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改革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改革对策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凸显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提升国家或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从职前教育到终身发展中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柱,特别是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职业教育起着重要的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相适应。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条件不能让人满意,综观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发展前途也不容乐观。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既有规模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有观念问题、也有体制政策制度问题,既有生源问题、也有条件保障问题……宏观的、微观的,历史的、新生的,外部的、自身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使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现将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作如下归纳:1.职业教育遇到了思想观念认识上的错位。超前的择业观念在我国体现的很普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大体属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定位告诉我们,我国在产业政策上,必须加强一产,提高二产,发展三产。依据我国现实的产业政策,本该有更多的人去爱工(农)学工(农)务工(农),立志为工农业的现代化贡献力量,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呼唤,国家的需要。但遗憾的是我国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有相当学生不去选择学工科专业和学农科专业,而纷纷涌向第三产业的一些热门专业,表现出择业观念的超前性。其后果导致了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技工学校、中专学校和以农科专业为主的农村职中、农业中专学校招生急剧滑坡,生源严重不足,学校由于生源少,校园无形资产面临流失的危机。2.我国职业教育有空心化的趋势。在我国职业教育有两大先天不足:一方面,职业教育最初是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产生的,一直没有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不到重视,财政投入低,社会的认可度低,被“打入另册”,使职业教育后天也不足,生存艰难。高中、中职教育不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不平衡,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这是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形象比喻。对职业教育的不公平,是各类教育不公平中最突出的不公平。仅从每年高考招生中职业学校的排序上均可看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有空心化的趋势,空心化指的是这样一类教育,没有人说它不重要,但就是没多少人愿意受这样的教育,这个现象在大城市尤为突出,需引起国家重视。追究深层次原因是教育制度上的不公平,职业教育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也低。3.职业教育存在着管理和体制问题。目前职业教育管理混乱,多头管理、交叉管理使职业教育难以发展。高职教育归高教司管理,职教司管得很少;中职教育中的职高、中专归教委管理,技校归劳动局管理。作为管理职能部门,一要统筹,二要协调。可这么多年了,劳动部和教育部都协调不好,如何统筹?行业所属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分别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管理部门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教育资源整体优势的发挥。4.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它是高成本投入的教育,但事实上,和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投入是很低的。尤其是第二产业的职业学校。比如北京的80中花了2.3亿盖校舍,每年的运营经费就有2000万。部分人花低廉的钱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弱势群体却享受不到,就更不用说教育的城乡差别了。国家既然拿不出更多的财力来承担职业教育的大量经费投入,而有些企业愿意为职业教育投资,但是投资无门,产权不明。因为政府没有出台可操作的公立学校和企业合股办学的原则和政策。5.职业学校招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的转轨期,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经济转轨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标志着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经济转轨使企业释放出多余的劳动力,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因此,劳动就业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突出矛盾。由于企业用工乏力,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有限,必然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本想可以获得一份理想职业,但当这一目标使其感到渺茫,难以如愿时,自然也就不再选择职教,因而导致近两年职教缺乏吸引力。另外,高中热、大学热的“大气候”也导致职业教育生源市场变小。招生难使职业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源危机。这是国家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6.职业学校的贫困生没有困难救助。职业学校存在“双低”现象――中低分数的学生、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自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或者来自农村)。但是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有限,使得职业学校为维持运转收费较高(家长对中职生一年的投入相当于两年高中),贫困生救助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机制。有钱的不想上,而想上的(贫困、农村、西部地区)又交不起钱。同时职业教育本身门坎低,采取高收费,老百姓又不认可,只能逼着大家远离职业教育。7.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地区(包括北京)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没有真正严格执行。以北京为例,北京没有系统的劳动准入制度,许多老板降低成本创收,正是在他们降低成本的同时,挤压了北京市用人需求,这种情况一旦发展下去,北京市的服务质量上不去,也影响了经济的继续发展。2008年的奥运会,因此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全国各城市普遍存在着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没有真正严格执行。8.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待遇偏低。当前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短缺(“技工慌”),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再到北京都提出诸多数字,表明技术人才短缺。以北京为例,在“十一?五”期间,技能型人才缺口37万多,平均每年技术工人需求至少7―12万。但技术工人的低收入,将直接影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择业和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9.没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国盲目的普及一般本科教育,为时尚早,盲目追求高学历,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我国急于要解决的应该是提高产品质量问题,现在出口1亿双旅游鞋或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国外一辆空中客车,我们的劳动力如此不值钱,外国还在反倾销,如果永远这样将是很危险的。