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医药学院--临床免疫学检验-期末复习重点
1【名词解释】1.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2.亲和性;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强度,3.亲和力;一个完整的抗体结合部位与若干个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4.带现象;由于抗原或抗体过量,形成免疫复合物少,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原或抗体6.抗血清:将免疫原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免疫动物,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得到含有抗体的血清。7凝集反应;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8.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这个名解删除)9.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表面(加到了反应面积),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这个名解删除)10.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的沉淀现象,其特性与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同。11.比放射活性:单位质量标记物中所含的放射性强度(每分子被标记物平均所结合放射性原子的数目)单位:Ci/g12.发射光谱: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记录的样品发射荧光的强度。13.激发光谱:指固定检测波长,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记录相应的荧光发射强度。14.荧光效率:荧光物质将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一定范围内与激发光强度呈正相关。15.荧光寿命: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所用的时间。16.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发射荧光减弱甚至消退,称为荧光淬灭。17.包被;将抗原或抗体结合于固相载体的过程18.封闭:抗原或抗体包被后,为防止固相载体没有完全包被,可能在后续实验中非特异性吸附蛋白,因此用1%~5%的牛血清白蛋白重新包被,覆盖所有蛋白结合位点,消除非特异性吸附19.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载体,利用液体可以流过微孔膜也可以通过毛细管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的特性,以酶标记或各种有色粒子(胶体金,胶体硒等)标记抗体或抗原作为标记物,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或抗体检测的快速检验方法20.免疫金;指胶体金与抗原或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结合,习惯称金探针2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22.抗原修复:免疫组化在制片的过程中由于广泛的蛋白交联而使其组织的某些抗原决定簇发生遮蔽、致使免疫细胞化学的信号减弱或消失等不良效应。所以,2使遮蔽的组织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的方法,即抗原修复。23.CH50;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是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24.不完全抗体。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的以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2.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之为变应原。3.自身免疫耐受(autoimmune-tolerance):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自我”,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反应,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此为自身免疫耐受。4.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5.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AID):因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疾病。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自身免疫病通常由Ⅱ、Ⅲ和Ⅳ超敏反应所引发,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身免疫病混合出现的临床表现7.自身抗体(autoantibody)(掌握),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是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重要特征之一,某些自身免疫病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8.抗核抗体(ANA)(掌握):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IgA和IgD。9.免疫增殖性疾病(immunoproliferativedisease)是指由于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多属于血液疾病范畴10.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也称浆细胞瘤(plasnocytoma),因其引起骨破坏而得名。患者常伴有贫血、肾功损害和免疫功能障碍11.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是以分泌IgM的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好发于老年男性。12.M蛋白(掌握):。当某一类Ig显著增加,含量≥30g/L,理化性质一致时,称为单克隆蛋白,即M蛋白。M蛋白见于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和恶性淋巴瘤等13.免疫缺陷病(ID).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或免疫应答障碍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不全称为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由此所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14.肿瘤抗原(tumorantigen):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15.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为肿瘤细胞所特有,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任何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细胞16.肿瘤相关抗原(TAA。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成分,也少量存在于正常细胞,但在肿瘤发生的机体可异常表达,可分为胚胎性抗原和分化抗原两种类型。17.质量保证(QA)。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为了证明给患者做提供实验数据的有效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涵盖实验室进行检测前后的所用活动。18.准确度(accuracy)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319.精密度(precision)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20.标准品(standard)。