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群众为什么不走法律维权的道路而寄希望于信访制度
4、群众为什么不走法律维权的道路而寄希望于信访制度?群众的维权意识在当下越来越强,这也是好事,也是我们的幸事。但是现实是群众不走法律维权而是寄希望于信访。原因有,一是法律维权成本极大。我们现在打官司似乎成了贵族的专利,成本极大,而且公检法自身也不受人信任,不公正现象严重,所以民众不是很相信法律,也用不起法律。二是我们信访制度。信访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可以听民意,知民情。但是我们的信访制度却又是奇怪的,凡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信访,却多少可以解决之。这样也就造成了群众过分的依赖信访,本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越级,直至到中央去上访。信访制度还有个奇怪的事,就是上级不希望看到有民众越级上访,如果有则对下级进行处罚(有经济的,有行政的),甚至一票否决,所以这个也搞的基层很紧张。特别是在国家有大事的特殊时期,基层把信访工作为头号政治工作来做,就是阻止民众越级上访。比如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国人骄傲与自豪全在上面了。维持社会稳定和信访工作自然提上了各级的议事日程,还特别召开了从中央到乡镇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作好维稳信访工作。实际是对外和对民众表示仍然是可以上访的,但是对各级政府的要求是不能出现越级上访和进京上访,出现了则严肃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我们乡镇的极端紧张,人人自危,当然我们还是做到了内紧外松。但是有些民众却很敏感,闻到了这个政治信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准备进京上访。而这些人却是一些老上访户,所要反映的问题也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使总理出面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并是基层政府做错了。但是上面有令不允许上访,搞不好就乌纱不保,也就只好严防死守了,派人24小时对这些“危险分子”严加控制,当然只能是合法合理的控制,而不能使用监禁等方式。这样,地方政府处于非常被动和不利的位置。但是截访虽然能暂时减少进京或进省的上访民众,保持首都和省会一时的“社会稳定”,使地方党政不被“一票否决”,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执政者试图用信访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安排,因截访行为的存在而被消解,甚至异化成为新的社会冲突制造点。信访制度本来是为那些在当地无法解决问题的人们(主要是弱势群体)提供有一个说话的地方。从社会学角度说,就是“社会安全阀”机制,而越级上访又是因为人们对直接的上级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的不信任,但是,越级上访又成了上级机关考核下级效能的重要指标,如果有越级上访,就会受到批评。上级所以做这样的规定,本意是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尽可能就地、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让事情因为拖延和耽搁而越闹越大。但是,这是建立在基层政府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上的,如果问题没有在当地有效解决,而这种规定又是很刚性的,基层政府就想方设法截访来消除或者掩盖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从上级信访部门转下来要求解决的信访案件来看,大部分问题属于历史问题,包括以前的人事改革、企业改制中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历史问题,农民的山田林权问题等等,基本情况是现行政府按现行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上访的民众却要求按现行政策解决。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基层政府,是历史体制问题。民众上访后,上级要求地方给予解决,实在是很困难的事。应该改革信访制度。要区分民众反映的问题是否确实是地方政府做错了,如果是则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又无法解决的或者是一些无理上访的,则应该不给予处理要处理也是采用历史的办法来解决。而不是一刀切,以致基层政府很紧张甚至采取阻碍上访的方式来达到零信访的目的。早就有学者调查证明,信访体制不顺,机构庞杂,缺乏整体系统性,会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焦点向中央聚集,所以要对信访体制进行彻底改革,使之走想合法化,理性化,当然这个改革还必须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法制改革等。5、科层体制与乡村自有秩序的共同体---乡政府的行政逻辑与思维。(该点还是没解释清楚)乡镇政权作为科层体制的最后一端,也是最底端,面临着从中央开始一级级的压力,什么事最后都落到了乡镇政府身上,上面有多少部委,下面就有多少站所,上面有什么工作要做,乡镇就要不打折扣的完成,因为这是科层体制的要求,于是就有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是现实是乡镇却没有多少权利,或者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一级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起码不能完成的很好,正所谓权小责重。同时乡镇政权又是乡村自有社会秩序的最上端,中国的乡土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乡镇政权必须适应广大乡村自有的行为和思维逻辑去运做才能把农村事务做好。所以说乡镇政权是科层体制和乡土社会形态的结合体。也正是因为这点,乡镇政权处于两难境地。在金字塔式的科层体制状态下,上级只要求你将事情做好,而并没有考虑到你面对的是一群并不理解科层制度的农民,农民有他们的思维逻辑,那就是乡土社会本有的、根深蒂固的原始思维,他们要求的是他们长久以来在生活和劳动中总结的,心中认为的“理”,而不是各种法律和政策(当然有时有些事对与他们有利的话他们就只讲法律和政策的)。拿计划生育工作来说,乡镇政府要完成上级要求的任务,控制人口,收缴社会抚养费等,他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既要达到目标又要保持社会稳定。但是村民们却又有他们的想法,那就是生儿育女是他们的家族行为,要传宗接代的,他们认为他们多生一个是有道理的,与政府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也许正是这点中央才允许农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生育第二胎吧)。而且有时他们会想出一堆的办法来对付乡镇政府。所以乡镇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比如以前那些并不适合农村的达标任务),必须加以变通才能在农村实行。这也就是乡镇如果要真正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来做计划生育工作是行不通的的原因。