构造剥蚀中等切割的中山地貌。二、水文矿区范围内仅在东角有一条常年性的小河-赶得河及在矿区的东南侧有一条季节性的小河-倮姑小河,其它地段均无大的地表水体。从南到北大致平行展布5条“V”字型的季节性的冲沟,坡度大,地表迳流条件好。据近一年的观测,洪水季赶得河、倮姑小河的流量分别为55.51m3/s、12.5m3/s,枯水季赶得河、倮姑小河的流量分别为1.78m3/s、0.004L/s。地表水经冲沟流入倮姑小河,再由倮姑小河流入赶得河,最后汇入北盘江,属珠江水系。三、气象该矿区属高原性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据宣威市气象局提供的1996年~2005年气象资料显示(见附表5),多年平均气温13.8℃,最低-8.8℃,最高为32.5℃;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9.9毫米,年日最大降水量94.7毫米,月最大降水量293.7毫米,最长连续降水量205.5毫米(连续14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7天(降水量190.2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840.7毫米;主导风向为南、西南风,最大风速25m/s;年平均日照约890小时。每年5~10月份为雨季,占年降3水量的70%左右,高山区冬天有积雪冰冻现象,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常为大雾笼罩。五、经济矿区位于宣威市境内,以农业人口为主,占总人口的90%;耕地面积及森林面积较少,分别约占总面积2%、8%;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洋芋、稻谷、荞麦,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本区属经济落后地区。第三节矿区内小窑概况矿区内对煤炭的开采历史较长,老窑分布较多,大多数开采C7、C9、C14、C16煤层浅部露头的风氧化带煤炭,开采深度在30~100米左右(详见插表1-5-1),现已全部封闭,目前该区无任何私挖滥采小煤窑存在。现将主要小窑分述如下:一、阿都煤矿平硐1硐口位于矿区的中部2号勘查线倮姑小河北岸的打厂沟,原属施都村村民组织集体煤矿,于2004年开工,现已转卖给宣威煤电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该井为平硐开拓,开口层位是宣威组第一段(P2x1),硐4口标高1475.44米,硐向297°,石门全长935.65米(碛头到跨塌处访问长度约300米),反石门揭穿宣威组的主采煤层C7、C9、C14、C16及零星可采煤层C18、C22,并穿过卡以头组(T1k)进入飞仙关组(T1f)内,从平硐C9煤层位置往西作石门揭穿C7煤层,并沿C7煤层作沿煤巷130米。该矿各煤层均未开采。二、阿都煤矿平硐2位于矿区的东北部附近的水路沟,系施都村1982年兴建,平硐开拓,于宣威组第二段(P2x2)的中部开口,硐口标高1445.15米,硐向250°,石门长220米,反石门揭穿宣威组的C7、C9煤层。西巷采空长约390米,东巷采空长约100米,所生产煤炭为附近村民生活所用。该井于2005年关闭。三、秦家院平硐(窑1)硐口位于矿区东南角的秦家院子西边,属施都村村民秦胜伟等自发开挖的煤窑,于1999年开工。该井为平硐开拓,开口层位是宣威组5第三段(P2x3),硐口标高1583.55米,硐向326°,硐长70米,反石门揭穿宣威组的主采煤层C7、C9,并沿C7、C9煤层往西采约150米,往东采约50米。该井于2001年关闭。第二章地层第一节区域地层简述本区在地层区划上属康滇古陆中部水城小区,小区出露地层由寒武系下统至第四系,其中缺失中上寒武统、奥陶系、上下志留统、下泥盆统、上侏罗统及白垩系。以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出露最广,发育最好;下寒武统和中志留统出露面积最小,发育最差。此外尚有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普遍分布。寒武系:上部黄绿色粉砂岩夹鲕状灰岩,下部为灰、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偶夹石英砂岩,厚度在267米以上。志留系:黄绿、灰绿色页岩夹细砂岩、砂质页岩及灰岩。厚0~33米。泥盆系:深灰色厚层、块状结晶白云岩,顶部夹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砂质白云岩,石英砂岩,厚588~827米。