指性质纯的处于一定基质中已知含量或成分且特性明确的物质,通常用于比较检测未知的物质或成分21.正确诊断指数(Youden’sindex)又称约登指数,指将灵敏度和特异度结合的评价某种免疫学实验的综合指标。其值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大小范围从0到1。22.选择性蛋白尿指数(掌握),SPI=(尿Ig/血清Ig)/(尿TRF/血清TRF)23.冷球蛋白:在低温下发生沉淀,加温后又复溶的免疫球蛋白。0~4℃沉淀,37℃恢复溶解24.SD抗原。由血清学分型法检测的抗原称为SD抗原,包括,HLA-A,HLA-C,HLA-DR,HLA-DQ25.LD抗原.由细胞学分型法检测的抗原称为LD抗原包括HLA-D,HLA-DP26.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又称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是指两个无关个体、功能正常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时,由于HLAII类抗原中D和DP抗原不同,可相互猜忌对方的T细胞发生增值。【大题以及知识点】一、.抗原抗体结合力有哪些(掌握)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最弱),氢键(特异性),疏水作用力(最强)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掌握)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阶段性注意: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三、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为何要确定抗原、抗体的最适比例。(掌握)抗原抗体分子比例适合的范围称为抗原抗体等价带,在此范围内,抗原抗体结合充分,沉淀物形成快而多。在等价带前后,由于抗体和抗原过量,形成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抗原,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由于带现象的干扰,可导致假阴性结果,因此需要确定合适比例四、什么是免疫佐剂,免疫佐剂的种类(熟悉)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加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简称佐剂。分为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卡介苗。五、什么是直接Coombs实验,直接和间接coombs实验有何区别?(掌握)抗球蛋白试验是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4六、免疫浊度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原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两者在合适比例和增浊剂作用下,可以快速形成一一定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使其反应液出现浊度。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稳定性好,敏感度高,精确度高。简便快速,易于自动化,无放射性核素污染。因素:抗原抗体的比例、抗体的质量、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增浊剂。七、碘125的优势有哪些?(掌握)1.化学性质活泼,标记方法简单,核素丰度高2.产生的γ射线,便于测量且测量的效率高3.半衰期60天,易于废料处理。八、放射免疫分析与免疫放射分析的比较(必须掌握)放射免疫分析(RIA)免疫放射分析(IRMA)标记物抗原抗体抗体用量限量过量反应模式竞争性分析非竞争性分析反应时间较慢较快分离技术PEG-双抗体法固相吸附法测量范围较窄较宽敏感度较低较高应用范围小分子半抗原大分子抗原或者抗体九、常用荧光物质种类和用途(掌握)1.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最大吸收波长490—495nm,最大发射波长520-530nm呈现黄绿色荧光,常用于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2.四乙基罗丹明(RB200),棕红色常用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3.藻红蛋白(PE)最大吸收波长565nm,常用于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4.镧系螯合物如铕Eu3+,常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侧定5.酶作用后产生的荧光物质,常用于荧光酶免疫分析十、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原理(掌握)通常各组织、蛋白或者其他化合物,在激发光的照射下都能发出一定波长的自发荧光,但他们的荧光寿命通常较短,最长不超过20秒钟。而镧系元素螯合物的荧光寿命较长,因此在检测时可在短寿命本底自发荧光完全衰变后,再测定5镧系元素螯合物的特异性荧光信号,可有效的降低本底荧光的干扰,故称为。。十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原理(掌握)在反应液中,荧光素标记的小分子抗原转动速度快,失去方向性;但与抗体结合后,荧光素标记抗原分子增大,转动速度变慢,受偏振光激发后发射出的偏振荧光明显增强。当待检抗原过多时,由于竞争性结合,形成小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少,游离的小分子抗原就多,受偏振光激发后,发射的偏振荧光就越弱,即待检抗原含量与偏振荧光强度呈反比。十三、酶免疫技术中,常用的固相载体有哪些(掌握)1.塑料制品:聚苯乙烯,聚氯乙烯2.微粒。3.膜载体;NC,PVDF十四、ELISA的原理和方法类型?(必须掌握)原理:把抗原或者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将抗原或抗体与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将受检样品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照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反应,洗涤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加入底物,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成有色物,通过定性或定量测有色物即可。方法类型:1检测抗原的方法: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竞争法2.检测抗体的方法:间接法、双抗原夹心法、竞争法、捕获法。十五、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类型?(掌握)原理:利用酶标记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标记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的原理,可以在不将结合和游离酶标记物分离的情况下,通过测定标记酶活性的改变,从而测定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方法类型:酶放大免疫分析技术(EMIT)克隆酶供体免疫分析(CEDIA)十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类?(掌握)1.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用化学发光剂(如吖啶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用参与催化某一化学发光反应的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电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标记抗原或抗体4,鲁米诺氧途径免疫分析,利用均相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参与免疫反应的一个抗体上包被了感光珠,另一个抗体上包被了发光珠。十七、生物素亲和素放大作用的原理?(掌握)由于一个个亲和素分子能同时结合4个生物素,且一个生物大分子可标记多个生物素而产生级联放大效应,提升检测敏感度6十八、DICA和DIGFA的原理(掌握)1.DICA即斑点金免
本文标题:医药学院--临床免疫学检验-期末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29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