目前初、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的立交桥是上断头,下断流,左右沟通、上下衔接还没有做到。上断头是指升不上去,下断流是没有学生。另外,近期教育部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两年制问题,我们认为不能“一刀切”。对于高新技术和制造业中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还是要三年制,否则,很难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是两年制还是三年制,应是学校办学自主权范畴,政府不应强制。10.职业学校自身建设存在着问题。目前从职业教育内部发展的角度看,重要的是要提高质量和深化改革,这应该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么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我们从实践中发现,现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用人单位需要人,但是我们职业教育提供的毕业生和人家不对路。有些学生找不着工作,但是有好多需要技术人才和应用性人才的一线岗位却招不到人。说明学校对于合格毕业生的标准和社会上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出现了差距,他们认为合格的好学生和我们学校认为给予合格证的学生是有很大差距的,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合格毕业生的标准?反思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我们认为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或者说职业的要求有偏差,所以造成我们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找不到工作,就业率不高。归结原因:①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没有一个能够很好面向职业的比较清楚和比较准确的定位。②整个课程设置上没有完全能够面向职业,并在作出职业分析后进行设置。③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没能落实到实处。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大多还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一些专业虽然建有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来做专业的指导,但实际上很多专业指导委员会只是一年开一次会议,并没有真正对于这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具体的人才培养提出及时、有针对性的实质性的意见。也没有把行业、企业的意见真正落实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的改革上。很多企业对此也并没有积极性,有些结合的比较好的往往是一种个人行为,实际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机制作为保证。建议9:21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本着平等、民主的原则,形成其初中高体系完整、相互衔接又能与普通中等、高等教育相沟通、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职教的招生标准不再仅看其学习成绩,而是在科学的心理测试下根据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来确定。职教和普教不再是等级、智力的区别,而是分工的不同和人才规格、人才类型的区别。职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是面向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服务建设一线的应用性的、技术性人才。职业教育,直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因此,应该构建职业学校立交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能力。中等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3+2取得高职证书和技能证书;高等职业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根据专业采用2+2或3+2取得本科文凭获学士学位。获高职证书的学生,可以考高职学校(对口考试,能力为主)继续深造2年或3年,再取得本科文凭获学士学位。职业学校学生有终生学习的可能,往上能连通到博士学位。建议10:以立法的形式解决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如产学合作机制,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责任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等应制定法律给予保证等。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校企结合,通过引入企业的资金,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为企业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合格技能型人才。要制定强化行业、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政策,对参与或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减免一定程度的税收,鼓励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要求企业职工培训费必须真正用于职工的培训,可采用教育券的形式,落实到每个职工。各级职业教育要强化与企业的合作程度、质量,实行全程合作,鼓励社会力量承担职业教育,政府验收购买教育培训成果。鼓励资本市场介入职业技术教育,拓宽教育融资渠道。政府有关部门要在这方面起到学校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管理。政府在不断加快相应配套措施和立法的同时,应适时提供职业发展目录,并针对目录由政府确定相关的培训指导和内容,为无业或失业群体构建再就业的培训机构。国家要制定统一职业技能标准的框架和体系,制定各类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公告制度,及时反映学校专业和学生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适应度,反映各种经济成分企业对人才需求所占的比重等,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决策和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支持,为职业学校的规划发展提供引导服务,为企业事业用人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国家要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评价功能,评价就业状态以考核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完善学校办学的监督机制。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应重新布局职业教育,避免集中在大城市,地级市设置高职对中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要统筹协调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政府要发挥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的作用。要不断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把职业教育推进为终身教育。新形势下,职教要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要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框框和模式。只有把握了动态,相应调整专业设置,改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职业教育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适应现实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应该在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当中更积极、更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承担起对在职工人、失业工人、转岗工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把学历教育和培训相结合,既可以帮助劳动者素质提高,增加他们就业和择业的能力,促进劳动力有效快速转移,同时也可以有效拓展职教生存和发展的
本文标题: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改革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32091 .html