石炭系:上统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结晶灰岩及泥岩、泥质灰岩夹生物屑灰岩,厚95~671米;中统上部浅灰色厚层至块状灰岩夹生物灰岩、泥质灰岩及鲕状灰岩,下部浅灰色块状白云岩夹似层状、透镜状灰岩,厚36~700米;下统上部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夹介壳6灰岩、白云质灰岩,中部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黄色页岩,下部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夹生物灰岩,厚约332.8米。二叠系与石炭系过渡层:黄色粉砂质页岩及深灰色含泥质灰岩,厚0~878米。二叠系:上统上部灰及黄灰色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灰岩及煤层组成的陆相含煤建造,下部为深灰色块状玄武岩,厚701~543米;下统深灰色厚层至块状灰岩常夹有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灰白、黄褐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厚1155~485米。三叠系:上统为黄色、土黄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黄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厚205~82米;中统灰白色块状白云质灰岩,底部夹有泥质灰岩,厚766~522米;下统上部浅灰、灰绿中厚层白云岩、泥灰岩、粉砂质泥岩,下部紫红、暗紫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砂岩,厚1356~992米。侏罗系:紫红色泥岩、泥灰岩夹粉砂岩及细砂岩,厚1374~732米。第二节矿区地层勘查区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最新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二段(T2g2)。本次根据钻孔揭露岩心的岩性、颜色及地面调查,将宣威组分为三段、卡以头组一段、飞仙关组分四段、永宁镇组划分为四段、关岭组分为三段(见插表2-1-1)。现将本7区出露及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以灰绿、黑紫红色玄武岩为主,具杏仁状构造,其间夹绿、灰绿色辉绿岩和灰、灰紫色凝灰岩及凝灰质泥岩,顶部常夹沉积的暗紫色粘土质泥岩、含铁砂岩、铝土质泥岩及砂砾碎屑岩,多呈透镜状产出。地层划分简表插表2-1-1系统地层名称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第二段T2g2第一段T2g1下统永宁镇组第四段T1yn4第三段T1yn3第二段T1yn2第一段T1yn1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第三段T1f3第二段T1f2第一段T1f1卡以头组T1k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三段P2x3长兴组至大隆组P2c-d第二段P2x2龙潭组P2l第一段P2x1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厚度不详,上与宣威组煤系呈假整合接触。二、宣威组(P2χ)8由陆相含煤砂泥岩组成,统称宣威组(P2x),为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的同时异相沉积。上与卡以头组(T1k)呈整合接触。所含生物群均为植物,计有大羽羊齿等。其岩性无明显的旋回结构特征,但按岩性特征及含煤性大致可分为三段,自上而下为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一)第三段(P2x3):厚53.32~71.68米,平均61.95米。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灰绿色岩屑细砂岩、粉砂岩、灰色粘土岩及煤层,夹薄层菱铁岩。具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煤3~8层,可采2层(C7、C9煤层)。底部细砂岩常含泥砾。含大羽羊齿,瓣轮叶等植物化石。(二)第二段(P2x2):厚99.19~116.92米,平均109.02米。上部灰色粉砂岩及深灰色泥岩、菱铁质粉砂岩、粘土岩并在中上部有2~3层厚层状灰绿色细粒砂岩,在其顶部常含有鲕粒状菱铁质结核;下部以灰色中厚层泥质、钙质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粘土岩。含煤5~10层,可采煤2层(C14、C16煤层)。含多叶瓣轮叶等植物化石。(三)第一段(P2x1):厚66.00~83.38米,平均74.86米。以灰绿色及深灰色粉砂岩、菱铁质粉砂岩、粘土岩、泥岩为主,夹黄色细砂岩。时含鲕状绿泥石岩或凝灰岩。含煤2~6层,均不可采。含楔形叶等植物化石。