6、乡政府何时能成为服务型政府?这些年一直在提倡建设服务型政府,可是我还是想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成为服务型政府。在压力型行政体制造成乡镇政府不堪重负,缺乏精力向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在压力型行政体制中,上级机关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和数字化后,以指标和任务的形式分派给各个下级行政组织,并以这些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下级机关官员的升迁、荣誉都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挂钩,承受着来自上级行政机关的巨大压力。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呈现出高度僵化、向上集中的特征,下级政府对于上级政府层层下达的数量化的任务没有任何商议权和保留权,只能按时完成,否则便会面临一票否决的困境。由于过分强调上级意图和任务而忽视了乡镇基层政府的工作自主权,往往使乡镇变成了单纯完成上级任务的工作机器。乡镇政府只能选择对上负责,调动一切资源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从而无暇顾及乡村的公共产品需求。即使乡镇政府向乡村提供了公共服务,也是在上级政府决策下进行的强制性供给,而农户真正需要的服务却提供不足。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较浓的行政管理色彩,较弱的服务色彩致使其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户需求。与此同时,乡镇自身还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即资金缺口),当前取消了各种税费,向下汲取(除了收取社会抚养费以外)已基本没有可能,收入主要是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但是也正因为这点更加加重了对上级的依附,更加要不断地完成上级的各项指标任务,而无暇顾及提供更多的乡镇公共服务。7、何时才能让社会正确认识乡干部?(借用一篇博文共赏)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肩负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顶梁柱。然而,在这汹涌而来的时代大潮面前却难以挺直脊梁.阔步向前了。中国的农民难当,中国的乡镇干部更难当了!在这里我把我心中的感慨说出来与同在乡镇工作的同行们作一交流。乡镇干部身处最基层,工作最辛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平时无闲日,身上百事缠;尝尽千般味,苦乐酸甜咸,几人能理解,顾影惟自怜!乡镇干部之苦有目共睹。不管是炎炎夏日酷暑严寒,还是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总是天亮出门,深夜归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奔走于乡间小道和千家万户之间。一年到头苦熬苦为,忙里忙外,只是苦中求尽责之乐,忙中寻奉献之乐而已。乡镇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常常顾此失彼,丢东忘西,项项工作令人望而却步,件件事情让人应接不暇,使得乡镇干部负重前行气喘嘘嘘,有时磨破了嘴,跑断了腿,还难凑效。哪里出了点事,大到天灾人祸,小到邻里口角,都得亲自到场。不光费费口舌,还要受气挨骂,个中味儿谁人能知,何人能晓。一些难以预计的突发事件,常让人措手不及,焦头烂额,忙的天昏地暗,此时也只能唉声叹气:谁叫我们是乡镇干部呢!现在的乡镇干部外在形象并不怎么好,这到不是我们说我们的自身素质差。一些媒体抓住农村工作中乡镇干部的一些不足,也跟风炒作,电视剧中多的也是乡镇干部的反面形象。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生产变成了单门独户的事了,集体主义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部分群众存在“有吃有穿不靠你,不犯大错不怕你”的心里,给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要说没有明文规定的公益事业,就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被当作儿戏了。上面的一些宣传和口号,不强调群众作为一名公民应尽的义务,只强调乡镇干部要转变作风,不强调维护乡镇干部的权利和形象。现在的乡镇干部两头受气,上面永远是正确的,农民永远是无辜的,乡镇干部永远在犯错误。乡镇干部成了世人挖苦讽刺的对象。人们总认为,“经是好的,都是乡镇干部这个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殊不知有些问题出现在乡镇,根源却在上头。我真的希望在强调乡镇干部转变作风,为民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农民并不是享有“司法豁免权”。也要看到,正是这些备受指责的乡镇干部,在维护着农村的稳定,为我们的改革保驾护航。他们用实际行动印证着乡镇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诺言!乡镇干部同样是工作,加班加点,别的部门能有补助,饿了上饭店,累了可以回家休息。乡镇干部却没有固定的星期天,加班无数,有时通宵达旦,却是清水一杯,方便面一袋,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别人有优雅的环境,丰厚的福利,宽敞的住放,而乡镇干部却囊中羞涩,蜗居陋室,甘守清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常常是一脸疲惫,一身倦怠,在寂寞枯燥劳碌和无奈中度过苦乐年华。如今,社会上谈起大吃大喝,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现象,矛头都直指乡镇干部,好像都是我们的专利。实际上我们都非常清楚,我们是杂事做不完,实权无一点,好处沾不上。很多事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说”。乡镇干部一年到头,走东跑西,忙上忙下,把家当成了寄宿的旅社,不能为妻子分担家务,难得陪老人聊聊家常,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很多的家属下了岗或在农村,生活拮据,家境清平,无职无权,不能为家属和子女解决就业和其它实际问题,乡镇干部也知才疏学浅,升迁困难,所以比起别人自惭形秽,自觉矮了三分。乡镇工作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从完成繁重任务中体验到快乐,从个人取得的进步中享受到快乐,从领导的鼓励鞭策中感受到快乐,从群众的褒扬口碑中获得快乐。苦的是体力,甜的是心境。每当工作取得一点成绩,受到表扬和奖励,内心便兴奋不已,倍感慰藉,任何劳累,委屈,非议,苦的,辣的,酸的,顷刻间烟消云散,化为乌有。精神上的愉悦是金钱买不到的,那是激励我们甘于奉献,勤于耕耘的动力!所以我建议我们的上级在强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时,在加强对乡镇管理监督的同时,也要“抽空”对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本文标题:群众为什么不走法律维权的道路而寄希望于信访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