三、飞仙关组(T1f)岩性以暗紫、灰紫、棕黄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砂质泥岩,本层在矿区内可分为四段,自上而下为:9(一)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以灰紫、紫灰、黄色砂质泥岩为主,中夹紫色凝灰质砂岩、泥岩,砂岩多呈透镜状,在顶部时有钙质泥岩或泥质灰岩,此层上与永宁镇组整合接触,厚154~168米,平均161米。含瓣鳃类巢正海扇,盘光海扇。(二)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以紫灰、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有紫色砂质泥岩、泥岩,顶部有一层5~10米厚的紫红色泥岩,颜色较鲜艳,是与上段岩性分界的标志,此段厚130.00~133.83米,平均131.92米。含瓣鳃类:多饰正海扇,正海扇未定种。(三)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以紫色、灰绿色细粒及粉砂岩为主,其间夹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在灰绿色砂岩中常夹5~30cm厚的灰绿色含铜砂岩,厚时可达1米,含矿数层,但多呈透镜体,产状沿走向一般20~30米即尖灭,矿石多为辉铜矿之小颗粒分散于砂岩中,氧化物为孔雀石,此层与上层分界,均以灰绿色砂岩为标志,野外从颜色上易于分界。全层厚136~159米,平均147.5米。含瓣鳃类:格氏克氏蛤,同心克氏蛤。(四)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以暗紫色泥岩为主夹少许薄层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中富含钙质星点与钙质结核,顶部常有一层厚0.5~2米,暗紫灰色凝灰质具角砾状中粒~细粒状疏松砂岩,厚144.1~171.78米,平均155.55米。含腕足类:舌形贝未定种。四、第四系(Q4)区内第四系松散沉积,主要分布于倮姑小河及赶得河和冲沟两侧冲洪积层(Qal+pl)及山间平台之中的坡残积层(Qdl+el),与下伏地层呈10不整合接触关系。岩性主要为褐红色残坡积碎屑,黄灰色碎石,灰色、褐黄色粉质粘土、砂砾等组成,厚0~20米不等。第三章构造第一节区域构造及水文地质一、区域构造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杨子地台西南部滇东北拗褶带,牛首山隆起区东北端倾没部位。区域构造总体上是由同兴向斜及一组近于南北走向的压性断层构成。在向斜西面及东部分别为华夏系、新华夏系及北西向构造所占据,构造线单一稳定;向斜由于处于各种构造体系交织地带,构造线庞杂,联合、复合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受水城东西向构造带的影响,其轴线北东段突折为近东西向。矿区位于同兴向斜的倾没部并与格宜向斜相邻,见插图3-1-1。现将两向斜的地质构造特征分述如下:同兴向斜西南起于宣威阿都村旧地堡,轴线沿35°至大法窝,向东变为近东西向,轴向总体呈一向北西凸的弧形,东止于威宁的龙场凉水井。全长22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向斜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侏罗系中统(J2)紫红钙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两翼则依次分布着三叠系及二叠系的煤系地层。两端地层均有内倾转折之势,地层倾角在西段11南东翼45°~85°,西北翼65°~80°,在东段南翼55°~70°(局部倒转),北翼30°~45°。二、水文地质勘查区地处北盘江支流倮姑小河及赶得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汇入北盘江,属珠江水系。地形切割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区内地势东、西部低,中部高,海拔标高一般1600~1800米左右,最高海拔2126.9米,最低海拔1417.4米(在矿区外水路上附近300米),为勘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为709.5米。1.含、隔水层的划分阿都煤矿矿区内砂岩中张裂隙相对较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为含水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结构致密,孔隙和裂隙均不发育,除浅部含风化裂隙潜水外,深部起隔水作用,视为隔水层。但本区含、隔水层
本文标题:煤炭地质勘查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8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